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如今,三本独立院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远,老师记不住学生,学生也叫不上老师名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师生关系疏远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十分不利。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太少。本文认为教师掌握并运用点名的艺术和批改作业的艺术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三本独立院校 师生交流 点名的艺术 批改作业的艺术
三本独立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近年来,三本独立院校发展较快。我是一名三本院校的教师,在工作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少。课已经上了半学期了,居然有学生连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老师也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无从了解,更谈不上管理和教育。老师只是讲自己的课,至于学生有没有来听课,听没听懂课,效果好不好一概不管。师生关系渐渐疏远,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十分不利。
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三本院校的学生:“三本院校的学生就像一壶烧到七八十度的热水,如果再继续添一把火,这壶水就开了;如果不再加温,这壶水就会很快冷却至冰点。”我觉得这句话相当贴切,它准确、形象地反映了三本院校学生的状态及发展变化规律。
三本学生在高考中成绩并不理想,他们来到大学后,不太自信,在学习上总觉得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此外,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学生也很排斥,常常将三本院校的学生拒之门外,或者干脆视为大专生对待。这就使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出路等表示怀疑,进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2]。三本院校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认同,尤其是老师。如果教师能利用上课的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呢?我认为教师掌握并运用点名的艺术和批改作业的艺术是两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1.点名的艺术
一直以来,我幻想的授课效果是从不点名,堂堂课爆满。因为我觉得教师应该以魅力来吸引学生上课,而不是靠点名。北大的老师上课从不点名,他们认为点名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侮辱。
我想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不愿意点名。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对课堂纪律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名校自身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即使不点名,学生也会自觉学习自己该学的东西,而刚成立不久的三本院校还没能营造出那样的一种氛围,还需要一定的压力敦促学生学习。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有很严格的考勤制度,课堂考勤成绩占20%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课堂考勤成绩总分100分,学生缺课、迟到和早退都要扣分。其中缺课(只要学生不在课堂都是缺课,不区别是事假还是病假,辅导员的考勤里面才详细记录)一次课扣分10分,扣分超过70分就不让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学生不敢随便请假,出勤效果相当不错,只要能出勤,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就有办法能让他听课。
但是,许多老师认为堂堂课点名实在很没有必要,所以敷衍了事,不认真点名,有的老师甚至让班长代点名,这样一来使学生有很多空子可钻,很好的一项制度就这样因为老师的不好好执行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认为,点名实际上没有那么痛苦,不要为点名而点名,而要把点名当成是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眼神的交流。
学期初,我告诉学生:“虽然感觉有點变态,但是我会坚持每堂课都点名。”在点名时,我要求学生举手并且答“到”,自己也会抬头很真诚地跟学生对视一眼,并且点头示意:“我知道是谁了。”而不是头也不抬地念学生的名字,这样便杜绝了代答“到”的现象发生。在我点名时没有一个同学是低着头答到的。通过点名我很快就认识了班上的同学,每次都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而学生也有一种被重视被认可的感觉。而对于每个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情况和听课情况,我也很快了解了。
有时候,我也会通过点名说说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某某,手机揣起来,下课再玩啊。”“某某,你和某某同学的作业一模一样。”……大家哈哈一笑,活跃了上课前的压抑气氛。
迫于我的坚持点名,学生实在有事了才请假,只要他开口,肯定就会得到我的批准。有一位同学在一次上课前就对我说:“老师,我下一小节可能有点事,需要向您请假,提前给您说一下。”试想,如果我也不点名,这位同学估计连第一节课都不上了。
2.批改作业的艺术
我认为,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流、用心的对话。教师批改作业的艺术,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我很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写错的地方给他改过来,并且说明原理,做对的地方说很好,继续努力。批出的问题和错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教师备好、讲好下节课非常重要。
虽然有些学生的作业是抄的,可我相信经过这样批改后,下次他再也不好意思抄了。有时候学生有问题就在作业本上提出来,我也会尽可能解答他,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手段。当然这需花费很多的时间,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
参考文献:
[1]郑造桓,顾建民.发挥名校名城优势,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浙江大学创办独立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2]于丽波.本三院校学生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1,(8).
关键词: 三本独立院校 师生交流 点名的艺术 批改作业的艺术
三本独立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近年来,三本独立院校发展较快。我是一名三本院校的教师,在工作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少。课已经上了半学期了,居然有学生连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老师也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无从了解,更谈不上管理和教育。老师只是讲自己的课,至于学生有没有来听课,听没听懂课,效果好不好一概不管。师生关系渐渐疏远,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十分不利。
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三本院校的学生:“三本院校的学生就像一壶烧到七八十度的热水,如果再继续添一把火,这壶水就开了;如果不再加温,这壶水就会很快冷却至冰点。”我觉得这句话相当贴切,它准确、形象地反映了三本院校学生的状态及发展变化规律。
三本学生在高考中成绩并不理想,他们来到大学后,不太自信,在学习上总觉得不如一本二本的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此外,很多用人单位对三本院校的学生也很排斥,常常将三本院校的学生拒之门外,或者干脆视为大专生对待。这就使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出路等表示怀疑,进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2]。三本院校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认同,尤其是老师。如果教师能利用上课的机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呢?我认为教师掌握并运用点名的艺术和批改作业的艺术是两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1.点名的艺术
一直以来,我幻想的授课效果是从不点名,堂堂课爆满。因为我觉得教师应该以魅力来吸引学生上课,而不是靠点名。北大的老师上课从不点名,他们认为点名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侮辱。
我想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不愿意点名。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对课堂纪律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名校自身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即使不点名,学生也会自觉学习自己该学的东西,而刚成立不久的三本院校还没能营造出那样的一种氛围,还需要一定的压力敦促学生学习。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有很严格的考勤制度,课堂考勤成绩占20%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课堂考勤成绩总分100分,学生缺课、迟到和早退都要扣分。其中缺课(只要学生不在课堂都是缺课,不区别是事假还是病假,辅导员的考勤里面才详细记录)一次课扣分10分,扣分超过70分就不让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学生不敢随便请假,出勤效果相当不错,只要能出勤,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就有办法能让他听课。
但是,许多老师认为堂堂课点名实在很没有必要,所以敷衍了事,不认真点名,有的老师甚至让班长代点名,这样一来使学生有很多空子可钻,很好的一项制度就这样因为老师的不好好执行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认为,点名实际上没有那么痛苦,不要为点名而点名,而要把点名当成是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眼神的交流。
学期初,我告诉学生:“虽然感觉有點变态,但是我会坚持每堂课都点名。”在点名时,我要求学生举手并且答“到”,自己也会抬头很真诚地跟学生对视一眼,并且点头示意:“我知道是谁了。”而不是头也不抬地念学生的名字,这样便杜绝了代答“到”的现象发生。在我点名时没有一个同学是低着头答到的。通过点名我很快就认识了班上的同学,每次都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字,而学生也有一种被重视被认可的感觉。而对于每个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情况和听课情况,我也很快了解了。
有时候,我也会通过点名说说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某某,手机揣起来,下课再玩啊。”“某某,你和某某同学的作业一模一样。”……大家哈哈一笑,活跃了上课前的压抑气氛。
迫于我的坚持点名,学生实在有事了才请假,只要他开口,肯定就会得到我的批准。有一位同学在一次上课前就对我说:“老师,我下一小节可能有点事,需要向您请假,提前给您说一下。”试想,如果我也不点名,这位同学估计连第一节课都不上了。
2.批改作业的艺术
我认为,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流、用心的对话。教师批改作业的艺术,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我很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写错的地方给他改过来,并且说明原理,做对的地方说很好,继续努力。批出的问题和错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教师备好、讲好下节课非常重要。
虽然有些学生的作业是抄的,可我相信经过这样批改后,下次他再也不好意思抄了。有时候学生有问题就在作业本上提出来,我也会尽可能解答他,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手段。当然这需花费很多的时间,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
参考文献:
[1]郑造桓,顾建民.发挥名校名城优势,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浙江大学创办独立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2]于丽波.本三院校学生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