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5-01
当前社会节奏快捷,人们心浮气燥,学生作文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呈现良莠不齐,总体水平有逐年下降趋势,本人通过调查、反思、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时间被游戏、电视甚至网络挤占了,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也有因安全因素,有因家长为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而起早贪黑、疲于奔波,而无暇管教孩子,学生们的生活空间被控制在学校与家两点一线,远离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错失了许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不能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从大自然中学得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因此,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协作,从浩瀚的书海中,从美丽的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中来,应该培养学生潜心读书,细心观察,留心生活,静心钻研,用心品味,博览群书,观察生活,饱览山水,体验活动,口味心理,从这些广义的“阅读”中得到全面快速的提高。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书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从看书入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像蜜蜂一样众采百花之长,才能酿出甜美的蜂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来活水来。”积累得多啦,自然才能思如泉涌,写起作文来才能下笔千言,文笔隽秀。在日常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常引导学生从掌握阅读方法入手,养成每天读半小时书的好习惯,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积累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妙句佳段甚至摘抄整篇美文,并细细品读作者笔下流淌着的深意,深切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真情,认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刻画人物记叙事件的方法。如教学《齐天大圣》一课时,我就从孙悟空、众猴、巨灵神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入手,引导学生品读,从而体会到吴承恩是通过写众猴、巨灵神的表现来烘托孙悟空,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神通广大、敢作敢为、不畏强暴、蔑视权贵、勇敢无畏、具有反叛精神的神话人物形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这类的阅读积累,掌握了写作的表达方法,学生作文不再记流水账,内容不再空洞无物了,优秀者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阅”生活
毛主席曾经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比如深入到农村、工厂、工地去体验。作家莫言获奖感言中说过:“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作文教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千奇百怪的事,有形形色色的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我常建议学生,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生活中的情和理,并将之写成日记,为写作多积累素材。只有多体验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作文才有事可写,有人可描,写出来的事才真实可信,刻画出的人才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才会生动逼真而丰满。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览”大自然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是一个极好的活教材。用心研读,会有许多收获:怒放的梅花让陆游吟诵“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挺拔的竹子令郑燮高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滔滔的江水使李白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建议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游山玩水,看幽谷清泉,赏奇石异草,观飞禽走兽,品味其中有不尽的乐趣……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学习的最好内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想让孩子在大自然这个活教材中学到东西,就必须带领他们走出家门,走进广阔的大自然。所以,我通常每周会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春天,让家长带你去踏青、赏花;夏天,請爸爸带你去钓鱼、游泳;秋天,与父母一首去山间、田野;冬天,下雪进与伙伴去滚雪球、打雪仗……让孩子们在绚烂多姿的大自然里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得到无穷的启示,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尊重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人生态度。只有平日的厚积,才会有作文时的薄发。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体验”活动
书籍、生活中的人事和大自然的万物,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东西,这就需要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把这些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心的知识和习作的素材,转化为写作的无穷动力与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得我小时候,学写作文,参加的活动少,选材的范围有限,经常出现在全班同学作文中总是那一件赶牛做好事——上学路上,看见牛吃集体的禾苗,于是我赶忙把它牵出稻田,拴在树下……往往千篇一律。后来,语文老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我们游览附近一个小有名气的溶洞,一路上大家开心极了,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回来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将所见、所闻、所感和关于这个溶洞古老的传说一一写下来,受到老师的夸赞。
实践出真知,积极参加体验活动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好奇、好玩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启迪学生想象,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深入生活,多亲近大自然,多参加各种活动,有了知识的累积,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习作时才会妙笔生花,何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呢?
当前社会节奏快捷,人们心浮气燥,学生作文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呈现良莠不齐,总体水平有逐年下降趋势,本人通过调查、反思、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时间被游戏、电视甚至网络挤占了,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也有因安全因素,有因家长为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而起早贪黑、疲于奔波,而无暇管教孩子,学生们的生活空间被控制在学校与家两点一线,远离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错失了许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不能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从大自然中学得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因此,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协作,从浩瀚的书海中,从美丽的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活中来,应该培养学生潜心读书,细心观察,留心生活,静心钻研,用心品味,博览群书,观察生活,饱览山水,体验活动,口味心理,从这些广义的“阅读”中得到全面快速的提高。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书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从看书入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像蜜蜂一样众采百花之长,才能酿出甜美的蜂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来活水来。”积累得多啦,自然才能思如泉涌,写起作文来才能下笔千言,文笔隽秀。在日常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常引导学生从掌握阅读方法入手,养成每天读半小时书的好习惯,以书为伴,以书为友。积累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妙句佳段甚至摘抄整篇美文,并细细品读作者笔下流淌着的深意,深切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真情,认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刻画人物记叙事件的方法。如教学《齐天大圣》一课时,我就从孙悟空、众猴、巨灵神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入手,引导学生品读,从而体会到吴承恩是通过写众猴、巨灵神的表现来烘托孙悟空,从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神通广大、敢作敢为、不畏强暴、蔑视权贵、勇敢无畏、具有反叛精神的神话人物形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这类的阅读积累,掌握了写作的表达方法,学生作文不再记流水账,内容不再空洞无物了,优秀者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多“阅”生活
毛主席曾经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比如深入到农村、工厂、工地去体验。作家莫言获奖感言中说过:“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作文教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千奇百怪的事,有形形色色的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我常建议学生,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思考生活中的情和理,并将之写成日记,为写作多积累素材。只有多体验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作文才有事可写,有人可描,写出来的事才真实可信,刻画出的人才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才会生动逼真而丰满。
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览”大自然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是一个极好的活教材。用心研读,会有许多收获:怒放的梅花让陆游吟诵“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挺拔的竹子令郑燮高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滔滔的江水使李白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建议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游山玩水,看幽谷清泉,赏奇石异草,观飞禽走兽,品味其中有不尽的乐趣……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学习的最好内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想让孩子在大自然这个活教材中学到东西,就必须带领他们走出家门,走进广阔的大自然。所以,我通常每周会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春天,让家长带你去踏青、赏花;夏天,請爸爸带你去钓鱼、游泳;秋天,与父母一首去山间、田野;冬天,下雪进与伙伴去滚雪球、打雪仗……让孩子们在绚烂多姿的大自然里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得到无穷的启示,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尊重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人生态度。只有平日的厚积,才会有作文时的薄发。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体验”活动
书籍、生活中的人事和大自然的万物,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东西,这就需要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把这些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心的知识和习作的素材,转化为写作的无穷动力与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得我小时候,学写作文,参加的活动少,选材的范围有限,经常出现在全班同学作文中总是那一件赶牛做好事——上学路上,看见牛吃集体的禾苗,于是我赶忙把它牵出稻田,拴在树下……往往千篇一律。后来,语文老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我们游览附近一个小有名气的溶洞,一路上大家开心极了,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回来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将所见、所闻、所感和关于这个溶洞古老的传说一一写下来,受到老师的夸赞。
实践出真知,积极参加体验活动是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好奇、好玩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启迪学生想象,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深入生活,多亲近大自然,多参加各种活动,有了知识的累积,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习作时才会妙笔生花,何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