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课程专创融合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 :现代农村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和《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该课程中,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项目实践创新能力,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为了给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取在不同海拔、坡向设置代表性固定样点、定期观察和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中华松针蚧发生与危害的空间分布、危害程度及其与降水、海拔、林地郁闭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油松林中华松针蚧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与海拔、坡向、温度、湿度和连续降雨等密切相关,随生长季(4-9月)降水次数、降水量的增加,发生面积和重度受害面积减少;与阴坡相比阳坡受灾面积大、受害程度重;海拔1 900~
为指导宝鸡市鲜食核桃栽植和经济效益提升,在千阳县对宝鸡市几种主要优良鲜食核桃品种的物候期特别是开花期、雌雄花期不遇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根据雄花期与雌花期间隔天数对元丰、辽核4号、西林3号、清香、上宋6号等品种(品系)的自花授粉可能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优先栽植品种和授粉树品种.结果为上宋6号为雌先型品种,其它4个品种为雄先型品种;雄先型品种中,元丰叶片萌发及雌雄花开放最早,自花授粉几率最大;清香叶片萌发及雌雄花开放最晚,自花授粉几率低,果实成熟最晚;西林3号叶片萌发及雌雄花开放较晚,无自花授粉能力,果实成
为筛选防治枣园绿盲蝽的高效杀虫剂,在冬枣主产区大荔县分别采用药膜法、喷雾法测定了 8种药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24 h后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50%氟啶虫胺腈WG<40%毒死蜱EC<10%高效氯氰菊酯EC<20%呋虫胺SC<30%噻虫嗪SC<5%阿维菌素EC<25%吡虫啉WP<2%苦参碱AS;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 d,50%氟啶虫胺腈WG防效最好,为90.7%,30%噻虫嗪SC、20%呋虫胺SC、10%高效氯氰菊
遵化市是河北省核桃主产区,果农栽植积极性高,但有些果农存在重采轻管现象,造成树体养分积累、花芽分化等受损失.文章通过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病虫防治等措施,对核桃树采收后的管理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核桃的产量与品质.
芦蒿清香嫩脆、味美独特,并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典型的保健型蔬菜.为生产更加优质、安全、高产的芦蒿,采用小区试验,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观察其对芦蒿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方面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芦蒿的根系活力、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等生长指标,还能够提高芦蒿的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小麂是秦岭南麓广泛分布的有蹄类动物,其种群性比、日活动节律以及生境选择等生物学习性鲜为人知.本研究以位于秦岭南坡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技术,研究了该区域小麂的生物学习性.结果表明:秦岭南坡野生小麂种群成年个体雌雄性比为1.3 ∶ 1,种群组成中雌性数量略多于雄性;昼夜均有活动,但以白天为主,在晨昏活动频次较高;对生境具有选择性,主要活动于海拔2 100 m以下区域,喜欢在坡下部及平地活动,不喜欢在针叶林中活动,不利用坡度>40°的区域.
为给陕南地区油橄榄栽植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分析总结了城固县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半个多世纪的油橄榄引种栽培经验和教训,汉中、安康、商洛等陕南三市油橄榄栽植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城固县在油橄榄优良品种引进、优良品系苗木繁育、丰产栽植技术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影响品种适应性和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极端低温、夏秋季降雨量、日照时数和土壤肥力等,针对城固县气候和土壤条件,油橄榄栽植应改大树稀植为矮化密植,苗木繁育可采取拱棚遮阴、托盘扦插和露地营养钵较大苗培育的方法.
泰丰优656、广优3186、广两优676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70.3 kg、577.0 kg、587.0 kg,比对照钱优3301分别增加36.7 kg、43.4 kg、53.4 kg,增产6.88%、8.13%、10.0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田间表现为植株整齐、穗大粒多、成熟期转色好、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29~133 d),可以在武平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在秸秆还田和浅埋滴灌基础上,选取了3个正规厂家生产的长效复合肥,通过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期了解不同品种缓控释肥的施用效果,明确秸秆还田和浅埋滴灌基础上玉米效益最佳的养分管理模式,结果表明:玉米效益最佳的养分管理模式为处理C(施用施可丰稳定性复合肥料),在生产中可以推广.虽然处理A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但产投比较低;而处理B造成产量减少,产投比为负值,因此,处理A和处理B均不适合本地区选择.
本文以从健康花椒根系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在pH值1~11,盐离子浓度为1%~9%,6种不同温度条件和添加6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值5,温度30℃,NaCl浓度为1%~4%,此时该菌长势良好,Fe2+能促进拮抗菌T-1的生长.拮抗菌T-1生物成膜的最佳条件:pH值为7,温度30℃,NaCl浓度为4%,此时生物成膜量最高,Zn2+对拮抗菌T-1生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