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汉字 路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啊?”
  我瞄了一眼正开车送我回单位的朋友,认真地回答说:“还没想好,先在学校站稳脚跟吧,然后争取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哈哈哈哈”,朋友大笑,“我是想问去你学校的路怎么走,你扯到人生道路上去了,太有才了。”
  我也觉得这样的答非所问很好笑,就顺着话茬甩给他一句流行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那千万条道路上的我们,转眼之间已经从年初走到了岁尾,对于这即将告别的2019,如果让我用一个汉字做总结,那便是——路。

接续奋斗的路


  2019年的路,对我来说是一条接续奋斗的路。
  在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之后,我又被教育部、中宣部选为十位首届“最美大学生”之一,受邀去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和颁奖仪式。
  那是我第一次踏上去北京的路,两天的行程,我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我们十个大学生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大家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有人投身创业,有人见义勇为,有人携笔从戎,有人忙于世界级别的大赛,去过很多国家,有人痴迷“高冷”的科学研究,每天和岩石、数字打交道……
  相比之下,我感到自己走过的路是如此单薄,但这不代表着妄自菲薄,因为每个人脚下的路,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些年少时节遵从本心的选择,值得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一生去熱爱。
  在东北师范大学,我选择的路是讲好思政课。从最初奔赴南开大学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到赶往中山大学“首届新思想论坛”分享,从走进东北师大的10多个学院进行演讲到投身吉林省的大中小学巡讲……在讲思政课的道路上,我带领团队伙伴先后开展了百余场讲座、报告、演讲。那讲过的每一场课、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承载着我对思政课最真切的热爱。

离别怀念的路


  2019年的路,对我来说是一条离别怀念的路。
  那逝去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我怀念雪花般纯洁的流年,怀念大学里怒放的瞬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举起相机的那一刻,我对于毕业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感。
  这校园的每一条小路,都曾留下青春的身影,在那阳光斑驳的小路上,我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去拔河,等待钟楼的指针去报时;我们一起拒绝油腻,但偶尔也会佛系,然后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羡慕着唯一的“东师锦鲤”,笑着说自己是好运绝缘体;我们唱着莫愁前路无知己送别学长学姐,岁月流转,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远方有你”。原来每个人都是独家记忆,都让人足够欢喜。
  现实中的离别,并没有什么长亭古道,只不过是在一个普通的清晨,当我们和往常一样醒来,却发现大家已经各奔东西。有人踏上回家的路,有人奔向远方的路,有人继续求学路,有人走上工作路……站台上、手机里,接连收到也接连发出“一路顺风”的祝福和“在路上了”的告别。就这样,母校成了我们的故乡,目送着奋斗路上的我们去展开年轻人的万千气象。

回家看看的路


  2019 年的路,对我来说是一条回家看看的路。
  远游求学,意味着和家人渐行渐远。毕业之后的暑假,央视纪录频道联系我,他们想要拍摄一个关于我的求学路的十分钟纪录片。
  那天凌晨五点,我跟着拍摄车出发。从市区的柏油路开到镇上的水泥路,再从镇上的水泥路开到村里的土路,一路上我都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因为这一次回家,好多乡亲父老也在等我,他们充满好奇,毕竟在村子里,还没有人上过电视。
  在摄像师的镜头下,收破烂供我读书的父亲、看着我长大的邻居,教我学习成长的老师、村上的扶贫干部……都一直把笑容挂在脸上,他们一边回忆,一边向导演讲述着我走过的路。
  有人说起我小时候特别老实,怕见生人,一到人多的地方还会哭鼻子。有人说起我上学从家带盒饭、骑自行车、捡废品,知道给家里省钱;有人说我并不聪明,学知识、学农活很慢很笨,但自己一遍遍练。其中我父亲的话,让我不禁流泪。他看着刚刚捆好的废纸壳,对导演说:“我这个当爸的没什么文化,让小孩吃了不少苦,全得靠他自己在外面闯出条路来……”

纵横交错的路


  2019年的路,对我来说是一条纵横交错的路。
  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我站在人生的路口,必须负责地为往后的日子作出抉择。
  从毕业到就业,我面临了多种多样的人生选择:是去教育部门做行政工作,还是去学校教书?如果选择学校,是去高中还是初中?去什么性质的学校?选择城市还是乡村?我心仪的学校有没有招聘需求?我能否通过笔试和面试成功入职?同时投递了几份简历的我该如何权衡?这些都是摆在我这个青年求职者面前再实际不过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注定是不同的道路和人生轨迹。
  那段日子里,我密切关注各种招聘信息,紧张准备各种笔试面试,最终,我选择了留在父母身边,成为了东北师大附中高中部的一名思政课教师。
  年轻的我站在讲台上,虽然比学生大了五六岁,多了几年所谓的人生阅历,但教学终究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新道路,需要我重新开始努力。幸运的是,这条道路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自己的热爱。
  第一堂和学生的见面课,我准备的主题是“当青春期遇见思政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问题:写下你青春时光里让你念念不忘的一句话,可以是自己的微信或QQ签名。其中有一句,我很喜欢:“我们都是赶路人。”
  责任编辑:徐玲玲
其他文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已经开始了对海洋动力过程的研究,九十年代,描述海洋上层流动的理论已经成型,然而定性描述海洋过程只满足人们粗略了解海洋,而不能定量研究海洋,更不能满足预报海洋的要求。因此基于动力或统计的模型逐步发展起来,但是随着模式分辨率逐步提升,结果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只是基于动力框架的研究已经不能解答研究人员的疑问,因此我们试图从能量的角度发现之前不准确的原因,以及能量的生成与消耗过程。 
自从学了植物学相关专业,越发觉得植物们可爱又有智慧,就让我们从植物们如何用妙招传播种子来了解它们的可爱之处吧!  大部分植物是依靠蜜蜂或者蝴蝶来授粉的,那么,授粉之后形成的种子又该如何传播出去,以远离母体,争取更多的阳光养分和更好的生存环境呢?  常见的像蒲公英或者枫杨等,是依靠风把种子散播出去,而像苍耳、鬼针草和窃衣等,则利用动物作为信使,传播种子,除了这些很常见的方式之外,还有些植物有属于它们
内部的回声  早晨撞见失明的少女在挤牙膏,  我紧张得不知所措,仿佛她会,  挤碎世间所有坚硬的东西,  变成液体,涂在我的身上。  温柔的暴力,她已认准  一个出口,世界是老式坛子,  一种向下的引力,无形的存在  有深埋地下的神秘宝藏。  我知道,她的童年,  骑着鹅去乡村小学旅游了几遍。  黑暗对词语的敏感,  药片,在舌底安然入眠。  总有一棵苦楝树陪她散步,  离开人群,去拜访山中狐狸。
“泽林阳孜”藏语中意为世界之颠。“泽林阳孜”坐落于珠峰核心保护区——定日县扎西宗乡,这里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区,总人口8000余人,其中约30%为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出于对“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敬仰,每年前往珠峰的游客高达10万多人次,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来到珠峰脚下的游客,一定想要有一个特殊而难忘的旅程。  泽林阳孜项目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带动就业”主题,以给游客带来极致体验为
守株待日  已不止一次看见  太阳落入了后山那片林子  可是,等我追进去  却一无所获  甚至连晚霞的羽毛  也未捡到一片……  于是,我提前入林  决定守株待日  然而……就在我再次失望时  只见红光一闪而没  一只火红的狐狸  也许,我看到的就是太阳的化身吧  神秘之极谓之狐疑  之后,我又多次入林  可看见的只是些松鼠、兔子  它们,肯定与落日无关  因此我越来越坚信:  也只有那颗不可捉摸
主持人语:  “此刻,我站在幕府山顶上遥想苍穹/树林笼罩在深深的孤独里”。雷默的新禅诗有着至简至纯、直击人心的力量。或许,星空之下,人们全部的努力,不过是完成一场普通的生活。诗人却足够奢侈,恰好拥有诗歌;如呆再奢侈一点,还拥有禅意,居住在南京幕府山旁,而这些,诗人雷默全都具备:“你在不经意间,过上这样一种生活/不仅是慢,更多是遗忘/甚至把自己弄丢”。他总是以细节贴合自然之性情,再由平凡引入境界之神
在年底之前换工作是我2020年年中为自己立下的一个目标。  正式行动是从9月开始的——之前我一直犹豫不决是否应该跳槽:我的同事、上司、客户都极好,只是在公关公司工作两年半以后,我逐渐觉得我总是在做着重复性的事情,而这日渐耗费着我的心劲儿,使我的成长越来越缓慢。我想,如果不能通过自我驱动催促自己向上,不如换一个崭新的环境,以外在的陌生强制自己走出舒适区。  2020年11月初,我成功地从现在的财经公
2019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语言博物馆开馆之初的第一批英文讲解志愿者,我有幸见证了它的诞生、成长,并在这里留下了我大学期间最值得珍藏的回忆。第一届志愿者协会合影星光下赶路的人  耳边施工的轰鸣,空气中建筑材料的气味,展板上晦涩的学术词汇,深夜空荡的校园,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满满当当的录音,共同构成了我2019年冬天的独特记忆。  2019年10月,校史馆、语言博物
地处浙江北部的湖州自古以诗城闻名于中国文学领空。新文学以来,沈尹默、陆志韦、俞平伯等,居于现代汉诗的开创者第一方阵,陈梦家赵萝蕤夫妇、徐迟则属于汉诗建设中坚骨干;1978年以来,湖州籍诗人则以更其盛大的阵容加入了“汉诗中兴”大合唱。根据诗人沈苇研究,“湖州籍诗人,是一个超地域存在,呈现出个性、江南性和他乡性交融并存的斑斓风貌。除本土诗人外,还有香港的北岛,法国的杨炼,北京的汪剑钊,上海的王寅,新疆
北二外  今年寒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有几十名国际学生留校。受国际疫情影响,他们在学校封闭管理近一年,一直未能回国。北二外组织了“我在北京过大年”系列特色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让国际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大作用”,体验中国传统民俗的魅力。2月6日,来自二外汉语学院的两名俄罗斯留学生梦力和马卓然前往二外旅游科学学院程茗好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