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一念皆韵味一板一腔显精髓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john6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孝义碗碗腔是流传在山西省孝义市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地方剧种。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梳理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沿革,简述其唱腔中念白、板式、特色声腔及润腔,来探析孝义碗碗腔的唱腔特征。
  [关键词]孝义碗碗腔;发展沿革;唱腔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073-03
  孝义碗碗腔,是流传在山西省孝义市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地方剧种。因用一只碗状铜铃作为打击乐器参与伴奏而得名,属板腔体结构。其演唱具有真假声混用的特点,其中假声声腔“二音子”和“尖音子”最具特色。碗碗腔始于陕西,传入孝义地区后逐渐在当地生根发芽,与孝义当地戏曲、民歌、民乐和民间说唱等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婉转动听、韵味优美并且极具孝义特色的孝义碗碗腔。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沿革
  (一)文化交融的孕育期
  清光绪年间,刚传入山西孝义地区的碗碗腔主要以纱窗影戏作为表演载体进行演唱的“民间小戏”。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单一的纱窗影戏表演形式逐渐已经不能够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当时的老艺人在孝义当地皮影戏和木偶戏的演唱声腔中加入碗碗腔来呈现给观众,形成了当时“皮、木同台”的演出形式而深受观众喜爱。“入乡随俗”的碗碗腔,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形成了最初的孝义碗碗腔。
  (二)深刻变革的发展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孝义碗碗腔大胆地将原来的皮影、木偶戏的演唱声腔发展为由真人舞台表演的“大戏”形式。由于演出方式的巨大改变,无论是其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剧目创作等方面都是不成熟的,所以为了适应新的演出形式,此时期的剧目以改编、移植为主。1959年根据碗碗腔皮影戏《白洋河》改编的《昭君出塞》,正式开启了孝义碗碗腔真人表演艺术的新篇章。之后又涌现出《山乡红菊》《争先恐后》《争箩筐》等优秀现代戏。70年代“文革”时期的孝义碗碗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时期主要以演出移植的样板戏为主。但也自创出大型现代戏《孝河新曲》而轰动省城,受到好评。
  (三)改革开放的定型期
  “文革”之后的改革開放时期为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时期的剧目以自己创作的大型现代戏为主。八九十年代,以“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为代表的孝义碗碗腔享誉全国,在舞台表演风格上积极地吸收了原来皮影戏的演出特色,这种向影戏“取经”的手法既又突出了孝义碗碗腔剧种的皮影演出特点,又丰富了表演的手段,烘托了人物和气氛。再加之90年代国家与地方政府对稀有剧种的保护政策,为孝义碗碗腔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形式多样的成熟期
  2000年后开启了孝义碗碗腔创作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在剧目的表演和创作上形式多样,既创现代戏,又作古装戏。在现代戏中,2003年排演的有关煤矿安全的《酸枣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并于2006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拍为电影送上了央视银幕,2009年在中美第五届电影节的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天使”大奖。由于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还创作了多部古装戏,如《三子争父》《逼婚记》《赵五娘吃糠》等。与此同时,还有多部孝义碗碗腔现代小戏,如《人偶情》《影戏缘》《情系山里娃》。此时的孝义碗碗腔无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进入了发展的成熟时期。
  二、孝义碗碗腔唱腔特征分析
  孝义碗碗腔属板腔体结构,最能够体现其剧种特色和风格的就是唱腔部分。下面通过唱腔中的念白、板式、特色声腔和润腔进行简要论述来探析孝义碗碗腔的唱腔特征。
  (一)普通话与孝义官话相结合的念白
  念白,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戏曲中常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来表达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间的对话。孝义碗碗腔的念白采用的是普通话韵母加孝义话四声的表现形式,因而其唱腔和念白极具孝义地方特色,再加之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深受观众喜爱。例如《酸枣坡》中四秃子的一段念白:“这后生,生得好,十村八里也难找。他俩是金砖玉瓦配了套,牛郎织女卯对窍。大小和俺一样的高,胖瘦和俺一样的膘,脑瓜瓜和俺一样的巧。” 孝义碗碗腔剧目《酸枣坡》剧本。由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提供。这段念白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四秃子对玉枝的爱慕之情,充分体现出了孝义碗碗腔念白的质朴性。
  (二)唱腔板式的类别与特征
  孝义碗碗腔作为板腔体结构剧种,其唱腔的板式可分为基础板式和辅助板式。其中在唱腔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基础板式共四个,分别是:平板、流水、介板和滚白。平板和流水是孝义碗碗腔本身所固有的板式,而介板、滚白是为了使其更加丰富、更有戏剧性而从晋剧中借鉴而来的。
  1.平稳庄重的平板
  平板又称“慢板”,是孝义碗碗腔固有板式之一,属混合节拍,主要采用2/4和3/4拍,速度一般在=50到80。其板眼形式以一板一眼为主,同时混合着一板两眼。速度很慢时也会出现一板三眼的个别唱句。平板结构为上下句的形式,首部是由乐队先奏的“起板”,起板之后方可演唱。中间部分由“上下句”及贯穿其中的过门构成,结束时常收于sol音。其唱腔平稳庄重,善于表现抒情和人物内心感情的情绪内容。
  2.复杂多变的流水唱腔
  流水也是孝义碗碗腔的固有板式之一,以有板无眼为主,节拍记作1/4拍。其速度偏快、节奏紧凑,常用于表现欢快或急切的情感。流水根据使用打击乐器的不同可分为:用铙拔、马锣等大家具演奏的大流水,用小锣、铰子等小家具演奏的小流水。根据演唱速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紧流水和慢流水(又称二流水)。根据节拍还分出了无板无眼的散板流水。其中,大流水唱腔热情奔放,适合用它表现紧张热烈与激昂豪迈的情感。小流水明快轻盈,适合表现欢快活泼、滑稽灰谐的情绪,主要用在小生、小旦和丑角的唱腔中。流水结束时常收于do和sol音。各种不同形式流水唱腔的运用体现出了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散拉慢唱的介板唱腔
  介板属散板类中散拉慢唱的一种,用散拍记谱,是一种不固定节拍的唱腔形式。其板眼属无板无眼类。介板的句式结构同样分为上、下句结构。从曲式功能上来讲,它可单独起落形成独立唱段,但很少单独使用,经常是唱一个上句介板后,引出平板或流水的下句。介板对唱腔的唱词容纳性很强,各种词格都能运用自如而不受限制。因此,它的节奏速度可快可慢,较为自由,紧张与缓慢的内容均可表现,而且所有行当均可使用。
  4.自由直白的滚白唱腔
  滚白同样属无板无眼类的散拍唱腔,用散拍记谱。但它的节奏、曲调比介板更为自由,其唱腔听起来如哭如诉,纯朴真诚,所以适用于表现极度哀怨、悲愤的内容。演唱滚白时的乐器伴奏除了在头尾处用武场打击乐伴奏,中间部分只用文场乐器随腔伴奏。由于滚白属于散拍,唱词句式较疏散,所以在上、下句的分句上无明显的界限。滚白根据打击乐伴奏的不同可分为用大家具的大滚白和用小家具伴奏的小滚白。大滚白适合表现较大的情感场面,而小滚白适合表现较小的情感气氛。滚白运用在生、旦角色中,净、丑行当较少涉及。
  孝义碗碗腔除了在唱腔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四个基础板式,还包括一些无主题作用,属过渡性板式的辅助板式,如常用在平板与流水之前起“引子”作用的叫板、在板式间起转换与过渡作用的导板、起“终止”作用的切板等。这些板式严格来讲并不算是一种独立的板式,更多是在板式转换与过渡中起纽带作用,它们与基础板式共同构成了孝义碗碗唱腔的构筑基础。
  (三)特色声腔“二音子”与“尖音子”
  在孝义人口中流传的一句俗语“听声咦咦咦,美如过生日”,其中“咦咦咦”指的就是孝义碗碗腔中的特色声腔“二音子”与“尖音子”。两者的运用在演唱中起到了活跃气氛和调剂情感的作用。由于这两种声腔特殊的润腔方法,所以主要运用在女角唱腔中。
  “二音子”指的是一种用真嗓开口后翻高八度演唱的假声拖腔,有时按韵行腔,有时变韵行腔。多运用在女角唱腔中re、mi的上句子后面,其旋律全部用衬词“咦”来唱出。记谱时用“+……”来标记。而“尖音子”是用滑音的方法把唱腔或二音子的尾部翻高八度,使之发出比二音子更尖更细的假声,但其不能单独作为拖腔使用。
  “二音子”和“尖音子”在演唱时要做到真假声的快速转换,换到假声之后音域一般较高,所以着重强调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和气息的运用。正因“二音子”和“尖音子”才造就了孝义碗碗腔真假声混用和虚词假声腔的特点,这正是孝义碗碗腔唱腔精华之所在。
  (四)多种润腔手法的并用
  “润腔”指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孝义碗碗腔的润腔主要体现在音高、节奏速度、力度与音色四个方面。在音高的润腔方面主要运用了颤音、擞音、倚音、滑音、回音等装饰音对其旋律进行润色。在节奏速度方面,孝义碗碗腔运用其作为戏曲所独有的“板眼”形式来进行润色。而力度方面的润腔则主要体现在根据剧情对音乐与唱词进行强弱、轻重的对比处理。最后在音色的润腔方面则更加丰富,可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行当和不同的人物性格,如小旦音色的清脆活泼、花脸音色的粗犷浑厚等。
  结 语
  由此看来,孝义碗碗腔自清光绪年间传入孝义便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腳步。从纱窗影戏、皮影木偶戏的演唱声腔,到擅于现代戏的真人表演阶段,再到今天“古、现亦能,各具特色”的多元化表演阶段,不断地自我完善推陈出新,无不体现着孝义碗碗腔强大的生命力。而作为其核心部分的唱腔在保持其剧种特色的前提下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使其更具时代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孝义碗碗腔不断变革的肥沃土壤,群众审美的提高是孝义碗碗腔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如今,孝义碗碗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乘着祖国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东风,定能攻坚克难,有一个更辉煌的明天。
  [参 考 文 献]
  [1] 何守法,朱景义.孝义碗碗腔音乐[M].吕梁地区文化馆出版.
  [2] 李春新.孝义碗碗腔音乐赏析[M].山西省孝义市政协委员会内部资料,2002.
  [3] 梁镇川.戏曲评话[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4] 田 敏.碗碗腔与乡村民众生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5] 姚亭秀.山西孝义碗碗腔曲牌音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姜程
期刊
[摘 要]在乐曲演奏中,演奏者换弦不正确的缺陷会不经意地暴露出来,但随着音乐的稍纵即逝会很快被忽视,换弦技术的好坏决定了乐曲是否完美演绎。笔者根据大提琴换弦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发现在大提琴演奏时经常由于换弦技术不当导致演奏不协调,进而身体紧张,经络不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为此希望通过研究去阐释换弦技术与身体的协调、放松。本文将以什么是换弦、换弦技术的训练、换弦的实际应用三大板块进行论述。其中
期刊
[摘 要]臧艺兵与其研究生张雪程合著的《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由崇文书局出版(2015-12)。臧艺兵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曾执教于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研究。首次读到这本著作时,我产生了一个困惑:作为民族音乐学家的臧艺兵,为什么要研究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民间音乐与文化创意产业》;农村音乐经济;创意思考
期刊
[摘 要]高为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兼具独创性与个性的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高先生多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山居》的创作立意清雅、高洁,技法新颖独特,展现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美。  [关鍵词]高为杰;《山居》;创作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090-03  高为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兼具独创
期刊
耶魯达
期刊
陳丹
期刊
牛世生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管建华教授《后现代音乐教育学》一书的阅读,笔者欲融会该书中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和“音乐身体”等问题的观点及相关阐述,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试图对上述两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认知。  [关键词]比较音乐学;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音乐身体;空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2-0046-03  管建华教授在该书的前
期刊
肖晗
期刊
刘开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