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气候变暖对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指出要辩证看待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变暖的正面效应,强调了要充分利用气候变暖的气候优势,科学地发展本地农牧林业的生产。
关键词 气候变暖;农林牧业;有利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 S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325-01
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的北部边疆,位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全市南北长630km,东西宽700km,面积253 355km2。全市有农业、林业、牧业三大产业,分布格局自西向东依次为牧业、农业、林业、农业。呼伦贝尔市的气候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在波动中变暖,并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统计了全市16个气象台站40年(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不同年代平均增温情况是:70年代比60年代增温0.2~0.4℃、80年代比70年代增温0.5~0.6℃、90年代比80年代增温0.9~1.2℃、90年代比60年代增温1.8~2.1℃。对全年平均气温偏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春、秋两季次之,最小的是夏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变暖明显,冬季平均最低气温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是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各种生物
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气候变暖对我市的农业、林业、牧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我市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气温升高将缓解本市农业生产光照有余、热量不足的矛盾,延长生长季,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若生长季(4~9月)平均氣温按15~17℃计算,那么生长期可延长8~15d。因此,原本可种植100~120d成熟的作物品种,就可引种120~130d成熟的高产品种。另外,气候变暖扩大了农业生产布局,作物的种植区域北界北推。据研究可知,原本作物生长在海拔高度300m以下,北纬48°50′以南的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可扩大到海拔400m以下,北纬49°45′以南的地区。另据研究,年平均气温升高1℃可使本市粮食单产或总产增加7%。我市年平均气温后20年(1981~2000年)比前20年(1961~1980年)上升1.3~1.7℃,依此计算可增产9%~12%。
2气候变暖对牧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我市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2.9﹪,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优良牧场。气温升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据牧业试验站
观测资料表明,近10年牧草返青期平均提前7~12d。返青—展叶(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牧草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气温升高,牧草生长加快。后20年比前20年的气温升高了2.4~4.3℃,牧草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高度增加,生长期缩短,再生草生长时间延长。统计表明,牧草产量和生长期≥5℃积温关系密切,≥5℃积温每增加100℃,可增产干草330kg/hm2。本市≥5℃积温增加了117~221℃,按此计算,每年可增产干草约390~735kg/hm2。另外,气温升高,草种种类也在增多,分布更广泛。
气温升高可使牲畜抓膘期也相应提前。研究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日期为牲畜抓膘的始期。气象资料表明,气温升高使本市牲畜抓膘期提前5~8d。由于秋季气温偏高,再生草生长期延长,牲畜抓膘期也随之延长9~14d。肉的质量、鲜奶的质量、产量也大幅度增加。随着气温的升高,牲畜掉膘期缩短,据研究,在适宜活动温度以上气温每升高1℃,饥饿牲畜新陈代谢减慢2%~5%。近年来,本市冬季平均气温升幅较大,牲畜体内营养消耗缓慢,对牲畜越冬十分有利。另外,冬、春两季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母畜接羔保育,提高仔畜成活率,近十几年牧区各地仔畜成活率高达95%以上,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提高了5%~7%。同时,为牲畜新品种的培育和选择培育方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3气候变暖对林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我市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3.3%,是全国著名的林区。气候变暖、积温增加,有利于木材蓄积量的增加及树种的增多。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可以增加光合产物,苗木的干重、直径、高度在水土条件适宜时都会增加。同时,叶面气孔会有部分关闭,从而减少蒸腾。这些都会促使林木分枝加多,叶面积加大,生长速度加快,可缩短林木培育的周期。研究表明:1年内林木需要≥10℃积温为1 500~1 580℃,在此基础上,≥10℃积温升高100℃,林木地茎生长量和苗高生长量变化率分别为22%和43%。
气候变暖对树种的分布和树种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影响,树种分布向北、向高处推移,针叶树种分布线将向山地高海拔区退缩。春季造林期提前8~15d,造林树种也有所增加。原有的农林界线、林牧界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4气候变暖对农牧林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暖将大大增加土壤的蒸发量,据专家研究,气温每上升1℃,蒸发量将增加0.5%~10%,对“十年九春旱”的呼伦贝尔市农业生产和典型草原十分不利,将加剧干旱现象,增加森林火灾发生几率。冬季偏暖,平均最低气温偏高,将有利病害虫及病原菌的繁殖越冬,这不仅使农田、森林、牧
草受害的几率增大,造成减产,而且影响牲畜健康的疾病也将增多,影响牲畜的存栏率和奶牛的产奶量。
持续的气候变暖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产生,使得近年冷害、高温、旱、涝、暴雨(雪)随之增加,这些气象灾害增加了我市农牧林生产的不稳定因素,加之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使得原来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5结语
气候变暖是全球公认的事实,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使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们只有接受它,并了解农林牧业生产过程中对气象因子的需求,充分利用气候变暖的气候优势,趋利避害,科学稳定地发展本地的农林牧业生产。
6参考文献
[1] 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20(12):19-26.
[2] 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曾小平,赵平,孙谷畴.气候变暖对陆生植物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45-2450.
关键词 气候变暖;农林牧业;有利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 S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325-01
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的北部边疆,位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全市南北长630km,东西宽700km,面积253 355km2。全市有农业、林业、牧业三大产业,分布格局自西向东依次为牧业、农业、林业、农业。呼伦贝尔市的气候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在波动中变暖,并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统计了全市16个气象台站40年(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不同年代平均增温情况是:70年代比60年代增温0.2~0.4℃、80年代比70年代增温0.5~0.6℃、90年代比80年代增温0.9~1.2℃、90年代比60年代增温1.8~2.1℃。对全年平均气温偏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春、秋两季次之,最小的是夏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变暖明显,冬季平均最低气温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是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各种生物
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气候变暖对我市的农业、林业、牧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我市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气温升高将缓解本市农业生产光照有余、热量不足的矛盾,延长生长季,减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若生长季(4~9月)平均氣温按15~17℃计算,那么生长期可延长8~15d。因此,原本可种植100~120d成熟的作物品种,就可引种120~130d成熟的高产品种。另外,气候变暖扩大了农业生产布局,作物的种植区域北界北推。据研究可知,原本作物生长在海拔高度300m以下,北纬48°50′以南的地区,由于气温升高可扩大到海拔400m以下,北纬49°45′以南的地区。另据研究,年平均气温升高1℃可使本市粮食单产或总产增加7%。我市年平均气温后20年(1981~2000年)比前20年(1961~1980年)上升1.3~1.7℃,依此计算可增产9%~12%。
2气候变暖对牧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我市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2.9﹪,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优良牧场。气温升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据牧业试验站
观测资料表明,近10年牧草返青期平均提前7~12d。返青—展叶(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牧草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气温升高,牧草生长加快。后20年比前20年的气温升高了2.4~4.3℃,牧草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高度增加,生长期缩短,再生草生长时间延长。统计表明,牧草产量和生长期≥5℃积温关系密切,≥5℃积温每增加100℃,可增产干草330kg/hm2。本市≥5℃积温增加了117~221℃,按此计算,每年可增产干草约390~735kg/hm2。另外,气温升高,草种种类也在增多,分布更广泛。
气温升高可使牲畜抓膘期也相应提前。研究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日期为牲畜抓膘的始期。气象资料表明,气温升高使本市牲畜抓膘期提前5~8d。由于秋季气温偏高,再生草生长期延长,牲畜抓膘期也随之延长9~14d。肉的质量、鲜奶的质量、产量也大幅度增加。随着气温的升高,牲畜掉膘期缩短,据研究,在适宜活动温度以上气温每升高1℃,饥饿牲畜新陈代谢减慢2%~5%。近年来,本市冬季平均气温升幅较大,牲畜体内营养消耗缓慢,对牲畜越冬十分有利。另外,冬、春两季平均气温升高,有利于母畜接羔保育,提高仔畜成活率,近十几年牧区各地仔畜成活率高达95%以上,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提高了5%~7%。同时,为牲畜新品种的培育和选择培育方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3气候变暖对林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我市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3.3%,是全国著名的林区。气候变暖、积温增加,有利于木材蓄积量的增加及树种的增多。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可以增加光合产物,苗木的干重、直径、高度在水土条件适宜时都会增加。同时,叶面气孔会有部分关闭,从而减少蒸腾。这些都会促使林木分枝加多,叶面积加大,生长速度加快,可缩短林木培育的周期。研究表明:1年内林木需要≥10℃积温为1 500~1 580℃,在此基础上,≥10℃积温升高100℃,林木地茎生长量和苗高生长量变化率分别为22%和43%。
气候变暖对树种的分布和树种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影响,树种分布向北、向高处推移,针叶树种分布线将向山地高海拔区退缩。春季造林期提前8~15d,造林树种也有所增加。原有的农林界线、林牧界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4气候变暖对农牧林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暖将大大增加土壤的蒸发量,据专家研究,气温每上升1℃,蒸发量将增加0.5%~10%,对“十年九春旱”的呼伦贝尔市农业生产和典型草原十分不利,将加剧干旱现象,增加森林火灾发生几率。冬季偏暖,平均最低气温偏高,将有利病害虫及病原菌的繁殖越冬,这不仅使农田、森林、牧
草受害的几率增大,造成减产,而且影响牲畜健康的疾病也将增多,影响牲畜的存栏率和奶牛的产奶量。
持续的气候变暖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产生,使得近年冷害、高温、旱、涝、暴雨(雪)随之增加,这些气象灾害增加了我市农牧林生产的不稳定因素,加之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使得原来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5结语
气候变暖是全球公认的事实,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使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们只有接受它,并了解农林牧业生产过程中对气象因子的需求,充分利用气候变暖的气候优势,趋利避害,科学稳定地发展本地的农林牧业生产。
6参考文献
[1] 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20(12):19-26.
[2] 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曾小平,赵平,孙谷畴.气候变暖对陆生植物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45-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