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我提出了自己几个主要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应建立在合理的平台上。一堂好的课,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只有建立合理的平台,注意问题可相对学生操作性,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初步前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
  2.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鉴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较弱,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使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中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3.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情境中、在学习行为中、在合作交流中、在互动中、在反思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设立“问题情境”需要体现
  1.要有展示性
  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材料,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例如,在学习扇形和圆锥时,可向学生出示由同一张扇形纸片卷曲和伸展的变化问学生:这些图形变化有什么特点?由于学习材料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它们形状相同、各部分名称不一。这样不但顺利引入新课,而且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线管图形的本质属性。
  2.要有结构性
  指情境的构建及其所揭示的知识应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使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促进。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先设计一组问题:
  (1)边长是4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是4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边长是9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是9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边长是1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是1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对于前面一些问题,学生都能轻松解答,但对于第(3)问的后一个问题,就碰到了困难了。这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加以归纳: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列出方程X2=15,如何求X?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平方根,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而且还揭示了内在的逻辑结构。
  3.要有启发性
  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启发式教学时曾有过这样一句著名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教师进行启发、诱导、传授知识,才会收到最佳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1.趣味化数学情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它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所喜欢。教学中,教师要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课题内容中,它都是来源于生活,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把课题内容与相关课题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好是学生周边的生活现象。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引入新的数学课堂知识,分析问题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图片动画创设情境,使问题直观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或播放一段动画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
  4.“数学问题”目的化,增强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为有效地避免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从而设计一个能诊断学生是否掌握着不分内容的问题情境。一方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究进程的成功与失败,品尝探究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養成思考问题一定要全面的良好思维习惯。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二轮复习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复习中既要找共性,更要找个性。政治学科作为文科综合的一部分,学科特色鲜明。其理论性、时代性、教育性、思想性非常强,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具有的。所以,政治学科的二轮复习,必须在掌握二轮复习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立足政治学科特色,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收获喜悦!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二轮复习搞什么  (一)要明确二轮复习的目标 
期刊
儿童文学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启蒙读物,它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重视儿童文学的应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将来的文学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又可以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陶冶情操,在奇妙的故事情节中领悟文学的魅力。合理的运用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中如何有效运用儿童文学做了简要的分析,
期刊
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系  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创新对于普通教师而言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引入到教育中已经应用的比较成熟,且目前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甚至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变革作用。  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但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集合。研究教育创新,最终是要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期刊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形象化思维更为明显,抽象性思维还未完全形成,这就让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的严密逻辑性也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甚至还让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的“噩梦”。运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能够让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能够更为直观表现数学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提升。因此,探索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
期刊
一、现行政治课型的现状  现行政治课型的弊端经过数次改革,政治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来看,政治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现行政治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
期刊
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对运动的兴趣逐渐提高,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兒运动的自主性弱,注意力和控制能力也相对不稳当。材料的提供能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对幼儿运动材料进行全面剖析,根据“有限材料,多变玩法”为研究重点,选择合理材料创设运动环境并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以及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从而开展有效的小班创意运动,在游戏情景中带动幼儿积极的参与运动,感受材料的多变玩法。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呢?  一、八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  现在初中八年级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布置作业“一刀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全部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数学成绩好、能力强能力得不到提高,数学成绩差、能力弱则越来越差。且作业量大,无效作业多,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的成绩难以得到较大的
期刊
本人认为答好历史材料题要努力做到“四清”:即读清材料、审清问题、理清思路、写清要点。此四点既是答题之步骤,也是答题之要求,不可割裂开来,要紧密综合运用。本文以2017年文综卷一41题为例,旨在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  一要读清材料。读材料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整体性与有效性。整体性,即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在材料中的分号或句号或省略号间分清层次;有效性,即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或重要语句。材料一的核心
期刊
自2016年起,我国固有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从《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突出强调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要重点学习和感受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为接受教育的初始,在这一时期其对规则法治、道德习惯、社会伦理等等内容尚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亟待教师乃至课堂进行有力的引导。而为了拉近学生与这些名词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这些名词的存在以及具体应用策略,情境体验无疑是十分奏效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