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创伤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腹腔脓液细菌学及耐药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部创伤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脓液细菌菌群分布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

方法

2001年1月至2012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腹部创伤并发严重腹腔感染病例41例,获得腹腔脓液标本共123份,回顾性分析微生物实验室菌群及药敏结果,输入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41例患者腹腔脓液标本共分离出297株菌,平均(7.2±2.3)株。革兰阳性细菌占44.1%(131/297),革兰阴性细菌占55.2%(164/297),真菌占0.7%(2/297)。分离率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72株,24.2%)、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22.2%)、肺炎克雷伯菌(34株,11.4%)、粪肠球菌(28株,9.4%)和铜绿假单胞菌(21株,7.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超过90%,分别为91%和98%。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9%。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最高(90%)。

结论

腹部创伤并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腹腔感染菌尽管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也较高;头孢哌酮、环丙沙星、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骨科1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行DiscoverT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术后按计划随访术后1、3、6、12、18个月,记录术前和术后每个时间点JOA评分,Odom分级及VAS评分。术前、术后3、6、12、18个月登记颈椎正侧及动力位X线片,分析评价椎间盘的位置。结果18例患者
期刊
目的320排动态容积CT和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判断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比较了两种检查相符组和不相符组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92例在2周内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患者,共计265个病变,根据病变狭窄程度判断是否一致分为相符组和不相符组。对两组病变的位置、弯曲程度、主要斑块形态、节段性钙化积分、钙化比例等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5处病变中不相符组29处,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在体内及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HDACIs:辛二酰基酰替苯胺异羟肟酸(SAHA)和丁酸钠(SB),评价其在体内和体外对人骨肉瘤细胞(SaOS2、U2OS)生长的影响。应用甲基甲苯基硫细胞检测(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组蛋白乙酰化程度。结果MTS显示SAHA及SB浓度由0,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的食管癌切除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07至2008年间收治的104例已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3周、6个月、1、2、3年时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设计和制定均参照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调查QLQ-C30量表及QLQOES18食管癌专用量表。结果管状胃组患者在术后6
期刊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2000年6月至2006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手术切除的经常规病理证实的63例NSCLC肺癌组织和9例肺炎组织中PTP1B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TP1B在肺炎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阳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麻痹对预后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3例。根据28 d生存状况分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初始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28 d生存状况。结果死亡组初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14.6±5.6)分比(20.4±4.8)分,P<0.01;每搏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