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截至5月21日,已累计导致500多万人感染,32万多人死亡,并依然在持续上升。其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落下帷幕尚不明朗,其对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思维认知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正伴随着疫情事态进展逐一印证: 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人流、物流、资金流不能有序流动,产业链、供应链不能畅通运转,导致生产活动和经济社会循环停顿,给诸多行业带来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截至5月21日,已累计导致500多万人感染,32万多人死亡,并依然在持续上升。其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落下帷幕尚不明朗,其对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思维认知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正伴随着疫情事态进展逐一印证:
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人流、物流、资金流不能有序流动,产业链、供应链不能畅通运转,导致生产活动和经济社会循环停顿,给诸多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在与疫情抗争过程中,人们开始运用新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迎来了从“接触经济”向“无接触经济”为主的产业转变和经济转型。在线学习、居家办公、线上交易等十分普遍;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数据跨境流动爆炸式增长,数字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化以一种新的形式发展。
战“疫”期间,全国各地各级党政机关的大批干部直接下沉到基层社区,与社区干部携手把好基层防疫的重要关口,既有效缓解了基层防控所面临的任务繁重和人手不足等突出问题,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基层的治理水平。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为基层治理改革和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探索了新路径。
社会治理方面,大数据技术在防疫救灾、物资调配、兜底保障和基层治理等领域发挥出的积极作用被民众所熟知,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和即时性,也广泛参与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互动模式。
疫情防控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勤洗手、不聚集、见面握手改拱手礼、围桌合餐变成公私筷分食,健康的生活方式被更多民众所推崇。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呈现出原有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核心亲密关系再凝聚,和基于在线网络的虚拟社会互动进一步替代面对面的社会互动形式的发展趋势。
疫情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造成了一次重大冲击,引发人们对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集体反思、回归乃至重塑。一方面,由外攀向内省、由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人们更加趋向反思和转变并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疫情发生前,人们的精神追求更多关注自我成功和自我实现,疫情期间人们在情感需求方面,如亲情、感恩之情和同理心则变得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和平年代的集体观念、英雄观念、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得到重塑。民众自觉自主自愿参与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行动明显增强。
作为全球战“疫”、全民“战”疫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人们在亲历中对国家体制、国家制度、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共克时艰中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与中国效率,对于中华民族合力抵御重大灾害风险的凝聚力、共识性和自信心空前高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防范重大风险时的制度优势表现出强烈认可,对于政府推动复工复产也具有更强的信赖感。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逐渐完成了从“受援国”到“援助国”的角色转变,其中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遭受了来自一些西方媒体的攻击和偏见。然而,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不掩饰、不回避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使国际舆论氛圍发生改变,令诸多对华的偏见和谣言不攻自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的契机。
所产生的影响堪比一场世界大战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深刻影响人们安全观、发展观、国际观以及政治观的同时,也将对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将出现有利于非西方国家和亚太国家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制度优势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疫情诱发乃至催生了经济、社会、公共卫生、大国关系、国民行为认知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在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公共危机或生命境遇抗争之后,适时总结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并做出实实在在的改变,反而可能会发展出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更好的治理效果和更顽强的生命意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新的历史交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成为其中的重要注脚与佐证。洞察蕴含其中的变化、规律与机遇,科学应变,有助于找准历史坐标,把握战略机遇,实现更大更好的发展。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一成立,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当作神圣使命扛在肩上。”在建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这一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执政课题。 在革命和建设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社会正处于持续发展、广泛变革、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无论是以小概率出现和发生为典型特征的“黑天鹅”事件,还是以正态概率分布为显著特征的“灰犀牛”事件,都是这一时代的典型标志,也是世界秩序演化乃至重构的关键性因素。在这一背景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至今已席卷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无疑已成为一次具有历史和时代影响的重
新时代,作为党执政兴国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国有企业,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重大任务中,在参与保障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庆典、主场外交等重大活动中,在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中,在改革重组、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关键时期,都应该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作用,就必须坚持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持续用活用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重要法宝,逐步
杜甫在诗歌史上被誉为“集大成者”,被后人称为诗圣。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引苏轼之言:“苏子瞻曰: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元代杨士奇说:“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诗之圣者,其杜少陵乎?”(《杜律虞注序》)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和杜甫也常常被人们拿来对比:“供奉之诗仙,拾遗之诗圣。圣可学,仙不可学。”(王穉登《合刻李杜诗集序》)杜甫何以成为诗圣 杜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之举。“多予少取放活”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原则和处理“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自1998年被党中央提出以来,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作用。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来,乡村振兴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二元体系”的制度性结构也在不断改革中调整转换,新型
2020年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在国际社会危机处理与全球治理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用视频连线的形式,聚集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最高领导人会议。这个会议既有实质作用,更具象征意义。从实质作用来说,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真正座谈讨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危险,并拿出实际行动来共同应对;从象征意义来看,它标志着全球治理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 利益意蕴 责任意蕴 发展意蕴 【中图分类号】D56 【文献标识码】A 时至今日,人类文明这一未完成的巨幅画作已经有了许多绚烂亮丽的色彩着墨,亦不缺少描绘荆棘磨难的沉重笔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拨开了现实迷雾,不仅让更多人看清了人类自身的现实境况,也让更多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在全球抗疫的宏大图景
“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的这一判断,引发了海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高度关注。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阴霾笼罩下世界经济遭受严重衰退时,中国经济为何能率先复苏再次带给人们信心?不少
【关键词】基层党建 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山西省长治市地处晋东南,辖4区8县,文化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及其带来的焦虑情绪在世界多国蔓延,其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疫情不仅检验着各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也展现出人心人性和思想观念的较量。这既是一场对新冠病毒的阻击战、整体战,也是一场舆论战、思想战。 这一特殊时期,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中,思想观点的集中表达、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