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参与的研究项目开创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并率先提出自主研发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她用6年时间,整理了上万组数据信息,融入全军体系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建成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她就是中国火箭军首位女将军、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贤玉。
北大才女结下导弹梦
1966年出生于黑龙江的李贤玉,是北京大学有名的才女。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研究成果,在同期研究生中都是响当当的,因此她深受导师赏识。研究生毕业前夕,校领导找李贤玉,希望她留校并重点培养;刚刚崛起的中国科技园——中关村的几家外企不断抛来“绣球”,许以高薪要职;有同学邀她出国深造,联手“闯天下”……一时间李贤玉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1990年6月,一位导弹人的肺腑之言改变了李贤玉的一生。那天晚上,李贤玉和导师来到第二炮兵某部,拜访一位老专家。当老专家听说李贤玉是北大电子信息专业的高材生时,满怀期待地对她说:“你如能到导弹部队来工作,那可就太好了!”李贤玉心头一颤,听得出来,这话语发自肺腑。“选择导弹科研这个高科技领域,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老专家的国防情、诚挚心,深深打动了李贤玉。
当晚回到学校,李贤玉梦见自己穿上威武的军装,身边则是神秘的导弹。很快,她确定了自己的毕业去向:做一名飒爽英姿的导弹女兵。这个决定在同学中炸开了锅,许多人不理解,埋怨她说:“不出国深造,不去大公司赚高薪,去部队图啥?”当时的李贤玉虽然想象不出自己能为导弹事业做些什么,但导弹在李贤玉的心中早已是国威军威的象征。李贤玉认定导弹事业足可以使自己的所学发挥到极致。
就这样,李贤玉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参军入伍,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大门。
开创导弹部队信息化
刚开始,走进基层单位的机房,李贤玉一下子懵了——一屋子的“古董”,最先进的竟然是人工转接电话。李贤玉有些失落,一度梦开始变得模糊。
从基层锻炼回来,所主任告诉李贤玉:二炮将研制第一套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真的吗?”李贤玉无比兴奋,27岁的她成为科研团队一员。团队让她做同步模拟再现,承担网络总体构建和实时数据传输两项攻关任务。李贤玉看资料、查信息、编软件,夙夜攻关。当她拿着厚厚的网络设计方案来到课题组时,老专家们震惊之余,纷纷投来肯定的目光:“方案从总体样式、终端连接到操作系统非常详尽完备,跨专业的李贤玉比专业人员速度都快。”李贤玉和团队一起连接线路、调试微机、连通接口……通宵达旦地采集数据安装程序,趴在指挥大厅的地上绘制图纸,爬楼层、掀地板检查线路故障,清秀的她俨然变成一个地道施工员。
两年后,系统基本成型,被上级火速搬进“战场”检验。试验现场,众人拭目以待。突然,前方出现故障,导弹发射中断。而此时,模拟显示器上的弹道轨迹却仍在“前进”。“你们弄虚作假,打起仗来是要掉脑袋的!”首长愤然离席。按当时的技术,导弹发射后有20秒数据空白期,显示器未能同步,中断了模拟演示。李贤玉哭了,但哭过之后她没有放弃。暑来寒往,全新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成功出炉。1995年盛夏,二炮奉命向某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六支利剑惊天捣海。京畿一隅的“中军帐”里,千里战场,尽收眼底。军委首长握着李贤玉的手,连说三个“不简单”,让她激动不已。该系统开创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成为全军的标志工程,在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获记三等功。
2000年,李贤玉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室主任。她认为,信息化是高端技术的博弈,核心技术买不来,单纯模仿走不远,依赖引进行不通,只有靠自己钻研与探索。2007年,在全军某重大军事演习中,李贤玉带着最新成果进行战场检验。指挥员轻点鼠标,多支导弹部队、多种型号武器装备在同一作战指令下同时行动,对预定目标实施火力打击。见此情景,第二炮兵几位首长惊叹不已,赞许说:“能把这么多系统‘统’起来,真是了不起!这是战略导弹部队作战指挥系统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李贤玉能顶咱们好几个导弹旅长。”完成此次系统后,李贤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女将军的家国情怀
2015年7月6日,李贤玉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二炮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同年12月31日,原二炮部队更名并“升级”为独立军种,火箭军正式成立。
作为从事科研的女將军,如何兼顾工作和生活?李贤玉的丈夫是她大学时的班长,后留校教书。大三时,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每年开学,李贤玉的丈夫总会提前到校,然后去火车站接她。晚上学习累了,他们俩喜欢到校门口的馄饨摊吃馄饨。在李贤玉心里,丈夫一直是她的老大哥,当年同学里只有他支持李贤玉的选择。结婚后,丈夫对她的照顾、呵护也一点也没少。
由于太忙碌,李贤玉脑子里的“内存”都给了工作,生活中是一个“小迷糊”。家里的钱、钥匙、电卡等,她都搞不清,一切都交给丈夫打理。有一次李贤玉起晚了,慌忙拿了东西就去上班,刚下班又被叫回去加班。她从包里拿手机给丈夫打电话,没想到掏出的却是遥控器,于是她的丈夫每天都帮她把钥匙和手机放进包里……“家人对我的工作很支持,我亏欠他们很多。”每天早晨,她都会给父子俩做顿爱心早餐。“这顿早餐是我寻找到的事业与家庭的一个小小平衡点。”
2019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李贤玉名列其中,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近30年,李贤玉参与并见证军队信息化建设从“一穷二白”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她用“幸运”二字总结自己——指挥控制系统是战争的神经系统,她庆幸这些年一直奋战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这一核心领域。与北大同学相聚时,每当听到“你的工作好重要、好神秘啊”的夸赞,她总说,一直为自己的选择自豪。
2020年5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贤玉带去自己有关军队信息化建设及强军目标的议案和建议。她豪迈地说:“军事科研就是打仗。我既是科学家,又是军人,在强国强军路上应多努力多奉献!”
编辑 文心
北大才女结下导弹梦
1966年出生于黑龙江的李贤玉,是北京大学有名的才女。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研究成果,在同期研究生中都是响当当的,因此她深受导师赏识。研究生毕业前夕,校领导找李贤玉,希望她留校并重点培养;刚刚崛起的中国科技园——中关村的几家外企不断抛来“绣球”,许以高薪要职;有同学邀她出国深造,联手“闯天下”……一时间李贤玉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1990年6月,一位导弹人的肺腑之言改变了李贤玉的一生。那天晚上,李贤玉和导师来到第二炮兵某部,拜访一位老专家。当老专家听说李贤玉是北大电子信息专业的高材生时,满怀期待地对她说:“你如能到导弹部队来工作,那可就太好了!”李贤玉心头一颤,听得出来,这话语发自肺腑。“选择导弹科研这个高科技领域,一定会大有作为的。”老专家的国防情、诚挚心,深深打动了李贤玉。
当晚回到学校,李贤玉梦见自己穿上威武的军装,身边则是神秘的导弹。很快,她确定了自己的毕业去向:做一名飒爽英姿的导弹女兵。这个决定在同学中炸开了锅,许多人不理解,埋怨她说:“不出国深造,不去大公司赚高薪,去部队图啥?”当时的李贤玉虽然想象不出自己能为导弹事业做些什么,但导弹在李贤玉的心中早已是国威军威的象征。李贤玉认定导弹事业足可以使自己的所学发挥到极致。
就这样,李贤玉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参军入伍,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大门。
开创导弹部队信息化
刚开始,走进基层单位的机房,李贤玉一下子懵了——一屋子的“古董”,最先进的竟然是人工转接电话。李贤玉有些失落,一度梦开始变得模糊。
从基层锻炼回来,所主任告诉李贤玉:二炮将研制第一套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真的吗?”李贤玉无比兴奋,27岁的她成为科研团队一员。团队让她做同步模拟再现,承担网络总体构建和实时数据传输两项攻关任务。李贤玉看资料、查信息、编软件,夙夜攻关。当她拿着厚厚的网络设计方案来到课题组时,老专家们震惊之余,纷纷投来肯定的目光:“方案从总体样式、终端连接到操作系统非常详尽完备,跨专业的李贤玉比专业人员速度都快。”李贤玉和团队一起连接线路、调试微机、连通接口……通宵达旦地采集数据安装程序,趴在指挥大厅的地上绘制图纸,爬楼层、掀地板检查线路故障,清秀的她俨然变成一个地道施工员。
两年后,系统基本成型,被上级火速搬进“战场”检验。试验现场,众人拭目以待。突然,前方出现故障,导弹发射中断。而此时,模拟显示器上的弹道轨迹却仍在“前进”。“你们弄虚作假,打起仗来是要掉脑袋的!”首长愤然离席。按当时的技术,导弹发射后有20秒数据空白期,显示器未能同步,中断了模拟演示。李贤玉哭了,但哭过之后她没有放弃。暑来寒往,全新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成功出炉。1995年盛夏,二炮奉命向某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六支利剑惊天捣海。京畿一隅的“中军帐”里,千里战场,尽收眼底。军委首长握着李贤玉的手,连说三个“不简单”,让她激动不已。该系统开创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先河,成为全军的标志工程,在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贤玉获记三等功。
2000年,李贤玉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室主任。她认为,信息化是高端技术的博弈,核心技术买不来,单纯模仿走不远,依赖引进行不通,只有靠自己钻研与探索。2007年,在全军某重大军事演习中,李贤玉带着最新成果进行战场检验。指挥员轻点鼠标,多支导弹部队、多种型号武器装备在同一作战指令下同时行动,对预定目标实施火力打击。见此情景,第二炮兵几位首长惊叹不已,赞许说:“能把这么多系统‘统’起来,真是了不起!这是战略导弹部队作战指挥系统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李贤玉能顶咱们好几个导弹旅长。”完成此次系统后,李贤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女将军的家国情怀
2015年7月6日,李贤玉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二炮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同年12月31日,原二炮部队更名并“升级”为独立军种,火箭军正式成立。
作为从事科研的女將军,如何兼顾工作和生活?李贤玉的丈夫是她大学时的班长,后留校教书。大三时,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每年开学,李贤玉的丈夫总会提前到校,然后去火车站接她。晚上学习累了,他们俩喜欢到校门口的馄饨摊吃馄饨。在李贤玉心里,丈夫一直是她的老大哥,当年同学里只有他支持李贤玉的选择。结婚后,丈夫对她的照顾、呵护也一点也没少。
由于太忙碌,李贤玉脑子里的“内存”都给了工作,生活中是一个“小迷糊”。家里的钱、钥匙、电卡等,她都搞不清,一切都交给丈夫打理。有一次李贤玉起晚了,慌忙拿了东西就去上班,刚下班又被叫回去加班。她从包里拿手机给丈夫打电话,没想到掏出的却是遥控器,于是她的丈夫每天都帮她把钥匙和手机放进包里……“家人对我的工作很支持,我亏欠他们很多。”每天早晨,她都会给父子俩做顿爱心早餐。“这顿早餐是我寻找到的事业与家庭的一个小小平衡点。”
2019年11月22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李贤玉名列其中,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近30年,李贤玉参与并见证军队信息化建设从“一穷二白”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她用“幸运”二字总结自己——指挥控制系统是战争的神经系统,她庆幸这些年一直奋战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这一核心领域。与北大同学相聚时,每当听到“你的工作好重要、好神秘啊”的夸赞,她总说,一直为自己的选择自豪。
2020年5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贤玉带去自己有关军队信息化建设及强军目标的议案和建议。她豪迈地说:“军事科研就是打仗。我既是科学家,又是军人,在强国强军路上应多努力多奉献!”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