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述森:让中国北斗成为浩瀚宇宙最亮星阵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491371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述森,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导航系统总体设计专家,北斗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他长期从事大地测绘装备与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研究,历任北斗一号应用系统总师、北斗二号工程副总工程师、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副总师,负责主持北斗系统导航信号体制设计、定位报告体制设计、频率设计与国际协调等顶层工作,是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2016年,他主持的“北斗二号卫星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5月以来,谭述森院士指导北斗科技集团申报承担了包括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多个基于北斗的精准导航定位技术的重庆市级科研项目。
  1994年,中央决定研制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年52岁的谭述森加入了双星定位系统的立项论证工作。为了北斗事业,他两次延长服役年龄后又延缓退休,一身戎装工作在第一线战斗到耄耋之年。
  面对卫星导航频率资源被几个大国和地区瓜分殆尽,北斗面临无频可用的严峻局面,谭述森像士兵捍卫国土那样捍卫着频率轨位资源。他提出的“多个卫星导航系统间部分频率重叠不影响导航性能”的频谱共用准则,被写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官方文件。10多年来,谭述森带领频率协调团队与几十个国家进行了300多次艰苦谈判,解决了我国卫星导航频率匮乏与资料申报落后的局面,使北斗导航频率占有量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而且跃居世界前列。
  (一)
  1942年1月,谭述森出生在重庆开县(现重庆开州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里北依巴山,南近长江,更曾有两千余抗日将士为国捐躯、十四位红岩英烈浴血拂晓。在这片红色沃土,谭述森自幼便有了“国为重”之念。
  1960年谭述森高中毕业,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百业待举,人才匮乏。班主任告诉谭述森,“按照国家需要的原则和学习、家庭出身情况,给你调整了志愿”。就这样,谭述森服从了国家需要,进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学习。
  1965年9月,谭述森学成毕业,志愿参军来到某测绘研究所,致力于中长距离无线电大地测量研究,一干就是30年。
  在这30年里,谭述森先后在五七干校、西沙群岛等从事测绘研究工作,首次完成了我国西沙群岛大地联测和海上岛礁摄影测量,将西沙群岛的高精度测绘成果纳入新中国版图之中,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从戰士成长为测绘仪器研究室主任。
  “在多年从事无线电测量研究的基础上,我的研究方向也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需要,从陆基无线电测量技术扩展转移到天基无线电测量技术。”谭述森说。在研究上,那时我国刚刚开始论证的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如何追赶世界先进定位系统,他们开始对比研究国外正在发展中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着手研制当时被美国封锁的卫星导航用户装备。
  (二)
  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研制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然而,摆在面前的,是尚未起步就已落后世界先进水平20多年的现状,以及还不够雄厚的经济实力、薄弱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也就是在这一年,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呼唤,52岁的谭述森离开了奋斗29载的军事测绘战线,义无反顾投身到北斗事业之中。当时的他,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科研成果斐然。对于他来说,选择北斗,就意味着选择风险和挑战。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谭述森说。
  谭述森在一无经验、二无资料的情况下,带着团队开始了北斗系统科研攻关的艰难征程。
  为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领先世界的系统建设之路,谭述森为深入分析外国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体制,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不放过技术论证的每一个细节。
  北斗一号建设初期,技术上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拦路虎”是无法从海量无线电信号中快速准确地捕获用户发出的微弱定位信号。项目承研单位采用传统的模拟信号技术,花费数年时间,效果仍不理想。
  谭述森大胆建议,利用当时还不成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代替模拟信号。这一设想虽具有先进性,但存在一定风险。敢于担当才能有创新,他与研制厂家一起,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这一关键技术,为北斗一号按时建成赢得了宝贵时间。
  随后,谭述森和同事们联合全国上百家科研单位,经过8年论证研究和艰苦攻关,终于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从此,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谭述森提出了双星定位模式下时差测量定位方法,实现了“双收单发、单收双发”多模式双星定位模型,为仅利用2颗卫星实现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大范围快速定位、精确授时应用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出入站测距信号体制与地面集中式定位处理方案,解决了在1秒内实现快速定位报告的难题,使北斗一号系统成为国际上首次定位时间最短的定位报告系统;提出了北斗系统集群用户应用及指挥型用户机设计方法,将用户定位、位置报告、跟踪监视等多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了指挥机关对所辖用户的指挥控制,有效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应用效能,成为北斗系统一大特色;
  谭述森从顶层设计卫星系统、地面运控系统、用户应用终端技术体制,将连续导航与定位报告两种技术融为一体,使北斗二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具备连续导航与定位报告服务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利用14颗卫星实现了对亚太地区的连续导航服务覆盖;
  谭述森提出并设计了3个频点的导航信号,主持设计了基本导航服务与广域差分增强服务一体化实现方案,提升了系统高精度实时定位性能,为分米级、厘米级高精度实时大地测量奠定了基础,使北斗系统拥有赢得高精度应用市场的竞争优势;
  谭述森和北斗人用不到GPS系统研制1/3的时间和1/40的经费建成北斗一号,使中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持续奋斗8年建成的北斗二号系统,形成了亚太地区服务能力,从根本上摆脱了对GPS的依赖;仅用6年时间建成军用时间频率系统,使我军拥有了统一的高精度时间基准,结束了依靠GPS授时的历史,彻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   (三)
  有人说,谭述森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北斗传奇”,让中国北斗,成为浩瀚宇宙最亮星阵。
  谭述森始终把建成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作为目标,带领团队历经2900多个日日夜夜,提出并实现了连续导航与定位报告相结合的新型导航体制,设计出3个频段的军民导航信号和北斗应用终端型谱,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具备三频完整服务能力的北斗二号系统,实现了北斗系统迈出国门、覆盖亚太的历史性跨越。
  好友曾多次问他,为啥这么大年龄还在关注北斗?谭述森总是笑而轻答:“国家需要吧。”
  相濡以沫的老伴儿也常提起,什么时候歇一歇?谭述森依然是笑而轻答:“等国家需要时。
  “北斗上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和担当。感谢祖国选择了我,让我有幸参与北斗设计和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有益的事。”谭述森对记者说。
  从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立项,到46颗卫星遨游太空,北斗走过了25载辉煌历程。如今,北斗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森林防火、电网运行等几十个重要领域,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北斗已融入百姓生活,走向全球组网,续写着中国航天人的雄心壮志。
  北斗巡天,国之夙愿。从零起步,与世界强国竞技,与科技发展赛跑,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突破。
  如今,中国北斗正向着“世界的北斗”迈进,朝着浩瀚宇宙最亮星阵冲锋。
  (四)
  几十年来,谭述森始终坚守着“三不”原则:即自己不懂的成果鉴定会坚决不参加;核心观点、主要内容不是自己提出和撰写的论文坚决不署名;没有达到项目指标要求的评审坚决不通过。
  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主任柳其许说:“他是北斗精神的代表,更是旗帜,引领着一代风气之先,无愧于北斗团队,无愧于北斗事业,无愧于北斗使命。”
  在人才培养方面,谭述森认为,学生们要找準自己人生的梦想目标,坚守定力,持续勤奋,保持健康;认真耕耘生活,做出踏踏实实的成绩。他还认为,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授和一流的学生,要鼓励老师们登上国际学术舞台,勇于竞争,提升知名度;要锻炼学生的领导力,积极培养未来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军人物。
  谭述森教导学生:中国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沉沦之后,虽然走上了民族复兴、强国兴军的康庄大道,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世界主要大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中国科研人员,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拼搏,才对得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责编/马铭阳
其他文献
在外部损伤,作为由于手腕的失败扔手腕延长的畸形被表明,摸弄直以后,光线的神经损害经常在上面的手臂被看见,诱拐的姆指,向后的前臂和在姆指和食指之间的前臂和部分的侧面的方面的
8月26日,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筹备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科协、科技局负责同志和参赛企业代表参加会议,探讨今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筹备进展、亮点特点以
摘要:核主泵作为核岛的“心脏”,是核动力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之一,而导叶作为其重要功能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将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因而控制导叶内腔核心部件温度,十分重要。通过应用TRIZ理论,研究出一种在闭式空间扭曲叶片上钻孔的划线及找正方法,大大降低了零件的废品率,而且避免导叶在运行过程中温度过高,从而提高了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TRIZ理论,闭式空间,扭曲叶片,通孔加工  一、问题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echanisms of analgesia induced by four kinds of acupuncture therapies at the hypothalamic level in adjuvant arthritic rats. Methods:
Aims: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for treatment of male immune-infertility patients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A on antisper
深覆[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前牙深覆[牙合]是因前、后牙槽高度不协调所致的一种牙颌畸形。对于前牙深覆[牙合]的矫治,常因疗程长,难度大而困扰着临床工作者,致使有些患者
目的:观察周期性机械牵张力对人牙周膜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及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加载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interleukin 2 (IL 2)-interferon(IFN)-natural killer cells (NKC) immunoregulatory network of mice with transplan
目的:探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 Fort Ⅰ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
In this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 apha (TNF-α) level was observed in 25 cases of allergic b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