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目前,水土保持技术是对小流域治理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理技术,只有将小流域治理工作做到位,才能降低因水土流失造成区域荒漠化。因此,对小流域实施治理过程中,需要事先对当地进行调查,在充分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之后,再以此为基础选择出最适合当地小流域的治理方案,并且做好小流域后期的保护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等,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治理效益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的效益,实现技术优化,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1、水土保持技术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方面不断提升,但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大的,而我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意识到生态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最为常用的一项技术为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实际使用这项技术之前,需要事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点、地质情况等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使用该技术对当地进行治理。使用水土保持技术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平衡当地的生态平衡、安全等等,与此同时,对当地出现水土失衡的现象有效的解决。
2、造成小流域出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1农耕方式不合理
很多农民在农耕过程中利用原始的耕种方式,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重视农田保护工作,降低了农田营养价值和蓄水能力。同时,没有落实农田保护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管理流程,无法保障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2.2不按规定进行放牧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对区域的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但是对乡镇实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重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一些重视畜牧业的地区,采用的饲养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让牛羊等随意啃食植物,这种散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植被,甚至会破坏水土保护层,如果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水土出现严重的流失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水土沙化的情况。虽然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加强了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工作,但是当地的居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
2.3治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很多地区没有充分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采取的治理技术具有单一性,无法高效利用水土保持技术,获得治理效果也比较差。人们没有全面认识水土保持工作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影响到水土保护效果。
3、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3.1治理前的准备工作
在对水土流失实施治理之前,需要治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同监督机构取得联系,并且让工作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出现水土流失的范围等,相关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在此期间,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环节做到细致,保证治理过程更加准确、顺利。由于这项工作正式实施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与当地居住的人们进行协调,获取居民的认可与理解之后,才可进行治理。此外,治理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对工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治理过程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将所设计的内容,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沟通,让居民对自己所制定的方案提出意见或是建议,以帮助治理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3.2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在利用水土保持措施之后,明显增加了该流域的治理面积,治理面积达到96%,人工重建植被效果也比较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植被覆盖率。同时,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明显缓解了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增强了整体生态效益。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出苗率,很多村庄利用梯田修复和水坝改造方式,增设了很多水井,取得明显的成效。
3.3扩大森林面积
对各地区的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项处理技术为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对实际治理地区进行调查,其中包含了对地址、出现水土流失实际面积等,再以此为基础,确定最终所使用的植物,对这部分区域进行种植,提高所种植物的成活率。种植完成之后,需要对所种植的树木花草等,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对该地区的环境,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所种植的植物,能够起到净化当地的空气,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与此同时,对小流域位置实施治理过程中,实际进行治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河流两旁种植大量的植物,但是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河流周边生态环境需求以及地质情况的植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概率,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使用水土保持技术对扩大森林面积是一项能够方便后期对其进行治理的手段,增强治理效果中最为有效的方法。
4、适用范围与前景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结合“人水和谐”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通过封禁、梯田整修、节水灌溉、家庭雨水集蓄、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路建设和沟道清理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良性互動、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较大的低山丘陵人居环境维护保土区。该模式以维护人口密集区居住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生态旅游为核心,以提高流域上游的水源涵养能力、有效防治流域中游与生活居住区的面源污染,以及保护好河湖沟渠边岸目标。在治理过程中,始终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为根本,在保持水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调整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治、富、改同步。
结语:综上所述,对小流域实施治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治理技术为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治理部门需要事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做好后期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对小流域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降低水土流失情况再次出现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正学.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A].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水利学会2018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3.
[2]张卿.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5):165.
[3]张利超,王辉文,谢颂华.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1):356-359.
[4]张利超,王农.江西省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6):42-46.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小流域;治理效益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的效益,实现技术优化,避免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1、水土保持技术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方面不断提升,但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非常大的,而我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渐意识到生态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最为常用的一项技术为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实际使用这项技术之前,需要事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点、地质情况等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使用该技术对当地进行治理。使用水土保持技术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平衡当地的生态平衡、安全等等,与此同时,对当地出现水土失衡的现象有效的解决。
2、造成小流域出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1农耕方式不合理
很多农民在农耕过程中利用原始的耕种方式,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重视农田保护工作,降低了农田营养价值和蓄水能力。同时,没有落实农田保护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管理流程,无法保障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2.2不按规定进行放牧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对区域的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但是对乡镇实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重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一些重视畜牧业的地区,采用的饲养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让牛羊等随意啃食植物,这种散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植被,甚至会破坏水土保护层,如果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水土出现严重的流失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水土沙化的情况。虽然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加强了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工作,但是当地的居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
2.3治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很多地区没有充分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采取的治理技术具有单一性,无法高效利用水土保持技术,获得治理效果也比较差。人们没有全面认识水土保持工作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影响到水土保护效果。
3、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
3.1治理前的准备工作
在对水土流失实施治理之前,需要治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同监督机构取得联系,并且让工作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出现水土流失的范围等,相关资料进行统一的收集,在此期间,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个环节做到细致,保证治理过程更加准确、顺利。由于这项工作正式实施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与当地居住的人们进行协调,获取居民的认可与理解之后,才可进行治理。此外,治理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对工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治理过程给居民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将所设计的内容,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沟通,让居民对自己所制定的方案提出意见或是建议,以帮助治理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3.2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在利用水土保持措施之后,明显增加了该流域的治理面积,治理面积达到96%,人工重建植被效果也比较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植被覆盖率。同时,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明显缓解了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增强了整体生态效益。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出苗率,很多村庄利用梯田修复和水坝改造方式,增设了很多水井,取得明显的成效。
3.3扩大森林面积
对各地区的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项处理技术为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对实际治理地区进行调查,其中包含了对地址、出现水土流失实际面积等,再以此为基础,确定最终所使用的植物,对这部分区域进行种植,提高所种植物的成活率。种植完成之后,需要对所种植的树木花草等,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对该地区的环境,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所种植的植物,能够起到净化当地的空气,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与此同时,对小流域位置实施治理过程中,实际进行治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河流两旁种植大量的植物,但是选择植物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河流周边生态环境需求以及地质情况的植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概率,还能起到美化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使用水土保持技术对扩大森林面积是一项能够方便后期对其进行治理的手段,增强治理效果中最为有效的方法。
4、适用范围与前景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结合“人水和谐”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通过封禁、梯田整修、节水灌溉、家庭雨水集蓄、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路建设和沟道清理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良性互動、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较大的低山丘陵人居环境维护保土区。该模式以维护人口密集区居住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生态旅游为核心,以提高流域上游的水源涵养能力、有效防治流域中游与生活居住区的面源污染,以及保护好河湖沟渠边岸目标。在治理过程中,始终以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为根本,在保持水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调整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达到治、富、改同步。
结语:综上所述,对小流域实施治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治理技术为水土保持技术。相关的治理部门需要事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做好后期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对小流域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降低水土流失情况再次出现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正学.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A].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水利学会2018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8:3.
[2]张卿.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5):165.
[3]张利超,王辉文,谢颂华.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1):356-359.
[4]张利超,王农.江西省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