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A组,采取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比B组,A组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B组相比,A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结论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骨折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缩短其住院天数,值得借鉴。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头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老年性骨折高达150万人左右,其中股骨粗隆骨折占比49%,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髋螺钉治疗是常见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佳,但该手术创伤大,术后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恢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2]。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方式之一,主要经置换人工股骨头实施髋关节解剖重建,但该手术操作时间长、出血量多,对医师能力要求较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3]。因此本文就本院选取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1)均符合《骨科学》[4]中诊断标准,并经X线、CT扫描确诊;(2)无手术禁忌症;(3)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2)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男、女各18、12例,年龄在66~78(72.30±2.15)岁;部位:左侧20例,右侧10例。B组男、女各19、11例,年龄在66~79(71.53±2.08)岁;部位:左侧21例,右侧9例。2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前依据X线摄片对髓腔状况进行检查,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在牵引床上实施复位,于大转子顶端近侧做一5~7cm纵向切口,以充分暴露尖端,插入导针,经导针引导下,实施扩髓同时主钉置入髓腔近端;针对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经髓腔近端进行扩髓,插入主钉,注入导针,对深度进行测量,沿导针置入螺旋刀片,随后实施钻孔,放入锁定钉。B组采取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完善检查,经X线摄片明确髓腔大小,待麻醉完成后,以钝性分离髋关节后外侧肌肉,促使股骨骨折、关节囊充分暴露骨折端,切断股骨颈股骨头,进行扩髓,选择适合股骨颈长度的假柄,安置标准颈,按照髋臼形态,安装假体股骨头,复位髋关节,随后明确患髋能够屈伸旋转,以绷带进行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手术结束后2组均给予抗感染、预防血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依据Harris法评分评估疗效,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Harris法评分≥90分,有效:评分80~89分,好转:评分70~79分,无效:评分<70分。统计两组内固定松动、髋内翻、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标准[6]:无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无异常局部活动,X线摄片显示骨折处存在连续型骨痂,可在无支持情况下沿平地连续行走3min。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选用SPSS 20.0程序处理,t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X2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A组总有效率93.33%较B组66.67%高,并发症发生率6.67%较B组30.00%低(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A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可造成骨质吸收增多,以此不断减少骨组织,引起股骨、髋部等部位骨折,其中以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家庭负担[7]。故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方式,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常见治疗方式,该方式可有效替换股骨头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恢复,但该术式抗凝效果较差,手术创伤性大,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患者预后恢复[8]。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弥补股骨头置换术不足,其主要是与生物学固定、力学固定相结合,以最佳方式对骨质填充压缩,进而达到显著的抗凝效果以及力学稳定性;且以螺旋刀锁定骨折部位,可显著促使骨髓处压力上升,以此改善骨折复位稳定性,进而减轻对患者骨皮质损伤,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手术成功率。本文研究得出,A组较B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升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A组较B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得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中失血量少,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在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主要是将螺旋刀片旋入并锁定在骨质中,可显著锚合骨质,促使固定强度改善,同时可有效避免扩髓,手术风险低,安全性高;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显著提升股骨干抗折断能力与承受应力能力,以此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其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且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其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其预后恢复,加快患者出院时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潘伟成,庞金辉,陆维佳,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8):1276-1277.
  [2]郭团茂,翟红兵,陈文恒,等.采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2):205-207.
  [3]王建华,林艳,吴永东,等.经皮撬拨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J].现代科学仪器,2021,38(2):176-180.
  [4]陈安民,田伟.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203.
  [5]钱玉,史航,朱爱祥,等.普通型与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2):189-194.
  [6]曹澍,邵松.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风险及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6):775-779.
  [7]张元松,黄程军,朱浩然,等.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疗效[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8):633-634.
  [8]赵利明,马跃.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假体周围稳定性重建的研究[J].贵州医药,2020,44(10):1602-160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超声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30例接受体检患者为健康组。两组均采用盆底超声检测,分析两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最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低于对照组,膀胱颈下降距离大
目的 对比鼻咽癌常规固定野调强(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以及断层调强(HT)3种不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8例接受VMA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重新进行IMRT和HT计划设计.比较3种计划靶区的均匀度(HI)、适形度(CI)、最大剂量以及平均剂量.危及器官的最大量和平均量以及感兴趣区的剂量体积、计划执行时间和机器跳数(MU).结果 3种计划在靶区
围产医学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兴学科,<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围产医学杂志,已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于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的创办与不断提高的刊物质量,对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围产医学的发展和学术交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评价期刊质量的有关标准[1,2]及认为有助分析期刊质量的项目对<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从1998
期刊
目的 探讨子痫并发脑病的早期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孕产妇死亡。方法 对1988年1月~2002年12月15年间我院收治子痫并发脑病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脑病者占子痫患者的22.2%,发生脑出血4例,脑梗塞2例,脑水肿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5%。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早期作出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改善预后。
期刊
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综合治疗,手术是T1-3 N0-1 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30%~40%[1],其中术后复发为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和区域复发因手术方式和分期不同,复发率在9.7%~51%之间[2]。在术后使用CT随诊过程中发现,术后复发的主要区域为颈部淋巴结区和上纵隔淋巴结区[3]。因此,临沂市肿瘤医院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胸
摘要: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一家系调查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广西防城港爱尔眼科医院门诊高度近视先证者及家系调查,对病人进行病史询问、视力检查、屈光检查、眼压检查、电生理检查、眼部A超、间接检眼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等,同时进行X染色体扫描,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该高度近视家系调查。结果 第一代,女,1例,72岁,主诉双眼自幼畏光,视物模糊数十年。眼科检查:右眼无光感,左眼裸眼视力0.01,综合验光-17.0
期刊
目的 比较60Co γ射线照射及环磷酰胺对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损伤的规律,为急性放射综合征(ARS)患者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照射组、化疗组,每个剂量组6只.照射组接受60Co 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为2、4、6和8 Gy;化疗组注射环磷酰胺,剂量为100、150、200和250 mg/kg.处理后采尾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选择白细胞(WBC)差异无统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电离辐射。尤其是经桡动脉途径,由于其操作路径的解剖变异可导致放射时间增加,以及更加靠近射线源等,因此,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导致患者和术者接受电离辐射剂量增加的潜在可能性[1]。当术者或患者接受辐射剂量较大时,均有可能产生辐射损伤[2-3]。如何在保证图像清晰的情况下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本研究试图在经
患者,28岁,孕2产1,6年前足月顺产1男婴,现健存.非近亲结婚,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31周于我院产前检查发现胎儿畸形,B超见胎儿肝脾异常增大,心脏偏大,心包腔积液,羊水偏多.胎儿心脏彩超提示:右心扩大,三尖瓣关闭不全,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卵圆孔直径增大,心包积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