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手记
  中国电影中最光辉的外国人形象是谁?
  ——白求恩!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说。1964年出品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是仅有的几部以外国人为主角的中国电影之一。美国朋友谭宁邦扮演的白求恩,使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永远地印在了中国观众的心中。26年后,中国与加拿大和法国电影界还联手把白求恩的故事搬上银幕,片名《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这次扮演白求恩的是好莱坞影星唐纳德·萨瑟兰,后来此人出演了冯小刚的喜剧片《大腕》。而谭宁邦还扮演了《林则徐》中的英国鸦片贩子颠地、《风暴》中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和《停战以后》中的美国谈判代表等许多角色。
  中国电影中演得最好的“坏蛋”是谁?
  ——松井!相信所有人都会这样说。可以说这个角色是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的所有帝国主义分子的代表。方化,这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扮演过许多“日本鬼子”的形象,如《三进山城》中的小野、《甲午风云》中的日本舰队司令。而1955年他在《平原游击队》中塑造的松井,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甚至方化本人也因此而致祸,受尽磨难。1974年长影重拍《平原游击队》,据说挑选了上百个演员都没有找到扮演松井的合适人选,只好让方化再次出演。但是在种种极左思潮的清规戒律下,方化塑造的第二个松井远远不如第一个那样成功。
  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以来,中国已拍摄了7000多部电影。这些电影中有多少外国人形象(不论是中国演员还是外国演员扮演的),恐怕难以统计。在现在的中国电影(不论是大陆电影还是港台电影)中,出现一些外国人形象是很平常的事,与外国合拍、或者聘请外国演员出演的电影和电视剧也越来越多,有的影片还把相当一部分情节放在外国(如《红樱桃》、《我的1919》、《冲出亚马逊》等),甚至还大规模地翻拍外国经典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但在过去,中国电影(本文主要指故事片,包括1949年前和1949年后、大陆和港台),外国人形象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大陆影片中,外国人形象的定位和变化,还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1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在中国的电影中,曾经出现过哪些外国人的形象。从这个角度考察一下我们曾经有过的和现在的对世界的看法,是不是很有趣?
其他文献
俄罗斯:欧洲病人    Nicholas Eberstadt(美国企业研究所政治经济学学者、《公共利益》杂志编委)  《公共利益》(季刊)  2005年第1期  美国国家事务公司出版  俄罗斯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危机。据统计,1992年俄人口总数为1亿4870万,而2004年俄人口总数为1亿4380万,比1992年下降近500万,降幅超过3%。这种人口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据美国人口普查署估计
期刊
在中国电影中,苏联人形象多被置于善良、积极的情感基础上,这不单是因为两国的政治与历史渊源,也是所有中国民众的希望,希望两国关系乃至世界所有国家的关系都能放射光彩,共享和平。    自从沙皇俄国把它的领土扩展到整个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岸,俄国就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不论是沙皇俄国时期、苏联时期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时期。中苏关系(包括中苏两国和两国共产党的关系),又堪称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期刊
总统冲击波    一个很好的视角    通过总统大选观察美国是一个很好的视角。美国是民选职位数目和选举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有52万个公职是由选举产生的。选举是美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每周都有选举在美国的某个地方举行,每个公民参加选举每年少则二三次,多则七八次。  在众多的选举中,总统大选最能集中体现美国政治的特点,因为,正副总统是惟一通过美国全体公民投票产生的公职人
期刊
某些人希望从我们这里抢走“肥肉”,另一些人则充当了帮凶。他们认为俄罗斯作为世界核大国之一,仍然对部分人构成威胁,应当铲除这一威胁。  恐怖主义当然成为他们实现上述目的的工具。  我们所面临的是反俄的国际恐怖势力的直接武装干涉。  ——普京就人质事件发表的电视讲话 9月4日   冲进学校杀害儿童,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显示了恐怖主义最残忍的面目,也令俄罗斯政府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同情,其中包括对俄
期刊
在离岸金融中心里,加勒比地区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巴哈马、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等可谓赫赫有名。不过,非专业人士对它们还是有些陌生,略熟悉的当数百慕大,而这主要是因为沾了“魔鬼三角”的光。“魔鬼三角”北起百慕大群岛,延伸到佛罗里达南部的迈阿密,然后通过巴哈马群岛,穿过波多黎各到其首府圣胡安,再折回百慕大群岛的三角形区域,已经发生过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失事、数以千计的人员丧生的事件,所以被称为“魔鬼三角”(参
期刊
如果说,10个多月前巴达维走马上任时仅仅是“种子落地”的话,那么现在的他才真正在后马哈蒂尔时代“生根发芽”。  9月1日,接替马哈蒂尔出任马来西亚总理的巴达维执政已满十个月。十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位母亲而言,足以孕育出一个新生命,而对于刚刚于去年11月接班的巴达维而言,则意味着他已成功度过执政初期最为艰难的阶段,逐步走出“马哈蒂尔神话”,开始营造自己的新天地。如果说,巴达维走马上任时仅仅是“种子落地
期刊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提高国家安全机构办事效率和反恐能力;在严厉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的同时,促进包括车臣在内的北高加索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对恐怖分子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而对那些支持、纵容、庇护车臣非法武装的国家将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  9月初发生在俄罗斯南部小镇别斯兰的人质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俄罗斯人。普京总统痛定思痛,对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和反恐战略进行反思,形成一些新举措。前不久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
期刊
189年前,第一份中文杂志——让人开眼看世界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嘉庆乙亥年七月初一)在马六甲创刊,署名“博爱者纂”,实为米怜主办,梁发协助,木板雕印,月刊,每期7张,14面,每面8行,每行20字。初印500册,三年后增至1000册,免费在华侨中散发,也有一些由人带至广州,与其他宗教书一起,分送给参加县试、府试和乡试的读书人,1821年停刊,共出7卷,八十多期。这是传教
期刊
我曾被允许进入车臣采访,有幸成为车臣战争爆发后进入此地采访的首批中国记者。在车臣,我听到许多,也看到许多。战争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幸的,不幸之处在于它对生命的漠视。    带着儿子的头颅上火车    在车臣,我听到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母亲寻找儿子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一位住在莫斯科郊外的母亲收到儿子所在部队的电报,说她儿子被车臣非法武装劫为人质。母亲知道后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去寻找儿子。后来,她得
期刊
在纪念祖国光复60周年之际,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人名辞典编撰委员会”联手,以清算“亲日派”的名义共同发表了3090人的“亲日派”名单,前总统朴正熙名列其中。此举随即引发了又一轮的关于朴正熙是否属于“亲日派”的争论。在韩国近现代史上,像朴正熙这样颇具争议的人物并不多见。    争论的起点:朴正熙的“亲日经历”    1917年,朴正熙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庆尚北道农村。1937年毕业于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