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背景下的澜湄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之后,澜湄地区成为中美竞争和美国制衡中国的新战略地缘空间.水资源作为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美竞争中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影响地区政治发展的权力资源.水资源安全化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美国在澜湄地区对中国采取了硬制衡和软制衡两种制衡方式,其中制度制衡是软制衡的主要内容,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制度制衡的重要载体.美国坚持政治对抗、孤立与制衡中国的立场,抓住水数据收集与共享、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这三个关乎澜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规则重构、观念重建和功能遏制三种策略手段对中国进行制度制衡,并构建多层级伙伴关系体系作为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等排他性制度实施的支撑体系,持续将水资源安全问题作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战略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金融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和财务风险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财务风险也会增加.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金融化引起的财务风险,并且该降低效应在治理水平高、金融资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改变金融资产结构来降低企业金融化引起的财务风险.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金融化增加财务风险的内在机理在于代理成本上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及政府制定、调整经济
衣食足,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不仅能够为经济行稳致远创造有利条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顺利形成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已由单一的数量安全问题转变为数量安全、质量安全、消费安全、生态安全问题的相互叠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粮食安全重要举措落到实处,推动粮食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方向发
期刊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在谋划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不尽相同.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对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构建了一套包括三个层级、3
创新既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又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引擎作用更加凸显,世界各国纷纷把创新作为谋求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有利地位的根本性战略,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瓶颈.顺应国际产业竞争新趋势,打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瓶颈,必须更加突出创新地位,以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作为分离运动组织者、发动者和领导者的分离主义政党是特殊主义和排他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政党的"异化".分离主义政党处于族群—区域、民族国家和世界政治秩序三重约束结构中.在整合族群—区域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分离主义政党试图建立本族群—区域的主权国家.分离主义政党所在的民族国家和世界政治秩序有着不同的政治考量,对分离主义政党予以打击、限制、约束或支持.这种三角互动决定了分离主义政党的政治能力、政治意愿和政治态度,导致了不同分离主义政党实际政治表现与结果的差异,制约了分离运动的走向.对苏格兰民族党
在是否向外采取扩张性政策的问题上,古代"中原王朝"的决策层有时会存在分歧与论战.从战略文化角度来看,反对扩张性政策的一方坚持儒家战略审慎主义,它由基本理念和现实政策逻辑两部分构成;支持扩张性政策的一方则属于儒家战略审慎主义的对立面,它主要由体系结构压力催生出来的三种战略逻辑构成,即地缘安全关联主义、大国威望主义与战略机会主义.尽管在西汉、唐朝和清朝经略西域的案例中,儒家战略审慎主义的对立面在12场论战中胜出的次数更多,但儒家战略审慎主义才是古代"中原王朝"的主导性和常态性战略文化,其对立面只是次要性和应激
针对经济危机在不同政体类型国家的差异性影响,作者基于形式模型提出了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用于解释不同政体类型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政治转型规律.通过模型推导经济危机对政体变迁存在条件式影响,可发现资本主导型和政治主导型国家在面临冲击时政治重组的逻辑有所不同,但均出现与现行政体相反的政治转型方向,呈现钟摆式变动的特征.在资本主导型政体下,经济危机促使经济精英加大对民众的利益剥夺,从而推动民众与政治精英建立联盟,使政治—民众转向成为可能;在政治主导型政体下,经济危机促使政治精英加大对经济精英的剥夺,利益受损的经济精
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它们以履行各自核心职能为目标,在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治理领域拓展其非核心职能,可从能力—意愿—时机三个维度探究国际组织拓展非核心职能的原因及途径.世界银行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首先,凭借资金和知识双重优势,世界银行得以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积极扩展影响力.其次,行动理念的变化与回应机制竞争的被动反应分别是世界银行职能拓展的内外动因.世界银行借问题关联途径提升组织内成员与特定领域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不仅针对中国,也涉及全球各大洲50多个沿海国家.既有航行自由研究有规范和权力两种解释路径,前者主要强调规范差异,后者则侧重权力竞争和安全冲突.现实中,美国采取"航行自由行动"时极少只遵循规范或权力逻辑,两类逻辑经常同时存在,而且规范和权力本身往往也是多种而非单一的.作者构建了1991—2010年全球122个沿海国家的海洋规范和有关安全变量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层次模型法研究国际规范和国家权力如何影响航行自由行动对象国的选择.研究发现:在"航行自由行动"中美国对国际规范的选取会遵循权力逻辑,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深刻反映了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产品赤字问题.全球公共产品赤字既表现在器物、制度和理念层面,也表现在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从器物基础、制度建设和理念逻辑来看,全球公共产品赤字主要源于霸权国实力下降与大国供给竞争、国际制度非中性与非强制性以及民主衰退与零和思维.同时,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相互支撑与掣肘也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和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者.近年来,中国着力共建"一带一路"、倡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