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人员子女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不善于交流、学习习惯不良等非智力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上用赏识的眼光激发自信心、用同伴的肯定增强自信心,用问题的梯度坚定自信心,从而让孩子奠定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上用竞争的形式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充实学好语文的手段。在语文课堂中以情动人,拨动心弦,课内外结合,丰富自身的体验,用情感交流健全学好语文的途径。培养他们善于从课文中汲取力量,培养意志,从而提高学好语文的决心。让非智力因素培养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提高流动人员子女语文学习适应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流动人员子女占许多学校的学生数比例往往达一半以上,这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自信心缺失、不善于交流、学习习惯不良等非智力问题的现象。因此,通过培养流动人员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培养意志,让非智力因素培养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流动人员子女语文学习适应性。
  一、树立信心——奠定学好语文之基础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带着赏识的眼光,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肯定,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各种契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幸福。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的作用会更重要,表现得也会更持久,会更有力地推动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用赏识的眼光激发自信心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赏识就是一盏明灯,就会照亮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表情,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你的朗读比老师更过瘾”,“会提问就是有学习语文的智慧”,“语文课上善于写批注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等此类对学生的鼓励、信任和肯定的评语,让学生有了克服自身不足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产生了积极上进的学好语文的愿望。
  2、用同伴肯定增强自信心
  学习同伴之间的认可,对孩子的自信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中关注这一点,对于敢于回答问题或是回答正确的同学都引导同学鼓掌给予大力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如:习作评讲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换欣赏、评点各自作品的好词佳句;语文实践课中, “小诗人”,“小作家”的佳作评选; “品读经典,共享书香”的交流会上, “阅读之星”的读书感言交流等等,诸如此类不同的相互肯定、激励的方式,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
  3、用问题的梯度坚定自信心
  课堂的问与答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主渠道。为此问题设置对于孩子自信的树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将相和》课文时,先从课题入手,“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等一系列简单的问题入手,来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随后再通过设计学习难度相对拔高的问题:“将”和“相”为何不“和”?后来又怎么“和”了?引导学生学习下文。此外,对“将相和”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运用填空的形式来完成,既达到学习目的,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通过这些具有梯度性问题的设计,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增强竞争——充实学好语文之手段
  1、用竞争心理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语文课堂上巧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能使孩子们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竞争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如,在《将相和》课文教学一开始在质疑课题环节,就通过“比一比谁最会思考,最能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为了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提高,先引导孩子们从重点句词中来感悟人物的个性品质,然后再设计了一个师生朗读竞赛的环节,以此来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人物个性感悟。这些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有强烈的参与热情,进而转化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在课堂上当一个孩子能用成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其他的孩子那种不服输的劲就出来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用竞争形式激发参与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年级特点,有效地引进竞争机制。例如低年级教师可利用红花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用自主提问、小组讨论、小型演讲、辩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用小组竞争、男女生竞争、人人竞争等竞争机制,活跃语文课堂。此外,在中、高年级中评选“阅读之星”、“小小作家”,鼓励学生多阅读,拓展知识面;多动笔,提高写作能力;汇编优秀作文选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如低年级拼音竞赛,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学习热情。
  在充满竞争的学习氛围中,流动人员子女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竞争意识,也自然而然地有了强烈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一个合作性的学习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学习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化、互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沟通情感——健全学好语文之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诚的沟通使师生在课堂上情感共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1.拨动心弦,激发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可常用课前的交流,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后的反馈等多种形式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各种形式沟通中,特别多关心、关注到流动人员子女,让他们得到受重视的感觉,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宿感和适应感。如:遇到借班上课,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新老师,适应新老师,可在课前安排与学生进行与本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交流互动、真诚沟通,让学生把面对陌生老师紧张心理抛到九霄云外。再如,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赛读,教师转变角色从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使学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达到最佳学习语文的成效。   2.和谐关系,培养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老师应遵循一条原则:决不能伤害流动人员子女的自尊心,对学困生、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对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流动人员子女,学校老师可结合“志愿者活动”为他们的学习困难排忧解难。如为流动人员子女赠送课外阅读书籍,课外为写作有困难的他们悉心指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流动人员子女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3、内外结合,丰富体验
  语文的教学,要多方面入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平时,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使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课外,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现实生活状况,有意识地出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比如在考试过后,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布置一篇以“成功”为话题的文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通过作文,让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已的看法,教师从中及时加以疏导,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成才观。情感的渗透,能把握住学生情感活动的脉博,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增。
  四、意志教育——提高学好语文之方法
  意志——即自我约束,就是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流动人员子女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愿意动脑筋,或者对学习的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或者觉得上课时间长坐不住,希望早点下课而神不守舍,这些意志薄弱的表现。对这些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进行意志激励,将会受到良好效果。
  1、文道结合,汲取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教材中古今中外杰出的人物事迹,让流动人员子女从课文中汲取力量,培养意志,从而提高学好语文的决心。如在《将相和》课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感悟,来深入领会文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特别是通过“撞”字的表演,让学生深刻领悟蔺相如的勇敢,再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对蔺相如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质和意志教育。让非智力因素培养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流动人员子女学好语文的毅力。
  2、自我培养,养成习惯
  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意志激励,引导孩子们自我培养意志力,养成主动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如教学中,在导入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带着疑问学习,这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机提示学习方法,进行多项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更充分体现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明白了原来语文学习是有章可循的,只要养成好习惯,讲求好方法,其实也是一件乐事。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让非智力因素培养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在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行之有效地训练下,流动人员子女将会充满自信心地学好语文。
  【作者单位:福州市仓山区第七中心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许多教师都较注重课内的传授效果,认为课堂生成能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后的生成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拓展认知领域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后的生成更能够使师生强烈的感觉到知识活力的涌动。  经过一阶段的调查研究,我发现虽然一篇文章学完了,但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停止,仍在不断的扩散、探索, 充满了灵动。  一、锻炼思维,拓
本文通过对平煤股份某矿己14—31010工作面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导致采煤机导向滑靴频繁损坏的原因进行现场实地勘察,综合分析,从而总结出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避免其损坏应该采取的
摘要:节能环保、资源回收再利用是社会的主题。钢铁行业耗能巨大,其中,烧结环冷机节耗能就占钢铁生产1/10,并浪费巨大的可再用能源。高温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若不经处理向大气直接排放,则会造成粉尘污染与热污染,同时浪费能源。在调查研究某钢铁企业的余热资源后得出,环冷机的余热资源充足,因此有必要对高温废气余热资源进行利用,余热发电工程投产之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环冷机;
幼儿教育关注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对儿童生活方式的建构,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道德教育以生活为取向,就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健康、愉快、安全、开朗、会自制、能分享、乐于合作,既有自信心,又有责任感、成就感的生活氛围;就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环境、所见所闻,使道德教育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真实性。“五个融入”是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尝试。  1、融入環境中  注重环境美是我们幼儿园环
教学活动好坏的体现,需要教学评价手段。教学评价,它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学生成长的记录。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都起到了积极的调节和向导作用。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运用评价手段为教学活动服务呢?  一、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不只是最后的一个成果,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开展活
自信,即人对自身能力所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自信属自我意识即自我价值感。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它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思考,总是乐于与周围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他们在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逐渐发展勇敢、乐观、有主见等性格特征。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 愿望和理想的
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经常会遇到腹部肥胖且后位子宫的受术对象。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用喉镜协助子宫复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生存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的创新绩效与企业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模式有着直接关系。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其中大部分是后发企业
目的:研究和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上海市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