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讲述江南世家大族的收藏与文化传承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自古富庶,也是文风昌盛之地,明清时期江南世家的收藏更是冠绝天下,尤其到了清末,更是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家族收藏。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就策划了一系列的家族收藏特展:2016年12月,“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2017年的“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以及2018年、2019年的“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如此“大手笔”的策划,让原先隐藏在国宝背后的家族故事得以完整地向世人讲述。以家族收藏为线索展览呈现,可以带给观者怎样的思考和解读?对于当下的我们又有怎样的意义?
  《收藏·拍卖》:苏州博物馆的“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展览颇受外界期待。能否谈谈当初为什么会策划这系列的展览?
  李军:苏州作为明清时期引领文化潮流的城市,在明清两代涌现了一批艺术家与收藏家,他们是时代文化的先驱与主力。之前我们策划了明代“吴门四家”展览,以书画家为中心,集中展示其作品,呈现明代苏州在艺术创作上成就。这主要针对书画爱好者与中国艺术史研究从业人员,为他们提供近距离接触、亲眼赏鉴、深入研究的机会。在“吴门四家”展期间,我们就已经在考虑后续做什么样的展览。故宫的专家无意中提到,其实苏州除了艺术家,还有一批与之互为表里的、顶尖的艺术品收藏家。我们考虑到如果仅选择一两位单个收藏家来作展览,似乎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苏州的收藏风气及其影响,经过多方商讨,决定以清代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收藏家家族为主题,开启新的展览序列,最终就推出了“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
  这个系列展览,选择了清代晚期苏州有收藏传统的家族,依次选择不同的侧重点,策划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临展。这个时期是传统私人收藏向国家公藏过渡的转折点,藏家手中汇聚了明清以来流转在江南、乃至全国的珍贵艺术品,通过家族传承,几代人的递藏,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历经近百年来政治变革,私家收藏不可避免地被时代洪流所冲散,大多归入公藏。与“吴门四家”相比,这个系列的展览,展品类别不只是单一的书画,还涉及青铜器、玉器、古籍、碑帖、文房、手稿等,可以更广泛地满足各类受众的喜爱与要求。在展示藏品的同时,讲述其背后的故事,梳理流传的脉络,探索收藏家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收藏·拍卖》:能否介绍一下2017年的“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的筹备情况?你们希望反映吴氏收藏的哪些特点?
  李军:“梅景传家”展从今年1月起,就已经开始筹备,借展展品已经确定。此次展出涉及国内外文博机构10家,海外涉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国内则涉及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旅顺等地8家文博单位。此次展品超过130件。其中,青铜器18件,2件来自美国;玉器37件,28件来自加拿大;书画40余件,唐宋以下,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六家的作品,都已齐备;碑帖11件,有“梅景四宝”之一的宋拓《梁萧敷敬妃墓志》及金农本《常丑奴墓志》等;文房11件,有吴大澂所用砚台,意斋所制紫砂壶等。另外,还有吴氏家族的手稿和书画作品,比“烟云四合”展品多半左右。
  “梅景传家”展侧重点在于“传家”。首先是吴大澂、吴湖帆祖孙二人之间的藏品递藏关系,还有画学的家族传递。其次是吴湖帆的婚姻和书画收藏之间的关系,包括他与夫人潘静淑的结合,为他带来的潘氏攀古楼的藏品等。第三是吴湖帆子女的收藏,若算上吴思欧这一代,那么这个展览也可以说是反映了吴家四代人收藏的脉络,同样可以让人们看到藏品的流转和收藏的特点。
  这个系列展览侧重于从家族出发,因为一个人的收藏毕竟有限,通常需要经过几代的积累和传承,藏品的规模与质量才会凸显优势。从“梅景传家”展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孙收藏的一脉相承,而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吴大澂主要收藏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也有涉及。吴湖帆的主体是书画、碑帖,器物类的藏品大多来自意斋的遗产。从“梅景传家”展中,不仅能看到祖孙之情,还能看到夫妻之爱,父子之慈。展品背后,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也饱含着主人的喜怒哀乐。
  《收藏·拍卖》:能否谈谈为何这些家族收藏能够历经数代,代代相传?
  李军:江南地区的家族收藏,對于藏品的流传、保存,起到了积极作用。藏品本身对于藏家而言,是最好的实物教材,对于培养子弟对艺术、学术的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加之传统中国对于家族、家风的重视,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家庭教育,使得藏品能够在家族中获得几代人的传承、积累,甚至不断壮大。这既是家族理念上的传承,也是实物藏品上的继承。
  《收藏·拍卖》:通过家族收藏,古人试图去传递哪些家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这对当下的中国有何借鉴的意义?
  李军:说到家族收藏,其基础就是这个家族中的人。一旦这个家族因为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问题,作为文化附体的收藏,必然会被波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收藏家,遭受政治、经济的重创,藏品被转手或没收,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收藏可能是家族精神的载体之一,但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强盛、永远保有他们的收藏,私家没有聚而不散的收藏。藏品本身对于家族而言,除了作为财产被继承、分割之外,更多是作为物质、精神生活的延续,在祖孙、父子之间传递着。而大多数藏家,都将藏品视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强调保存、流传是家族的历史使命。
  通过对以苏州为代表的清代江南地区收藏家族的重点梳理,发掘藏家的历史与精神。对于当下的国人而言,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现实生活的影响,为有志于收藏的私人收藏家提供经验与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普及性的,还是精英化的,都提供了很好的实体范本,供我门研究、参考。同时,也为重新反思如何利用、借鉴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面,我们只是以展览的形式,作了一个小小的尝试。
  (编辑/雷焕昂)
其他文献
今年的春拍季,一场改期风波,打乱了历年来的拍卖节奏,但是粤港京三地的拍卖还是可以用异彩纷呈来形容,香港东西艺术的融合并进,广东的稳扎稳打,北京的勇创新高,截至本刊发稿时尚在拍卖的中国嘉德舂拍十分值得提及,首日成交逾20亿元,夜场成交16.6597亿元,创造全亚洲拍卖史最大成交金额专场。这个舂拍季还在进行中,一切都值得期待!  近现代名家书画领衔广州春拍  广州地区春拍,华艺国际与广东崇正分别于5月
期刊
说起唐代吴道子款的《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纪念馆藏)、宋代孙钰的《仙女采药图团扇》(美国费城博物馆藏)和元代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在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对于它们的鉴藏者罗天池,则不是为很多人所熟悉了。  罗天池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广东新会人,字六湖,一字注湖,别署伯池、注湖子、宝澄堂主人,钤印有“伯子六湖”,卒年不详,从其流传下来最晚的
期刊
打开世界艺术史版图,纵横观东西方,再沿时问之河从远至近,就会发现无许多有趣的、极具传奇色彩的收藏大家族如璀璨星辰不断闪烁于其间。艺术不是乌托邦,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除了艺术家的天才外,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收藏家族用自己无与伦比的眼光和财富支撑了艺术的进程。  皇室收藏是无可争辩的霸主  在诸多收藏家族中,以帝王为首的皇室收藏占有其间不能被比肩的绝对霸主地位。作为世代绍递的政治名门之首,皇室所居地位
期刊
若论中国家族收藏,首先离不开中国人对家与族、家与国的理解。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家族的繁衍和传承被视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的家族收藏,虽历经磨难,流传至今的凤毛麟角,但从他们身上,我们依然可以借鉴不少优秀的经验。比如,注重文化知识的提升,具备高深的学问和眼光,才会精于收藏,再如,古代和近代的文人注重后世的培养与艺术熏陶,更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家族收藏往往捐献国家,这些对于当下的我们,依旧值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玉与石,几乎就是中国收藏界里除了字画以外,数量惊人、精品迭出的大门类。但凡与收藏沾边,无论藏家、行家、玩家对此门类的物件总有多多少少的人手。如果正好是个文人,玩玉玩石都不分家,正好去应那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中国式君子德行的化身。而中国人对于玉与石的审美趣味都非常一致——温润、细腻、通透,在色彩的变化方面一定要有如同观一幅画作一样的想象空间。特别说明这通透又不是真正
期刊
随着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升温,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备受关注。不断进入威尼斯、圣保罗双年展、巴塞尔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著名国际大展,百万美元以上的单件作品拍卖纪录不断被刷新。即使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已形成了很多创作类型,形式创新的势头不减,与当下的生活经验更为贴近,但市场上火爆的还是以近现代艺术家为主流的作品,我们急需建立一个由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去评判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体制。  转折,我们急需
期刊
对于国内的“藏一代”而言,构建自己的家族收藏似乎仍具有一定的前瞻^生。毕竟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也许尚未完成,更何况家族收藏。但如果对自己的家族有所裨益,又何尝不可以尝试去了解呢?毕竟很多时候,收藏都始于当下。  《收藏·拍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家族收藏这一概念?  季涛:国外形成家族收藏也是少数,因为要形成规模需要定数量的古董。一方面,家族收藏需要社会文化氛围,教育程度良好,子女能够接受这种文化,古
期刊
说起市集,你或许会想到马路边摆着的小摊,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售卖着。但,有一种市集是这样的:不存在所谓的“品牌”“连锁”,也没有流水线上的复制加工,更多的是让人惊喜的精致孤品。梦幻的尖顶帐篷、欧式的木推车、绿色的树荫、精美的艺术品,按照国际博览会标准分区设计,坐落在占地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广粤天地……坐拥如此豪华配置的艺术市集自然是人气爆棚,风雨无阻,让城市中心的花园广场变成文化艺术的地标,成为个城市
期刊
翻开史书,一部西方的艺术俨然就是一部西方赞助人的历史。尤其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兴起、海上贸易的繁荣,在近世五六百年的历史中,诞生了一大批收藏艺术、赞助艺术的大家族,在他们的引领下,西方不断上演“艺术革命”,新锐艺术层出不穷。艺术生态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良性循环。  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的弄潮儿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是佛罗伦萨13-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  我们不
期刊
国人无疑现在很有钱,但是有钱并不能让人买到好东西,而好东西才是赋予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面貌不同的根本。钱是不具有属性的,物才有。有钱买差的东西与没钱买,在某个层面的结果是一致的。  这里说的“拍拍拍”就是拍卖,参加全世界大小拍卖公司的拍卖。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拍卖会发生频率,真的比奢侈品打折的频率还快。仅仅是欧美两大艺术品市场几乎每隔几天就会举行场拍卖会。而这些拍卖会中,绝大部分主题就是:li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