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半年,预计房地产市场供应降幅收窄,需求将继续回升。同时,库存将逐步去化,供大于求压力持续改善,房价有望企稳并小幅反弹,进一步推动市场整体回暖。
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成交量逐步回暖,其中一线城市回暖最为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环比止跌转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深圳涨势尤其显著。但土地市场供求同比仍呈下降趋势,整体楼面价格与2014年同期持平。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在二季度快速回升,资金面有所改善,但企业拿地投资仍较为谨慎。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房地产市场阶段性上行通道已经打开,结合历史规律预计,此轮上升空间将持续1年左右。但由于目前主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一定水平,增量需求空间有限,预计此轮回升力度将不及2009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格局继续演变,强强联合下中小房企生存空间继续受挤压;保险等金融机构加速投资房地产,助力房企轻资产转型,房企与保险等金融资本的联姻开启了新的战略合作模式。此外,区域一体化继续推进,其中京津冀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使环北京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为全国市场中新的亮点。
1 上半年市场表现及特征
1.1 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调低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完善。地方也纷纷出台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得到积极支持。在多重政策效应叠加的影响下,楼市逐步回暖趋势基本确立。
1.1.1 定调稳定住房消费,完善市场环境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消费、去库存成为2015年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上半年多轮降准降息、降低二套房首付等政策陆续推出,中央层面以金融信贷政策为主的调整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同时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各项长效机制建设积极落实,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前行。
1.1.2 以公积金政策调整为主导
今年上半年,各地公积金政策纷纷调整放宽,通过提高贷款额度、放宽首套房和首改房的认定标准、降低公积金贷款使用门槛等措施,进一步支持自住和改善型需求。除放松限购限贷、调整公积金外,根据不同情况,各地还将财政补贴、契税减免和奖励购房等多重措施叠加,刺激潜在自住与改善型需求入市,缓解楼市库存去化压力。同时,地方供应端调整也开始显现。6月中旬,福建省出台新政允许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这是自住建部3月27日发布的《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来首例执行的地方细则。
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政府更加重视房地产在促进消费和拉动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经过2014年的市场调整与激荡,房地产行业高库存压力频现,且整体新开工与投资信心不足,部分城市因房地产调整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央与地方通过多轮刺激政策改善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轮降准、降息明显释放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回暖。目前来看,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在维稳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很关键,未来一段时期,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依然具备一定空间,也将是贯穿今年下半年楼市政策宽松的主线。
2 二季度市场回暖超预期
今年上半年,市场成交超预期,6月成交量创年内新高。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量约为2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绝对量创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具体来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限购、限贷逐渐放松,货币政策也开启宽松周期,推动成交稳步回暖。今年一季度,代表城市月均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到20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二季度以来,央行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政策,加之“3·30”新政效果逐渐显现,市场成交持续回升,5月代表城市住宅成交达量到3191万平方米,6月成交量进一步走高,超过3400万平方米,接近2014年12月的历史单月最高水平。2010~2015年上半年各级城市成交量及同比增速情况如图所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市场实质性的回暖始于2014年四季度,“9·30”新政及2014年11月的降息改善市场预期,推动成交量上行,2014年12月成交创历史单月成交新高。今年以来,尽管前两个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但“3·30”新政及新一轮的降息降准,推动市场需求加速入市,二季度成交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三季度在政策的持续效应下,市场仍将延续上升趋势,预期各类城市都将在此轮市场回暖中获益。
3 一线城市领涨全国
2015年上半年,在宽松政策影响下,楼市回暖迹象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由跌转涨。其中1月住宅价格出现短暂上涨,2月转为下跌,3月、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环比由跌转涨,上涨0.45%;6月涨幅扩大至0.56%,均价为10628元/平方米。百城及各类型城市不同阶段累计涨跌幅情况如表所示。
今年上半年,各线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上涨态势明显,二三线城市均下跌。
2015年上半年,百城整体住宅均价转为累计上涨,涨幅为0.82%。各级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涨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2.5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75%,跌幅较2014年同期收窄0.3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累计下跌1.25%,跌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0.3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价格仅在2月小幅下跌0.08%,其他月份均上涨,二季度涨幅持续扩大,6月扩大至2.49%。其中,深圳上半年累计涨幅高达12.25%,因深圳市场供应不足,而购房人口数量占比较高,在利好政策推动下,需求释放加快,自2014年9月以来住宅价格也呈持续上涨态势。同时,深圳经济转型速度较快,近期互联网热潮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的财富人群,助推二季度房价明显上涨,6月涨幅高达6.58%。上海住宅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持续上涨,因楼市新政助推改善类需求上升,推动房价相对上涨,上半年累计上涨5.3%。
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1~5月均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2014年下半年,6月均转变为上涨,涨幅分别为0.1%和0.06%。其中,武汉、南京、保定等需求旺盛且有政策利好的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呈上涨态势;三亚、福州、桂林等库存压力仍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仍以去化库存为主基调,利好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但住宅价格仍有所下跌。
今年二季度以来,二手住宅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根据对北京等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活跃样本的调查,上半年,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均价累计上涨4.39%,涨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3.7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微幅上涨0.12%,二季度上涨4.26%。从各月均价来看,除1月均价出现小幅回落以外,2~3月均价都持续上涨,4~6月受利好政策的持续影响,均价继续上涨,于6月达到上半年最高水平,为27461元/平方米。
分城市来看,深圳二手住宅均价自2014年10月以来连续9个月环比上涨,进入二季度以来涨幅明显扩大,6月涨幅达8.59%,居十大城市之首。上海二手住宅均价二季度以来涨幅同样显著扩大,各月涨幅均超过十大城市平均涨幅。从2014年1月开始二手住宅均价连续下跌的杭州自今年5月开始也出现小幅回升。
总体来看,供求失衡是导致城市间住宅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深圳供不应求矛盾凸显,价格涨幅最大,而其他多数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矛盾较深,价格持续波动。应该注意的是,房价大幅波动确实不利于当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重回政策严格调控的老路。各地政府在考虑相关地产刺激政策时,应做到因城、因地、因时施策,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构建稳定的环境,以实现政府促消费与稳增长的目的。特别是出现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的热点城市,更应该通过加快供应与严格保护合理需求来稳定市场预期,以维持市场的稳健运行。
4 宏观环境向好,楼市平稳增长可期
4.1 宏观经济
2015年一季度GDP趋势性放缓,同比增长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指向不一,说明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较大。PMI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微弱复苏,但CPI再次下滑,通缩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受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影响,投资和进出口增长乏力,但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稳健,对整体经济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创业创新等将为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整体经济或于三季度企稳回升。
4.2 货币政策
目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市场货币流动性、实际资金成本,以及通缩风险将成为考量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存贷比考核取消有利于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但考虑到整体经济复苏十分微弱,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长端利率仍高位运行,通缩风险存在加大的可能,下半年央行仍可能继续动用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工具。
4.3 房地产调控
下半年房地产制度改革将出现新的进展,包括推进房地产业“营改增”进程加快、取消限外令促进房地产市场化运行、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等长效机制工作将逐步展开,同时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和库存仍然居高的背景下,地方政策仍将持续宽松,甚至将会较中央灵活自主先行一步:地方公积金政策已调整过半,未来调整城市范围和调整力度仍可能增大;购房补贴、契税减免、响应住建部“3·27”通知允许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等,未来或将被更多城市效仿;福建、江门已取消“限外”,未来沿海侨乡取消外资购房禁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超预期的城市,政策调整或更注重分类调整,因地施策。
5 需求继续回暖,投资增速企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在结构转型中增速放缓,货币环境保持稳健偏松。在此背景下,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小幅增长,新开工降幅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企稳。
5.1 成交继续企稳,全年保持小幅增长
受益于2014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及中央稳定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5996万平方米,同比小幅下降0.2%,降幅较年初大幅收窄。在预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销售回暖的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约4.4%,全年同比增幅在2.0%~5.0%。
5.2 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
历史数据表明,今年下半年是推盘高峰,供应量季节性增长,预计全国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将好于上半年。但受到2014年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滑的影响,下半年供应量或受到限制。综合季节因素、土地购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新开工面积较上半年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降幅约为1.6%,较上半年收窄;全年新开工降幅预计在7.0%~8.6%。
5.3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企稳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小幅回升,正向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同时2015年全年M2同比增速预期12.0%,略低于2014年全年12.2%的水平。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约为10.7%,较上半年显著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在7.6%~9.6%。
收稿日期:2015-07-17
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成交量逐步回暖,其中一线城市回暖最为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环比止跌转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深圳涨势尤其显著。但土地市场供求同比仍呈下降趋势,整体楼面价格与2014年同期持平。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在二季度快速回升,资金面有所改善,但企业拿地投资仍较为谨慎。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房地产市场阶段性上行通道已经打开,结合历史规律预计,此轮上升空间将持续1年左右。但由于目前主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到一定水平,增量需求空间有限,预计此轮回升力度将不及2009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格局继续演变,强强联合下中小房企生存空间继续受挤压;保险等金融机构加速投资房地产,助力房企轻资产转型,房企与保险等金融资本的联姻开启了新的战略合作模式。此外,区域一体化继续推进,其中京津冀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使环北京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为全国市场中新的亮点。
1 上半年市场表现及特征
1.1 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
今年上半年,在中央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调低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完善。地方也纷纷出台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得到积极支持。在多重政策效应叠加的影响下,楼市逐步回暖趋势基本确立。
1.1.1 定调稳定住房消费,完善市场环境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消费、去库存成为2015年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上半年多轮降准降息、降低二套房首付等政策陆续推出,中央层面以金融信贷政策为主的调整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同时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各项长效机制建设积极落实,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前行。
1.1.2 以公积金政策调整为主导
今年上半年,各地公积金政策纷纷调整放宽,通过提高贷款额度、放宽首套房和首改房的认定标准、降低公积金贷款使用门槛等措施,进一步支持自住和改善型需求。除放松限购限贷、调整公积金外,根据不同情况,各地还将财政补贴、契税减免和奖励购房等多重措施叠加,刺激潜在自住与改善型需求入市,缓解楼市库存去化压力。同时,地方供应端调整也开始显现。6月中旬,福建省出台新政允许住房套型结构调整或房地产项目转型,这是自住建部3月27日发布的《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来首例执行的地方细则。
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政府更加重视房地产在促进消费和拉动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经过2014年的市场调整与激荡,房地产行业高库存压力频现,且整体新开工与投资信心不足,部分城市因房地产调整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央与地方通过多轮刺激政策改善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轮降准、降息明显释放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回暖。目前来看,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在维稳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很关键,未来一段时期,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依然具备一定空间,也将是贯穿今年下半年楼市政策宽松的主线。
2 二季度市场回暖超预期
今年上半年,市场成交超预期,6月成交量创年内新高。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量约为2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绝对量创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具体来看,2014年下半年以来,限购、限贷逐渐放松,货币政策也开启宽松周期,推动成交稳步回暖。今年一季度,代表城市月均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到20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二季度以来,央行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政策,加之“3·30”新政效果逐渐显现,市场成交持续回升,5月代表城市住宅成交达量到3191万平方米,6月成交量进一步走高,超过3400万平方米,接近2014年12月的历史单月最高水平。2010~2015年上半年各级城市成交量及同比增速情况如图所示。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市场实质性的回暖始于2014年四季度,“9·30”新政及2014年11月的降息改善市场预期,推动成交量上行,2014年12月成交创历史单月成交新高。今年以来,尽管前两个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但“3·30”新政及新一轮的降息降准,推动市场需求加速入市,二季度成交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三季度在政策的持续效应下,市场仍将延续上升趋势,预期各类城市都将在此轮市场回暖中获益。
3 一线城市领涨全国
2015年上半年,在宽松政策影响下,楼市回暖迹象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由跌转涨。其中1月住宅价格出现短暂上涨,2月转为下跌,3月、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环比由跌转涨,上涨0.45%;6月涨幅扩大至0.56%,均价为10628元/平方米。百城及各类型城市不同阶段累计涨跌幅情况如表所示。
今年上半年,各线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上涨态势明显,二三线城市均下跌。
2015年上半年,百城整体住宅均价转为累计上涨,涨幅为0.82%。各级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涨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2.5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75%,跌幅较2014年同期收窄0.3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累计下跌1.25%,跌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0.3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价格仅在2月小幅下跌0.08%,其他月份均上涨,二季度涨幅持续扩大,6月扩大至2.49%。其中,深圳上半年累计涨幅高达12.25%,因深圳市场供应不足,而购房人口数量占比较高,在利好政策推动下,需求释放加快,自2014年9月以来住宅价格也呈持续上涨态势。同时,深圳经济转型速度较快,近期互联网热潮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的财富人群,助推二季度房价明显上涨,6月涨幅高达6.58%。上海住宅价格自今年1月以来持续上涨,因楼市新政助推改善类需求上升,推动房价相对上涨,上半年累计上涨5.3%。
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1~5月均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2014年下半年,6月均转变为上涨,涨幅分别为0.1%和0.06%。其中,武汉、南京、保定等需求旺盛且有政策利好的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呈上涨态势;三亚、福州、桂林等库存压力仍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仍以去化库存为主基调,利好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但住宅价格仍有所下跌。
今年二季度以来,二手住宅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根据对北京等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活跃样本的调查,上半年,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均价累计上涨4.39%,涨幅较2014年同期扩大3.7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微幅上涨0.12%,二季度上涨4.26%。从各月均价来看,除1月均价出现小幅回落以外,2~3月均价都持续上涨,4~6月受利好政策的持续影响,均价继续上涨,于6月达到上半年最高水平,为27461元/平方米。
分城市来看,深圳二手住宅均价自2014年10月以来连续9个月环比上涨,进入二季度以来涨幅明显扩大,6月涨幅达8.59%,居十大城市之首。上海二手住宅均价二季度以来涨幅同样显著扩大,各月涨幅均超过十大城市平均涨幅。从2014年1月开始二手住宅均价连续下跌的杭州自今年5月开始也出现小幅回升。
总体来看,供求失衡是导致城市间住宅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深圳供不应求矛盾凸显,价格涨幅最大,而其他多数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矛盾较深,价格持续波动。应该注意的是,房价大幅波动确实不利于当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重回政策严格调控的老路。各地政府在考虑相关地产刺激政策时,应做到因城、因地、因时施策,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构建稳定的环境,以实现政府促消费与稳增长的目的。特别是出现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的热点城市,更应该通过加快供应与严格保护合理需求来稳定市场预期,以维持市场的稳健运行。
4 宏观环境向好,楼市平稳增长可期
4.1 宏观经济
2015年一季度GDP趋势性放缓,同比增长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指向不一,说明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较大。PMI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微弱复苏,但CPI再次下滑,通缩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受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影响,投资和进出口增长乏力,但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稳健,对整体经济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创业创新等将为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整体经济或于三季度企稳回升。
4.2 货币政策
目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市场货币流动性、实际资金成本,以及通缩风险将成为考量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存贷比考核取消有利于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但考虑到整体经济复苏十分微弱,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长端利率仍高位运行,通缩风险存在加大的可能,下半年央行仍可能继续动用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工具。
4.3 房地产调控
下半年房地产制度改革将出现新的进展,包括推进房地产业“营改增”进程加快、取消限外令促进房地产市场化运行、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等长效机制工作将逐步展开,同时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和库存仍然居高的背景下,地方政策仍将持续宽松,甚至将会较中央灵活自主先行一步:地方公积金政策已调整过半,未来调整城市范围和调整力度仍可能增大;购房补贴、契税减免、响应住建部“3·27”通知允许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等,未来或将被更多城市效仿;福建、江门已取消“限外”,未来沿海侨乡取消外资购房禁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超预期的城市,政策调整或更注重分类调整,因地施策。
5 需求继续回暖,投资增速企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在结构转型中增速放缓,货币环境保持稳健偏松。在此背景下,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小幅增长,新开工降幅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企稳。
5.1 成交继续企稳,全年保持小幅增长
受益于2014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及中央稳定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5996万平方米,同比小幅下降0.2%,降幅较年初大幅收窄。在预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销售回暖的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约4.4%,全年同比增幅在2.0%~5.0%。
5.2 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
历史数据表明,今年下半年是推盘高峰,供应量季节性增长,预计全国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将好于上半年。但受到2014年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滑的影响,下半年供应量或受到限制。综合季节因素、土地购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新开工面积较上半年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降幅约为1.6%,较上半年收窄;全年新开工降幅预计在7.0%~8.6%。
5.3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企稳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小幅回升,正向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同时2015年全年M2同比增速预期12.0%,略低于2014年全年12.2%的水平。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约为10.7%,较上半年显著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在7.6%~9.6%。
收稿日期:201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