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分析及发展对策

来源 :河北科技图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7404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要分析了学科服务的现状,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通过对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进行分析,指出学科服务深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与读者友好交流、体现职业价值与满足用户需求的双赢服务。近几年来,学科服务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现了信息服务的学科化、服务内容的知识化,实现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柔性服务、自助服务的转变。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国外许多高校利用内容管理工具建立学科服务平台或学科导引,目前全球已有4 604家图书馆的65 079名馆员基于Springer公司开发的LibGuides平台建立了421 997个学术指南[1]。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以数字化手段协助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支撑电子资源的利用和科研创新。学科服务的多样化发展和多渠道服务,为高校师生的科研提高了极大助力。
  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国外的学科化服务对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一些高校也逐渐引入了学科馆员制度,并且依据高校本身的特点,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了改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与1998年和2001年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此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相继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依托馆藏文献资源,实施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涉及的人员类型主要有5类:一是信息咨询部的人员兼任;二是高级研究馆员兼任;三是专业对口的馆员担任;四是参考馆员担任;五是有长期从事学科信息咨询工作的馆员担任[2]。
  通过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院系安排具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馆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在院系联系、学科咨询、馆藏发展、用户培养、信息资源、文献传递、资源利用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科馆员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科研人员和博硕士研究生,学科馆员的考评、培训和管理主要有图书馆来承担。从2010年起,Calis三期建设项目针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科服务进行了培训,在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在全国进行了5期的培训,旨在为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科馆员,能够独立和带领团队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学科馆员队伍。
  以211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别访问112所高校图书馆网站,统计结果表明:在112所高校中,有66所高校在主页上设有学科服务栏目,设有学科服务栏目的高校图书馆有64所,占到总数的57.1%;在栏目中明确学科馆员,并列出相关内容的高校有44所,占总数的39.2% 。在建有学科服务栏目的高校中,其中有11所高校提供了Lipguides平台超过2个以上学科的学科指南,并对外公开服务。目前,211工程大学共有653 名学科馆员,针对学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具体科研和工作要求,提供信息资源的利用,在资源推广、课题咨询、深度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清华大学建立的学科馆员制度,保证了图书馆与各个院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就学科服务、信息共享、课题跟踪、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主动服务,让读者真正享受到馆员的“柔性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则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嵌入科研和教学,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相关的资源,学科服务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多样化的学科服务理念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范爱红和邵敏提出了“互动式、合作化”的学科服务理念[3],从传播学理论出发,提倡互动理念,强调学科服务的双向互动性,把读者的参与和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纳入到学科服务范畴之中,真正让学科馆员融入学科、融入院系、融入教学科研,从而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
  同济大学的邬宁芬、陈欣则根据高校读者日益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在学科服务模式中提出了双伙伴计划[4],即“知识伙伴和科研伙伴”。其中,“知识伙伴”主要面向师生,围绕各个学科建设提供相关的学科资源保障、信息素养教育和知识信息服务等工作,由图书馆员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提供给相关院系的师生,主要措施包括期刊导航、院系专业课程课件导航和学科信息门户网站等;“科研伙伴”主要针对院系教师和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需求,与相关课题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全程跟踪参与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依托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和专业情报人员的信息检索优势,为课题组提供准确、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并利用文献计量学等情报学方法对学科前沿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跟踪分析,方便课题组人员跟踪和科研创新。
  西华师范大学的李华提出了学科服务中的人本服务理念[5],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以物为本、以馆为本的服务理念过渡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出前者造就的是传统的图书馆员,后者造就的是图书馆信息专家。
  毓璜顶医院图书馆的韩丽华等人提出了IC理念下的学科信息资源建设[6],指出IC的核心理念为:以用户为中心,空间共用,资源共用,促进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在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注重虚拟馆藏的建设,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优化配置和整合,满足用户需求。
  中科院的杜磊、于晓光提出了图书馆资源组织的新理念:交互式学科门户[7],指出在开放式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可以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和服务集成到一个平台中,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检索和服务,从而提高资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因此,不管是基于学科服务方式还是资源建设方面,各图书馆提出的理念,均是“以用户为中心”,充分体现用户的主体地位,在服务模式、资源建设导航、用户使用、资源利用方面,关注读者的需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在科研、教学方面,学科服务对于大学的深远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立体化的学科服务模式
  3.1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学科服务团队
  随着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用户对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科服务团队逐渐代替单个的图书馆员而建立起来,通过分别负责学科联络、知识组织、情报研究、个性化服务等工作,为用户提供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整个流程的主体,不仅需要对学科资源进行梳理,使之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此外还需要对学生和科研人员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指导,这就需要学科馆员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责任心和耐心,因此,专业背景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缺一不可。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服务团队,就是以从事参考咨询的馆员为主体,通过整合学科馆员的个体服务优势,全方位为院系提供专业化、学科化服务,通过在任职条件、工作职责、服务举措、服务成效、业绩考核方面对团队进行制度化建设,从而打造专业的学科服务团队。杭州师范大学的学科服务基地就是在组建学科服务团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2全面细致的学科资源导航
  学科馆员作为学科资源与学科用户的中介,需要充分了解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向用户推荐学科资源时,契合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提供学科资源导航。如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定期出版学科馆员简报,撰写馆藏学科资源评价以及学科发展报告,在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用户对资源的整合不便,因此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协助用户建立了学科资源知识库,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3.3用户至上的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馆员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用户至上的学科服务,以主动服务、柔性服务、自助服务为基础,主动联络院系师生和课题组,了解课程和研究项目的信息需求,并将其反馈给图书馆的相关部门,促使图书馆及时满足学科用户教学、科研的需要。学科馆员充分融入到用户中,配合用户的习惯,将服务设计在用户偏好的环境中,体现人文关怀。学科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柔性服务的过程,学科馆员与用户的交流,更是体现了学科馆员的个人素养和交流能力,同济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学科服务的“双伙伴”计划,立志成为用户的“知识伙伴”和“科研伙伴”,知识伙伴主要面向广大师生,科研伙伴主要面向课题项目组。西安交大的学科馆员采用QQ平台,沈阳师范大学的学科馆员则利用新浪微博,采用不同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陕西师范大学建立了开源的CMS的学科服务平台,实现用户的信息获取。学科馆员采用不同的学科服务方式,可以让用户有多种选择,根据其个性偏好,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服务。
  3.4嵌入教学和科研的学科专业服务
  随着学科馆员服务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嵌入教学和科研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信息素养。此外,学科服务嵌入教学,使图书馆服务与学校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实现了以教师为内容专家,学科馆员为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的新的合作模式[8]。国内诸多高校的学科服务,在嵌入教学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复旦大学图书馆将专业课嵌入式讲座推广开来,上海交通大学将IC2嵌入教学中,并以此为立项契机,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双赢。
  同样,基于学科馆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在嵌入科研方面同样出色。通过共建学科资源特色数据库以及深入科研课题,在资源检索、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方面,为用户提供帮助,从而方便快捷地获取科研信息,提高课题的命中率和申请率。如华东理工大学协助课题组建立了学科知识库[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协助本校国际经贸研究所建设了“贸易文献数据库”及“非关税措施协定文献数据库”[10],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科服务团队跟踪了院士课题组的信息,提供前期文献的搜集和相关热点的分析,参与科研会议信息,实时跟进课题进展,从而让科研人员在前期文献收集、中期文献跟踪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3.5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不同的学科馆员,不同的学科用户,其个体特征及个人需求特征均表现明显,在二者协调的过程中,学科馆员需根据学科用户的特点和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提供知识化深层次的服务。学科馆员掌握用户需求,应该在“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生成用户个体特征描述,需要对用户的资料数据进行深入的统计与分析,找出不同用户兴趣所在,透视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更重要的用户兴趣模式信息以及关于这些数据的整体特征的描述”[11]。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提供了分层多阶个性化服务体系,用于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4学科服务的实践分析及发展策略
  4.1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学科服务已经拓展到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项核心内容。全国重点大学,尤其是985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在馆员配置、机构设置、工作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对于刚开始开展学科服务或者尚未开展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目前的学科服务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4.1.1学科馆员总体数量偏少,专业受限
  在对各个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统计分析中发现,211高校的学科馆员总计有653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以40位学科馆员数量高居榜首,清华大学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和和河北工业大学并居第三,分别占到了211高校中学科馆员总量的6%、5.8%和5.2%,有28所高校学科馆员数量超过了10个,而这仅占到211工程大学的13%,占全国734所大学的3%[12],学科服务仍有大量群体和对象可以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增加学科馆员的数量,加强学科服务在人员、机构上的投入和配置。而在学科服务所需要的学科馆员专业对口方面,由于我国的图书馆馆员尚无资格认证制度,一般不具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学科馆员在专业配置上,受到学历、学科和专业的限制,即便是那些重点高校,也无法实现全部专业对口。
  4.1.2服务广度偏窄,服务深度偏浅
  调查发现,目前学科服务面向的对象群体,主要集中有学科带头人、强势学科实验室、院士、博士生导师等,虽然也面向普通教师,但集中在嵌入教学和科研方面,无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研究生群体则主要依靠个人的主动学习,推广服务相对偏少。在服务的深度方面,目前除了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科评价等服务以外,其他高校尚未开展此项服务,大多数服务仍然是信息参考咨询、培训和推广,这也与各个高校的群体素质有关。
  4.1.3缺乏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
  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户满意度如何,效率如何,都需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虽然在学科馆员制度中明确了学科馆员的责任,但很少有图书馆明确学科馆员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大锅饭”现象造成了学科馆员缺乏服务主动性和工作激情,而激励制度的缺位则容易使学科馆员丧失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阻碍学科服务的深入开展,难以取得更大成效。   4.2学科服务深化发展策略
  4.2.1深化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的工作能力和知识背景相较其他馆员而言,要相对较高,能够胜任学科服务的工作强度。在学科服务过程中,要加强同图情教授的联系,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群体性需求及个性化需要,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图情教授要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在工作、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配合学科馆员的工作。
  4.2.2提高学科馆员服务素质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灵魂”,其素质高低、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服务的成败。因此,加强学科馆员素质,提高学科馆员工作能力,是学科服务工作中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首先,要经常性、制度化的考核和业绩评价,通过竞争和考核来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水平,提高其主动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次,提供培训、考察和晋升的机会,分配制度应对学科馆员适度倾斜,对于做出优秀成绩的学科馆员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4.2.3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面向群体广、服务内容细而杂,工作千头万绪,学科馆员也分身乏力。这也要求图书馆在制定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而学科馆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要求有重点的开发相关学科信息,开展专题服务,扩大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群体的信息素养,提高群体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有重点地开展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1]LLC LibGuides Community Site[EB/OL].[2014-03-13]. http://libguides.com/community.php?m=i&ref=libguides.com.
  [2]于春丽.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实施模式评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9):66-68.
  [3]范爱红,邵敏.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29(4):40-42.
  [4]邬宁芬,陈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9):93-96,113.
  [5]李华.树立人本服务理念 实行学科馆员制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8(8):138-139.
  [6]韩丽华,宋晓静,崔春玲.IC理念下的学科信息资源建设[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7):4080-4081.
  [7]杜磊,于晓光.交互式学科门户——Web2.0时代图书馆资源组织新理念[J].现代情报,2008,28(8):2-4.
  [8]CALIS三期建设项目学科馆员培训——教师/学员代表研讨会[C]//Calis学科馆员培训教师及学员代表研讨会案例汇编.武汉,2012.
  [9]Buenker J. Information literacy partnerships in higher education [EB/OL]. (2012-04-16)[2013-10-15].http://www.west.aus.edu/jbuenke/librarianship/ information-literacy-partnerships.html.
  [10]王群.发展合作项目 嵌入科研过程——深化学科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46-48.
  [11]张莉萍.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信息的Web数据挖掘[J].情报资料工作,2007,(2):101-104.
  [12]武书连2014中国734所大学排行榜[EB/OL].(2014-02-24)[2014-03-10].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2-24/1653410397.shtml.
  责任编辑:张静茹
其他文献
图书馆数字资源涉及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传输和数字资源服务三个环节,分析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传播过程中面临的著作权问题,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中,探讨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原则,
进入新学期已经好几周了。每当进入校园,我们都会看到同学们努力学习和紧张忙碌的身影。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成功的公式:W=X+Y+Z,即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废话。正确理解这个公式对同学们也许是有益的。
中国老促会成立25年来,历届老促会卓有成效地开展支持老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老促会的许多建议逐步进入党和国家的
探讨了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
心理契约是分析员工与组织间责任的重要概念。通过分析图书馆2.0时代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契约的内容和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的发生,提出若干改善馆员心理契约的具体举措,以提升高校图书
老李夫妇是山西平遥人,来北京已经14年了。夫妻俩在亚运村一个小区的市场里卖粮油,记者经常照顾他们的生意,慢慢就熟络了起来。
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统计模块的构成、统计模块下各项统计指标的含义,并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这些统计指标对于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图书馆微服务的作用:扩展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指导图文信息的内容定位和风格选择,调整图文信息发布策略,引导读者参与互动等。
笔者是《中国老区建设》的忠实渎者,在微信上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消息后,兴奋异常。因为,意见中提
针对高压铸铁烘缸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结构不连续区域容易出现断裂破坏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烘缸整体进行应力分析,得知烘缸的应力强度最大点位于轮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