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85-01
某民办高校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上旬共发现结核病人16例:浸润性肺结核10例,其中2例为传染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且有一学生宿舍8名学生中有6例肺结核病人。为调查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即墨市疾控中心对两名患传染性肺结核的学生所在的班进行了结核病普查。
1 疫情发生的经过
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该校06级钳工2班的学生,男,21岁。因发热、咳嗽、咯血1个月,在校抗炎治疗无效回家,于2006年11月17日在当地结防机构诊断为传染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3+),并开始治疗。之后,在同一班且同一宿舍自2007年4月15日至6月7日共发生5例肺结核病人。所在班共44名学生,全是男性,年龄19—21岁,平均20岁。另1例传染性肺结核是06级韩语四班的学生,男19岁。于2007年5月15日运动时突然咯血,立即去结核病医院就诊,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2+),回老家治疗。所在班共50名学生,男21名,女29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
2 普查项目和方法
2.1 检查项目: 对06级钳工2班和韩语四班的学生进行胸透和PPD实验。
2.2 方法: PPD由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中央,剂量0.1ml(5个结素u),注射后72h观察反应结果,以硬结平均直径为检测指标[1]。平均直径≤4mm为阴性,5—19mm为阳性,≥20mm或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反应均属强阳性。胸透有异常或PPD强阳性者拍胸片,查痰,并对两个班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2.3 处理: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给予治疗管理,PPD强阳性者给予免费药物预防化疗。方案为3H3R3。
3 结果
3.1 PPD试验结果: 从表1中看出,钳工2班PPD试验阳性人数、阳性率、强阳性数、强阳性率分别是22人,50%;21人,48%,明显高于韩语四班的17人,34%;2人,4%,而韩语四班PPD试验阴性人数、阴性率分别是31人,62%;明显高于钳工2班的1人,2%。
4 讨论
从普查结果看,钳工2班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查出病人数,患病率,感染率明显高于韩语四班,原因是前者症状重,确诊延误时间长,排菌量大造成的。因为结核病传染性和病人症状、排菌量及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切断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通过筛查,及时发现了结核病人和传染源,有效地遏止了结核病的进一步流行和蔓延,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涂阳肺结核接触者进行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传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5 分析本民办学校结核病流行原因
(1)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山区,结核自然感染及卡介苗接种率较低,即使在出生时或儿童期接种过卡介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卡介苗的保护作用也会明显下降,这些学生与传染源接触就很容易感染发病。(2)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且学习紧张劳累,生活水平低,营养状况差,使其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及感染者很容易在这个时期发病。(3)由于学生集体生活学习,接触密切,尤其在冬春季节,教室宿舍门窗紧闭,通风不良,一旦出现传染源很容易引起广泛传播。(4)由于学生对结核病知识了解甚少,当其出现咳嗽、咳痰等结核病的有关症状后,以为“感冒”不及时就诊,有的学生就诊后知道是结核病,因怕休学耽误学习而隐瞒病情,从而在学生中造成广泛的隐性感染。
建议卫生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结核病的防治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学校要把好新生入校健康查体关,及时发现传染源,对在校学生定期做胸部X线检查,以便发现隐匿的肺结核病人。另外,要重点加强学校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结核病的治疗工作是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1999:104-105.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85-01
某民办高校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上旬共发现结核病人16例:浸润性肺结核10例,其中2例为传染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5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且有一学生宿舍8名学生中有6例肺结核病人。为调查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即墨市疾控中心对两名患传染性肺结核的学生所在的班进行了结核病普查。
1 疫情发生的经过
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该校06级钳工2班的学生,男,21岁。因发热、咳嗽、咯血1个月,在校抗炎治疗无效回家,于2006年11月17日在当地结防机构诊断为传染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3+),并开始治疗。之后,在同一班且同一宿舍自2007年4月15日至6月7日共发生5例肺结核病人。所在班共44名学生,全是男性,年龄19—21岁,平均20岁。另1例传染性肺结核是06级韩语四班的学生,男19岁。于2007年5月15日运动时突然咯血,立即去结核病医院就诊,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痰涂片抗酸杆菌(2+),回老家治疗。所在班共50名学生,男21名,女29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
2 普查项目和方法
2.1 检查项目: 对06级钳工2班和韩语四班的学生进行胸透和PPD实验。
2.2 方法: PPD由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中央,剂量0.1ml(5个结素u),注射后72h观察反应结果,以硬结平均直径为检测指标[1]。平均直径≤4mm为阴性,5—19mm为阳性,≥20mm或有水疱、坏死、淋巴管炎反应均属强阳性。胸透有异常或PPD强阳性者拍胸片,查痰,并对两个班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2.3 处理: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给予治疗管理,PPD强阳性者给予免费药物预防化疗。方案为3H3R3。
3 结果
3.1 PPD试验结果: 从表1中看出,钳工2班PPD试验阳性人数、阳性率、强阳性数、强阳性率分别是22人,50%;21人,48%,明显高于韩语四班的17人,34%;2人,4%,而韩语四班PPD试验阴性人数、阴性率分别是31人,62%;明显高于钳工2班的1人,2%。
4 讨论
从普查结果看,钳工2班学生PPD试验阳性率,强阳性率,查出病人数,患病率,感染率明显高于韩语四班,原因是前者症状重,确诊延误时间长,排菌量大造成的。因为结核病传染性和病人症状、排菌量及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切断结核病传染的有效措施。通过筛查,及时发现了结核病人和传染源,有效地遏止了结核病的进一步流行和蔓延,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涂阳肺结核接触者进行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传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5 分析本民办学校结核病流行原因
(1)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山区,结核自然感染及卡介苗接种率较低,即使在出生时或儿童期接种过卡介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卡介苗的保护作用也会明显下降,这些学生与传染源接触就很容易感染发病。(2)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且学习紧张劳累,生活水平低,营养状况差,使其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及感染者很容易在这个时期发病。(3)由于学生集体生活学习,接触密切,尤其在冬春季节,教室宿舍门窗紧闭,通风不良,一旦出现传染源很容易引起广泛传播。(4)由于学生对结核病知识了解甚少,当其出现咳嗽、咳痰等结核病的有关症状后,以为“感冒”不及时就诊,有的学生就诊后知道是结核病,因怕休学耽误学习而隐瞒病情,从而在学生中造成广泛的隐性感染。
建议卫生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结核病的防治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学校要把好新生入校健康查体关,及时发现传染源,对在校学生定期做胸部X线检查,以便发现隐匿的肺结核病人。另外,要重点加强学校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结核病的治疗工作是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医政司.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199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