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的迷思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隆惨遭污名化
  
  莎士比亚没说错,玫瑰叫什么名字闻起来都是香的,但是克隆技术显然跟玫瑰不同;英国上议院议员渥拿克男爵夫人也没说错,克隆这个词的确充满负面的暗喻,让人产生恐惧跟厌恶。这是因为当初谈论核转殖时语焉不详,使大家误以为克隆的终极目标是要进行人类的繁殖。
  但现在,克隆的医学用途即将出现,在不久的将来,病人的某种特殊的成熟细胞可借克隆得以再程序化,衍生出各种医疗克隆所需的细胞。但不幸的是,医疗克隆这项极富救命潜能的科技惨遭克隆的恶名所累,招致许多反对与阻挠。有鉴于此,人们常把医疗克隆改称为“细胞核转殖”。在英国就是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避开克隆带给人的负面联想。
  现在让我们来瞧瞧,医疗克隆将会如何运作。
  在第一个阶段,研究人员把一小片活体组织从病人身上切下来(也许是一小块皮肤),并把其中的细胞培养在培养基内;然后把一个这种成年细胞的核取出,植入去核的卵子内。在核转殖手续完成后,该卵子中的一些细胞质因子,会自动再程序化新进来的细胞核,消除其中让基因表现局限于成年细胞功能的调节子。换言之,细胞质因子有办法让成年细胞核误以为自己来自单细胞胚胎,因而带领这个卵子进行胚胎该做的事情。
  然后,研究人员让这个胚胎发育5天左右,到达囊胚的阶段。这时囊胚里面大约含有150个细胞,而体积比一粒沙还小些。
  在此节骨眼,胚胎干细胞就可以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衍生出来。这些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生长、繁殖,生生不息,并有潜力变化成所有其他种类的细胞。不过,提供活体组织的个人一旦需要修补身体时,还必须找出办法诱使胚胎干细胞分化,且沿特定方向跟途径造出所需的细胞类型。等所需的细胞准备妥当,就可以随时移植回病人身上,且不会引发任何排斥。
  概念上,医疗克隆跟许多人熟悉的自我输血手术相当类似。好多年前,我动过一次非必要性的外科手术,为了保险起见,手术前我为自己捐出了500毫升血液,准备万一有需要输血,可以用这500毫升血液来救自己的命。如果将来医疗克隆可行,我也可能受益:我可以提供体细胞来转变成手术时所需的细胞形式,转变出的细胞基因与我的细胞完全兼容,移植回我的身上完全不会有问题。
  医疗克隆过程可分成两阶段。在第一阶段,病人的一个已分化细胞,原本只了解自己的生命目标且只进行有限的特定功能,而现在受命指挥整个生物体的重建,也就是变成了单细胞胚胎,于是这个细胞的分化作用会先逆转再重新开始。这个阶段跟生殖克隆的启动步骤没有两样。至于医疗克隆的第二阶段,也跟分化作用有关,重点是实现胚胎干细胞的“诺言”:如何去引导尚未分化的种细胞走向特殊分化途径,转型成特定治疗方法所需的细胞。
  干细胞虽然可由人工授精后剩余的胚胎得来,但是如果能用医疗克隆得到的话会更好。因为医疗克隆产生的干细胞不会引发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祸因。道理很简单,由病人已分化细胞克隆出的胚胎,有跟病人完全一致的基因,其中的干细胞当然也不例外。由这些干细胞衍生出的各种细胞跟组织也有一样的基因,因此使用医疗克隆的干细胞,病人可免用抗排斥药物,不需承受药物的各种副作用,例如降低对一般感染跟癌症的抵抗力等。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目前科学家正在寻找其他可以免除排斥问题的医疗方法;此外,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临床上的证据,保证医疗克隆确实可行——虽然医疗克隆的最后目标是临床应用,让急需它的病患获得有效的治疗。眼前医疗克隆虽然尚在研究阶段,但仍是极有价值的学习工具。科学家可以从中学习并深入研究,了解核转殖时引发的再程序化究竟是怎么回事。
  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够跳过培养胚胎这一环;也就是说,如果琼斯先生得了帕金森症,我们可以从他的脸颊上取出一个细胞,把这个细胞转变成一群神经元(神经细胞),用以取代出问题的脑组织,来治愈琼斯先生。如果史密斯太太的心脏出了毛病,我们同样可以从她身上的某部位取出一个细胞,把这个细胞转变成心肌细胞,用来修补她心脏的破损。科学家只要朝这方面继续研究,逐步破解医疗克隆程序中的秘密,说不定有一天能发展出又快又好的新方法,把这个劳什子的医疗克隆整个取代掉。
  
  终结病痛的希望
  
  从未有其他医疗科技像干细胞研究这样,能鼓动起科学家以及一般大众的期望。胚胎干细胞从极微小的早期胚胎而来,这些细胞有潜力变成任何一种细胞形式,因而可用来替换受损的组织。如果科学家找到了正确的生长因子,能操控干细胞朝所需的发育途径前进,那我们就有希望用一个个细胞重建出新的器官,取代出了毛病的那个。或许能更进一步利用组织工程,造出全身的各个器官。
  人类的胚胎干细胞很适合以比喻来说明,例如给人愿望的妖精、善变的变色龙、救命的万灵丹等。这些都有些贴切,但也都未能完全描述出胚胎干细胞的功能。对许多人来说,胚胎干细胞似乎是筑梦的建材,它们来自早期发育中的胚胎,可塑性高且可以生生不息——只要提供适当的营养环境,就可以持续不断地分裂生长,等待科学家找出破解方法成功驱使它们分化成所需的细胞。
  只要见过受伤后的“超人”——美国电影明星克里斯托弗·利瓦伊的身影,没有人能不为之动容。他因为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脊椎,颈子以下全部瘫痪。后来他成了干细胞研究的热情拥护者。他相信。从干细胞发展出的各种治疗法,将可以用在组织修补上,也许有一天他跟其他同样不幸的人都有机会能再度站起来。也许是因为密集物理治疗法奏效吧,他在跟瘫痪搏斗的阵仗中,赢得了令人吃惊的进展。但是糟糕的是,他在政治战场上的成果似乎远远逊色:美国在干细胞研究的立法上,已经落在其他国家后面。
  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第一个干细胞疗法的人体实验将会在英国举行,而克里斯托弗·利瓦伊已经表示,为了求诊,他将不惜横跨大西洋。他要再站起来的决心,就像其他千千万万个在痛苦中挣扎的病患一样。然而,克里斯托弗·利瓦伊终究没能等到这一天。他已于2004年10月11日,因心脏衰竭在美国去世。
  克里斯托弗·利瓦伊跟其他病患的愿望能否落实,关键就在胚胎干细胞上。目前最好的猜测,亦仅只是猜测而已,是干细胞衍生出的疗法,也许能在5年~10年内达到临床阶段。或许开始时会局限于血液疾病、心脏血管疾病或帕金森症等其他各种神经退化症状。今后的研究进度,看各类资源是否充足,包括智力跟财力的取得与投入。另外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是法规环境,因为政策既能够辅佐研究(如英国目前的情形),也同样能够抑制研究(就像美国过去所为,而且这个情况显然将持续下去)。
  
  干细胞潜力无穷
  
  干细胞无论来源于早期胚胎(胚胎干细胞)还是人体(成体干细胞),一定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首先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它能长期自我繁殖(成年动物的干细胞可以持续繁殖一辈子);其次是它可以制造出特化细胞,以组成身体上的各种组织跟器官。这第二个特质把干细胞跟绝大多数其他体细胞,例如皮肤、肌肉、肝脏细胞等区分开来,因为其他的体细胞即使偶尔也能自我替换,但通常只能制造出跟自己同型的细胞。
  科学家相信,大部分干细胞只能制造出数目有限的不同细胞形式,其中单能干细胞只能制造一种形式的特化细胞,而多能干细胞则能产生该器官所有的特化细胞。成年人的干细胞存在于体内许多器官中,但也不是每个器官都有。成年人的干细胞可在人类的骨髓、血液、眼角膜与视网膜、脑、骨骼肌、牙髓以及其他部位找到。它们的任务是替代及补充具有更多特化功能的细胞,这些功能诸如肌肉细胞的收缩或神经细胞的信号收发。我们可以把干细胞想象成器官的修理设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稀有的骨髓干细胞跟神经干细胞能形成其他数种细胞形式,并以新生细胞置换受损或遭病害的身体组织。
  相比之下,潜能干细胞的能耐更大。以前我们知道,潜能干细胞只有囊胚细胞(即5天-7天大的胚胎)与原始生殖细胞(精子跟卵子的起源)这两个来源;但最近有人发现,骨髓的间叶干细胞跟神经干细胞中,有一部分似乎也具有潜能干细胞的能耐。人体有超过200种的不同细胞形式,我们若从胚胎干细胞出发,就有可能制造出所有的细胞形式,到时候制造细胞就像上馆子点菜一样,想要什么叫师傅做就可以了。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知道胚胎干细胞的潜力,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这种潜力。
其他文献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诗歌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被人们评为美国现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诗歌都强调给予被忽视的无不足道的人或事情密切关注的重要性
以高度贴合企业实际研发过程,以液压元件研发为主线,重点阐述了试验在整个液压元件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以目前我国液压研发试验领域的现状水平做出反思.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越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为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学不可避免的呈现多元化倾向。任碧莲的创作常表现出对多元
翻译批评伴随翻译实践而生,它既运用翻译理论同时又强化理论研究。翻译批评在整个翻译研究中处于一种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它构成了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
国培项目的有效性自其2010年全面实施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认为教师教育在改变教师信念的前提下才更可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本研究着重关注国培项目对教师信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在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节能等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和“低碳社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代,隐喻被视为是对正常语言的偏离,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属于修辞学和文体风格学的研究。 对这一传统
目的加强医用射线装置和放射源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射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法通过院史档案、放射工作资料档案回顾我院30年来放
随着城镇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城市为扩大市区面积,出现了临近的村县撤并划区的现象.在撤村划区的过程中,应允而生出许多“村改居”社区,这些社区虽然形式上与城市社区较为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