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航仪。该测评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的高度和范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观念新、指标准、过程明、效果实的思路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异常活跃,其特点是紧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创新步伐,突出政治性,体现时代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选题愈发精细化,研究对象日趋类别化;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注重实证分析,而研究重点则主要集中在实效性、网络教育以及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在国外,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但它们都高度重视并且以不同的形成和途径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视,在测评体系上也有着完善的制度,并加以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航仪。测评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的高度和范围。近些年来,社会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引起了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实际操作也还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对于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环境,帮助各级党委、政府、高等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评价还处于通过观察进行总体的主观评价阶段,存在评价目的不明晰、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抽象、评价手段滞后、评价功能狭窄等弊端,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将测评体系广泛应用到大学生身上,推广开来,并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实际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和主观评价上,而是需要有一些可以量化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指标来考核,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制定、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态来看,其实效性不公要体现在让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程序,更要体现在它对社会价值与国家意志的认同程度,并最终外显和落实于实践的程度。“真心喜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观念的理解,既是实效性的直观反映也是影响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积累促进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促进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终身受益”,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反映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特点与规律,紧扣其核心和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变化实际,利用可视可测的具体指标以及简便易行的测评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评价,特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1.紧扣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环节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主要包括教育者的施教环节和受教育者的接受环节,以及确定教育目标、促进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
2.紧扣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则。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指导思想不适应、教育内容不适应、方法手段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3.紧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指标可视可测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视性评价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变化、思政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和手段采用宣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4.紧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手段简便易行的原则。搭建测评数字化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简便易行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将测评信息分解为基础数据信息和现场考查信息,对基础数据信息部分,可以通过分类标识、定期报送和系统分析等方式来处理,尽可能减少现场考查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受评对象的“迎评”工作量,真正体现科学测评的理念。
本研究课题,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普遍存在着“过空过虚”的状况,包括评价目的不明晰,评价主任单一,评价内容抽象,评价手段滞后,评价功能狭窄等难题,力争做到四个突破。
(1)突破传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不见、摸不着、可重可视的认识;
(2)突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受评对象;
(3)突破“上级对下级”的单向测评主体;
(4)突破对靠大量文字描述,靠长时间现场评估的做法。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应当具有测评目标的一致性、测评内容的完备性、测评指标的独立性、测评过程的系统性、测评手段的可测性和可行性等特点。笔者想遵循以下思路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
1.以职能职责为依据,准确把握测评对象和适用范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是最核心的主体,它们承载着不同的职责与功能。
2.以目标导向为依据,科学设置指标选项和评分标准。测评目标具有引导受评对象行为方向的作用,可以激发受评对象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帮助评价者和受评对象纠正偏离的目标。
3.以测评功能为依据,合理确定指标层级和评分权重。一般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具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和调节改进功能。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少、重要程序与难易程度的大小以及工作效果的實现率等进行合理设置与分配。 4.以结果应用为依据,有效遴选测评实施路径。测评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环节和举措。测评结果的应用,既是这项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个环节的有效延伸,因此,測评体系的组织实施、测评方法和测评路径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可视可测的原则,需要进一步强化测评的信息化意识,让评分标准或得分点尽可能数值化、事实化并具有可测量性,并以此增强鉴别力和可追溯性非常关键。就测评路径而言,一是掌握基础性常态数据信息,了解受评对象日常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应的工作记录和文字材料,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定期报送获得;二是掌握现场证实性信息,主要是通过到现场的查、看、听、访、谈等,与基础性数据信息对接,进行事实判断和可追溯性判断,检查各项工作的真实性;三是通过设计政府、高校、学生、社会相关方等综合问卷,对评估客体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结果的大小,可以进一步验证检查组“对地方党委政府履行职能职责状况的评分”与群众期望之间的差距大小,从而增强测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四是通过回访查看整改。根据评估情况,由专家组与评估客体共同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用一定时间进行整改,然后由专家组对评估客体进行回访查看整改情况。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实现尽善尽美。当务之急,是要架构起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通过实际运行来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本文系南昌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2SZ25)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德全.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视性评价机制[J]. 中国青年研究,2004.
[2] 蔡海生, 郭 旭, 张学玲.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探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8-26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 2012-2
[5] 邱柏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
[6] 王晓庆.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分析[J]. 现代教学科学·高校研究,2008(2).
(作者简介:舒 芬(1983.1-),女,汉族,助教,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余亚华,南昌大学研究生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异常活跃,其特点是紧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创新步伐,突出政治性,体现时代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选题愈发精细化,研究对象日趋类别化;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注重实证分析,而研究重点则主要集中在实效性、网络教育以及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在国外,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但它们都高度重视并且以不同的形成和途径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视,在测评体系上也有着完善的制度,并加以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航仪。测评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的高度和范围。近些年来,社会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引起了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实际操作也还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对于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环境,帮助各级党委、政府、高等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评价还处于通过观察进行总体的主观评价阶段,存在评价目的不明晰、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抽象、评价手段滞后、评价功能狭窄等弊端,也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将测评体系广泛应用到大学生身上,推广开来,并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实际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和主观评价上,而是需要有一些可以量化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指标来考核,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制定、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态来看,其实效性不公要体现在让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程序,更要体现在它对社会价值与国家意志的认同程度,并最终外显和落实于实践的程度。“真心喜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观念的理解,既是实效性的直观反映也是影响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积累促进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促进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终身受益”,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反映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特点与规律,紧扣其核心和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变化实际,利用可视可测的具体指标以及简便易行的测评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评价,特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1.紧扣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环节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主要包括教育者的施教环节和受教育者的接受环节,以及确定教育目标、促进转化和反馈控制三个基本环节。
2.紧扣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则。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指导思想不适应、教育内容不适应、方法手段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3.紧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指标可视可测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视性评价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变化、思政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和手段采用宣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4.紧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手段简便易行的原则。搭建测评数字化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简便易行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将测评信息分解为基础数据信息和现场考查信息,对基础数据信息部分,可以通过分类标识、定期报送和系统分析等方式来处理,尽可能减少现场考查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受评对象的“迎评”工作量,真正体现科学测评的理念。
本研究课题,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普遍存在着“过空过虚”的状况,包括评价目的不明晰,评价主任单一,评价内容抽象,评价手段滞后,评价功能狭窄等难题,力争做到四个突破。
(1)突破传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不见、摸不着、可重可视的认识;
(2)突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受评对象;
(3)突破“上级对下级”的单向测评主体;
(4)突破对靠大量文字描述,靠长时间现场评估的做法。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应当具有测评目标的一致性、测评内容的完备性、测评指标的独立性、测评过程的系统性、测评手段的可测性和可行性等特点。笔者想遵循以下思路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
1.以职能职责为依据,准确把握测评对象和适用范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是最核心的主体,它们承载着不同的职责与功能。
2.以目标导向为依据,科学设置指标选项和评分标准。测评目标具有引导受评对象行为方向的作用,可以激发受评对象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帮助评价者和受评对象纠正偏离的目标。
3.以测评功能为依据,合理确定指标层级和评分权重。一般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具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和调节改进功能。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少、重要程序与难易程度的大小以及工作效果的實现率等进行合理设置与分配。 4.以结果应用为依据,有效遴选测评实施路径。测评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环节和举措。测评结果的应用,既是这项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这个环节的有效延伸,因此,測评体系的组织实施、测评方法和测评路径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可视可测的原则,需要进一步强化测评的信息化意识,让评分标准或得分点尽可能数值化、事实化并具有可测量性,并以此增强鉴别力和可追溯性非常关键。就测评路径而言,一是掌握基础性常态数据信息,了解受评对象日常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应的工作记录和文字材料,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定期报送获得;二是掌握现场证实性信息,主要是通过到现场的查、看、听、访、谈等,与基础性数据信息对接,进行事实判断和可追溯性判断,检查各项工作的真实性;三是通过设计政府、高校、学生、社会相关方等综合问卷,对评估客体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结果的大小,可以进一步验证检查组“对地方党委政府履行职能职责状况的评分”与群众期望之间的差距大小,从而增强测评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四是通过回访查看整改。根据评估情况,由专家组与评估客体共同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用一定时间进行整改,然后由专家组对评估客体进行回访查看整改情况。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实现尽善尽美。当务之急,是要架构起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通过实际运行来接受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本文系南昌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2SZ25)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德全. 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视性评价机制[J]. 中国青年研究,2004.
[2] 蔡海生, 郭 旭, 张学玲.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探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8-26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 2012-2
[5] 邱柏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1).
[6] 王晓庆.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分析[J]. 现代教学科学·高校研究,2008(2).
(作者简介:舒 芬(1983.1-),女,汉族,助教,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余亚华,南昌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