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能力中,“说”是学生聆听、阅读之后语言信息输出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书面表达的中间媒介。在教材设置上,编者也在每个“练习”中精心创编了“口语交际”的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因为轻视口语交际的特点,导致口语交际效益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
【症结一】情境丧失,口语交际的热情陨灭
生命个体的语言口头输出,需要建立在相应情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口语表达就会陷入“言语受阻”的泥潭中。即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表达,也会显得僵硬。
如在教学《学会劝阻》这篇口语交际的内容时,教师从“劝阻”的角度出发,对“劝阻”的定义、语言设置以及应该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随后教师则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小孩点鞭炮”的图片,进行“劝阻”的实践练习。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口语表达出来的内容,较为生硬,大多都是道理式的空话套话,影响了整体的表达效果。
【对策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口语表达的真实欲望
反思这样的教学,教师有了对内涵的理解、有了方法的指导,但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时却无法激发学生内在口语表达的动力。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学生凭空表达,缺乏应有的情境的引入。笔者认为应该紧扣口语交际的主题,为学生设置生动可感的表达情境,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释放学生内在的言语欲望。
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布置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再现了小孩点燃鞭炮的情境。表演者通过活灵活现的动作、神态以及错误的言语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其进行劝阻的动力。当这种情景刚一展现出来,很多学生就纷纷举起手来。丰富、真诚的“劝阻”语言很多都是源自情景表演中的错误行为。
如此设置,学生进行口语“劝阻”就有了真实感。他们的思维与情感都被浸润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不仅表达的动力被激活,内在的语言仓库也被彻底打开,原先消极的机械积累成为了灵动而鲜活的语言,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症结二】单向输出,只有“口语”,而无“交际”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很多教师都存在较大的误区,即只关注到“口语”,认为只要引领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即可,而忽视了“交际”的作用。“口语交际”不是一个学生的独自表达,而是基于群体意识下的交流互动。没有了交流,就会形成僵硬、机械的口语训练,而使得交际停滞不前。
例如在教学《评说影视剧》这一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影视剧作品,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经典台词等三个方面进行表达评述。学生一个接一个地鱼贯而上,评说之后,其他学生献上掌声。口语交际就在说说话、鼓鼓掌中结束了。
这样的口语交际成为上台的学生一个人的事情,只是他们内心意识的独自表达,其他学生的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对策二】强化聆听,在评价补充中强化互动
鉴于此,口语交际就不能仅仅是生命个体单向的言语输出,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教师要将关注力聚焦到学生的聆听上去,并鼓励他们结合聆听的内容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从而形成“交际”的势头。
笔者在教学《评说影视剧》这一内容时,就采用了剧组“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让发言交流的学生转化为某某影视剧的导演、主演、编剧、制片人等不同的身份,向下面的“记者”介绍这部影视剧的情节、人物、台词等内容。而一旦有学生有疑惑或者有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则设置了“记者提问”的环节,形成聆听者与发言者之间的交往互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症结三】单打独斗,在闭门造车中走向封闭
苏教版教材,虽然专门设置了相应的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但这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就只能在“练习”中才能实施。正是这种误读,使得很多教师将口语交际的内容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实践的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致使口语交际成为闭门造车的产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语文教学的几个核心板块并不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口语交际作为一种言语信息与情感意志的倾吐过程,是介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一种媒介,是链接学生悦纳与表达的有效方式。如果口语交际与其他板块的教学失之交臂,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内在认知。
【策略三】多元整合,在链接阅读教学中综合发展
其实,很多教材文本中都蕴藏着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树立多种资源整合运用、多种能力综合训练的意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习作能力,而要从教材文本的内容特质出发,开掘出适合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综合性资源。
以《第八次》一文的教学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模仿布鲁斯王子的口吻写一份动员演讲稿,来激发人民参与到第八次反侵略的战斗中来。但遗憾的是,教师都是让孩子写完之后一读了之。其实,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练笔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进行训练,从而在学习演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与阅读教学“联姻”,不仅充分运用了教材文本真实的情境,也为学生充分解读资源、运用资源提供了便利。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部分,其教学必须从情境出发,强化交流互动,多与阅读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作者简介: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症结一】情境丧失,口语交际的热情陨灭
生命个体的语言口头输出,需要建立在相应情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口语表达就会陷入“言语受阻”的泥潭中。即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表达,也会显得僵硬。
如在教学《学会劝阻》这篇口语交际的内容时,教师从“劝阻”的角度出发,对“劝阻”的定义、语言设置以及应该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随后教师则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小孩点鞭炮”的图片,进行“劝阻”的实践练习。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口语表达出来的内容,较为生硬,大多都是道理式的空话套话,影响了整体的表达效果。
【对策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口语表达的真实欲望
反思这样的教学,教师有了对内涵的理解、有了方法的指导,但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时却无法激发学生内在口语表达的动力。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学生凭空表达,缺乏应有的情境的引入。笔者认为应该紧扣口语交际的主题,为学生设置生动可感的表达情境,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力,释放学生内在的言语欲望。
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布置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再现了小孩点燃鞭炮的情境。表演者通过活灵活现的动作、神态以及错误的言语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其进行劝阻的动力。当这种情景刚一展现出来,很多学生就纷纷举起手来。丰富、真诚的“劝阻”语言很多都是源自情景表演中的错误行为。
如此设置,学生进行口语“劝阻”就有了真实感。他们的思维与情感都被浸润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不仅表达的动力被激活,内在的语言仓库也被彻底打开,原先消极的机械积累成为了灵动而鲜活的语言,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症结二】单向输出,只有“口语”,而无“交际”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很多教师都存在较大的误区,即只关注到“口语”,认为只要引领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即可,而忽视了“交际”的作用。“口语交际”不是一个学生的独自表达,而是基于群体意识下的交流互动。没有了交流,就会形成僵硬、机械的口语训练,而使得交际停滞不前。
例如在教学《评说影视剧》这一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影视剧作品,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经典台词等三个方面进行表达评述。学生一个接一个地鱼贯而上,评说之后,其他学生献上掌声。口语交际就在说说话、鼓鼓掌中结束了。
这样的口语交际成为上台的学生一个人的事情,只是他们内心意识的独自表达,其他学生的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对策二】强化聆听,在评价补充中强化互动
鉴于此,口语交际就不能仅仅是生命个体单向的言语输出,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教师要将关注力聚焦到学生的聆听上去,并鼓励他们结合聆听的内容对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从而形成“交际”的势头。
笔者在教学《评说影视剧》这一内容时,就采用了剧组“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让发言交流的学生转化为某某影视剧的导演、主演、编剧、制片人等不同的身份,向下面的“记者”介绍这部影视剧的情节、人物、台词等内容。而一旦有学生有疑惑或者有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则设置了“记者提问”的环节,形成聆听者与发言者之间的交往互动,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症结三】单打独斗,在闭门造车中走向封闭
苏教版教材,虽然专门设置了相应的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但这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就只能在“练习”中才能实施。正是这种误读,使得很多教师将口语交际的内容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综合实践的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致使口语交际成为闭门造车的产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事实上,语文教学的几个核心板块并不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口语交际作为一种言语信息与情感意志的倾吐过程,是介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一种媒介,是链接学生悦纳与表达的有效方式。如果口语交际与其他板块的教学失之交臂,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内在认知。
【策略三】多元整合,在链接阅读教学中综合发展
其实,很多教材文本中都蕴藏着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树立多种资源整合运用、多种能力综合训练的意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习作能力,而要从教材文本的内容特质出发,开掘出适合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综合性资源。
以《第八次》一文的教学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模仿布鲁斯王子的口吻写一份动员演讲稿,来激发人民参与到第八次反侵略的战斗中来。但遗憾的是,教师都是让孩子写完之后一读了之。其实,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资源。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完成练笔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以“演讲”的方式进行训练,从而在学习演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与阅读教学“联姻”,不仅充分运用了教材文本真实的情境,也为学生充分解读资源、运用资源提供了便利。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部分,其教学必须从情境出发,强化交流互动,多与阅读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作者简介: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