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垫子提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质量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um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案背景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金华、台州、湖州、温州体育与健康教学研讨活动初中组篮球展示交流课《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方法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是“蹬地、转体、探肩、加速”,本课的重点是换手、转体;难点是探肩,变向突破。
  为此,围绕课的重难点,巧妙借助体操垫的不同摆放,围绕着“人——球——垫”进行教学,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流程环环相扣,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练一练”,有效落实教学重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了分层教学,并积极关注学生学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再结合篮球各种专项素质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爆发性。
  二、案例描述
  水平四(七年级男生20人),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2012年版)》七年级第1学期球类第1单元篮球运球,本单元共6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巧妙运用一块体操垫,设计了变向运球与垫子的“度的变化”(高度、宽度、远度、角度)(图1)相结合,设置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对于解决教学重难点都有较大帮助。
  片段1:高度——换手运球比高
  学生一人一球一垫,把垫子成A字形立起来,进行原地高低运球。先参照垫子的高度,进行原地高低运球练习,等熟练后再利用运球节奏变化,按照原地高运球2次接低运球3次来练习(图2),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高低节奏变化意识。
  熟练后进行原地左右手体前换手运球,同样加入节奏变化运球。练习时通过与垫子对比,让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从球上转移出来,并通过口哨,或喊数字,或高高低低低、慢慢快快快,调动学生情绪投入,使学生达到身心投入,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片段2:宽度——换手运球比远
  把墊子横向放平,利用垫子宽度进行原地体前换手运球练习,引导学生做出换手、蹬地、转肩动作(图3),同时注意运球时抬头的习惯培养。
  这个环节其实是片段1后面练习内容的拓展练习,难度增大,执教教师可以用语言来激励,加入音乐,循循善诱,由简到难,并慢慢提高要求。
  如,可以做稍微有点移动的蹬地练习或者转肩练习,来提高换手运球时的幅度。同时通过对比、挑战,来激发学生练习时的兴趣。
  片段3:远度——换手拉球比快
  利用垫子角上的红点,要求学生两脚左右开立并分别顶住垫子两侧红点,进行左右换手拉球比快,刚开始可以运球3次后换手在另一侧重复练习,到后面一次一换(图4),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与速度。
  这个练习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在不丢球的情况下,激励学生积极挑战自我,同时积极体会转体动作,体会拍球的部位,提高手对球的控制力,为后面“先学后教”做好铺垫。
  片段4:角度——运球突破练习
  把垫子摆放成横向“V”,做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图5),注意左右间隔距离,特别是小心地滚球。
  练习一次以后,原路返回继续练习。利用垫子“V”能较好地解决跑动路线,同时侧身转体降低重心来靠近垫子,提高完成动作质量,重点体会原地运球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时的节奏、身体重心变化,明确突破后的跑动路线。
  片段5:纵向——连续运球突破
  以半场为界,分4小组,每组5人4块垫子,按“V”纵向组合排列,每组多出1个垫子集中在中圈,组成另一块场地,可以用来指导差生,或请优生示范,方便教师讲解、示范,同时为后面的分层教学埋下伏笔。另外也要注意安全,要求前一名练习者在连续过了2个垫子后,下一名练习者才可以出发,由小组长指挥,后排在等待的学生原地运球(图6)。
  本片段是在片段4单个运球横向突破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组合练习。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要求学生在10米内连续过4个垫子,这是整节课最关键的部分。
  同时,配合音乐进行练习,整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比较兴奋,情绪投入多,练习密度大而且教学效果好,也方便执教教师观察,可以随时请学生到前面来指导。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难度(扩大防守面积),进行挑战连续过4个四边形,到后面的分层教学,同样是一块垫子,不同的摆法却有不同的效果。
  片段6:分层——巩固提高练习
  按照学生水平分3个档次,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到中圈那块场地进行慢速的连续运球突破练习,水平中等的学生要求能较快速地完成练习运球突破,动作到位,完成质量较高,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快速突破2块垫子后接上篮动作,甚至可以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小老师”,协助教师教学(图7)。
  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激发,同时教师抓住时机,积极鼓励学生在顺利完成自己这组要求后,可以向更高水平挑战,使每名学生身心都能得到锻炼。
  三、案例分析
  1.巧用垫子,助力教学
  本课设计了运球与垫子的“度的变化”(高度、宽度、远度和角度)相结合,设置一些条件与要求来一步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换手运球比高、比远、比快,逐步让学生体会到高低运球重心变化,转肩、蹬地、换手,同时增强手对球的控制能力。不管单个垫子的原地练习,还是从V形到四边形行进间练习,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优化学练,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同样是一块垫子,不同的摆法却有不同的效果。
  2.立足教材,循序渐进
  本课围绕“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体现“方法是教学内容”,在整节课技术教学方面从上往下,围绕着“人—球—垫”,从原地高低运球开始,首先让学生明白垫子的作用,之后马上过渡到原地体前换手运球,按教学流程“高度—远度—宽度—角度”,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换手、重心变化、转肩、蹬地动作,通过先学后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并在分组教学与分层教学中得到巩固与提高。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流程合理衔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很丰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落实教学重难点。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不同,分块进行分层教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挑战自我,巩固提高技术动作质量,最后通过“一对一”过消极防守,使技术得到拓展运用。
  本节课中,通过师生间击掌、互动等情感交流,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友谊,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以“学”为本,有效教学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要求,以发展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学生的发展,平时教师多从学生角度想问题。
  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最初的单个简单运球动作到后面组合练习,都是紧贴学生实际学练情况,并积极关注学生学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安排教学环节都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再结合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练一练”,最后达到“不为教而教”的目的,所以这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是互动的,是有效的。
  以“学”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形成深层次的运动兴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基础。
  四、反思与不足
  采用“一人一球一垫”,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明白“人—球—人”关系,起到优化学练的作用。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出发,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会体育”(学会一些运动技能)到“会学体育”(掌握全面的学习体育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练习密度较高,运动量较大,学生情感投入和练习兴趣多,使得这节展示课较为成功。
  同时也有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天气对学生的影响(地区温度差异较大),由于天气比较冷,学生上课都穿长袖衣服,教师上课时没有及时提醒学生卷起袖子运球,从而影响到部分学生的运球动作技术质量;师生间的互动有一点儿少,特别是在准备部分教师没能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从而造成学生情绪投入少,练习刚开始有一点儿被动;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有做到“精讲多练”,虽然自己感觉已经做到“少讲多练”,但是在一些细节的把握、表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没能抓住优生的优势,如,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当小老师,协助教师一起帮助同伴提高练习效果。
其他文献
学生体能是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点,也是体育与健康学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发展的依托和载体。目前体育课中,体能练習大多数都是教师指令下的集体练习或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枯燥,开始偷懒,达不到体能锻炼的最佳效果。笔者结合学校健美操、啦啦操教学特色,设计了“米字格”体能创编方法,并在体育课“体能练习时间”进行了大胆实践,旨在提高学生体能练习兴趣、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笔者以投掷单元第一課时《体验挥臂动作》为例,解析微课在投掷轻物技术学练中的运用。  在投掷学练中,教师选准时机将微课切入到相应教学环节中,解决学生挥臂速度、鞭打动作以及出手角度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玩中提升投掷能力。  一、运用纸炮的制作和练习视频进行学练,提升挥臂速度  投掷沙包(垒球)时的快速挥臂是教学难点之一。在常规教学中,教师提示“挥臂要快速”“用力挥臂”等语言过于抽象,不能让学生产生直接
小学生利用软式绳梯进行练习和游戏,可以有效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灵活性、敏捷性。此外,绳梯练习方式多样,可以自由组合,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练习兴趣。再加上软式绳梯轻便实用,便于移动和携带,适于在室内和室外不同场地开展练习,应用范围很广。  一、器材介绍  绳梯又叫“灵敏梯”,软式绳梯总长1000mm,宽500mm,以红色尼龙绳索搭配亮黄色塑料横条。横条长505mm,宽37mm,厚5mm,尼龙绳宽25mm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2017年底印发,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是新颁布的14门学科课程标准之一。从2003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到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什么要修订?主要有哪些修订?如何做好
田径是运动之母,队员在不同的年龄段接受不同程度要求的田径训练,让队员在运动中体验自己的身体状态,专注于自己的身体动作,对于队员的成长是有直接帮助的。  一、身体感知与观察力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性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依赖运动员通过日常基本身体动作以及专项技能训练,以促使身心变化,通过各种动作给予身体的感知,了解自己在动作过程中的肌肉用力部位、程度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状态,感知动作是否顺畅,能否集中注意
一、2019年第10期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19年8月23日)  (一)为师之道  1.为扩大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效果,我们特别设立了“参与有乐”版块,给读者或未获奖的教师提供一个互动平台,既可以是对已发表的获奖案例评的“评头论足”,也可以是学习体会或自己参评“马失前蹄”的“惨痛教训”,文字量以1000~2200字为宜,欢迎关注案例研究的教师们踊跃投稿。  2.做一
为了激励学生们更加热爱体育练习,我给上课表现出色或者认真练习的学生发小星星贴画以示鼓励。  学生A个子不高,长相平凡,不调皮,学习成绩也一般。她坐在班级的第一排,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不知道班上有这么个学生。  好几次,班上很多学生表现都很出色,也包括学生A。在发贴画的时候,我把5个名额都发给了那些平时顽皮但当堂课表现优秀的学生。直到有一天,一名女生跑过来跟我讲:“老师,为什么A没有小星星啊?
最喜欢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对为何读书给出的理由:摆脱平庸。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读),笔者将从中汲取“思想活水”和迸发的再思考(思)与教学实践(行)、提炼升华(写)有机结合。这不仅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学识和素养的提升,而且还能为体育教师带来教育幸福。  一、站上讲臺:始于读书  刚参加工作时,笔者对教育充满憧憬,但仅凭一腔热情自信地“站上讲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名刚“站上讲台”不
编者按: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幼儿的体能、技能、机能等是随着其年龄增长或通过其参与体育运动逐渐形成的,那么,如何帮助幼儿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升运动能力并培养其运动兴趣是幼儿体育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中国教育科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趣味性是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趣味性可以比喻为体育教学的“根”,有效性就可比喻为体育教学的“本”,趣味性这条“根”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将各个环节连在一起,最终是为实现有效性这个“本”而服务。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提高趣味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