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四季》译序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拿到寄来的本书原著时,看到封面就打心眼里喜欢——白底子上是绿色和黑色的树木剪影,图案色彩都很简单清新。书中有对自然美景的生动描写,对人文历史引人入胜的叙述,对人类与自然互动事件的冷静反思,读这本书如同由作者导游,进行一场反复穿行在历史和现代的迷人之旅。
  本书作者理查德·弗提1946年2月出生于伦敦,退休前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对象是三叶虫;而在博物馆和科学界外面的身份则为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说起来,这人从小就是超级学霸一枚,从依林男子文法学校毕业后进了剑桥国王学院学习地质学,后来又在剑桥拿到哲学博士学位(Ph D),1999—2009年还是牛津大学古地理学客座教授,并成为该校荣誉理学博士(DSc)。这里得敲黑板说明一下,获得Ph D的人在今后的科学生涯里,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才会被授予DSc学位,这和直接授予理学博士学位的意义是不同的。中国读者对他也不会陌生,他的部分科普著作近年在我国也有译本了,我知道的就有三本,分别为《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Fossils:The Key to the Past)、《生命简史》(Life)和《地球简史》(Earth)。
  弗提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时,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寒武纪中期到石炭纪前期生有的海产化石动物,尤其是三叶虫。这里得提到一件事——他似乎和三叶虫有很深的渊源,因为他十四岁那年就发现了一只三叶虫化石,从此便对此保持了终生兴趣。到自然历史博物馆后,他开始系统研究,经他命名的三叶虫有很多种。他还对奥陶纪岩相古地理(Ordovician palaeogeography)有深入研究,并用分子科学揭示了化石的内涵。弗提还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有多本科普著作问世,题材广泛,从地质学、古地理学、进化论到自然历史。除了著述丰富,他还参与了BBC的一些科普节目,担任主持人。
  “在此之前,我写的书都是学术专著,主题也堪称宏大,如生命的发展,或从实验室角度如何看待世界起源,等等。这本书就完全不同了,它关注的只是一块面积微不足道的古老林地,不过是从各方面对其进行观察而已。这片小小的林地上有多样的动植物和菌类互生,而我的种种观察结果会促使生物多样性一说更被理解。生物多样性不只是存在于热带雨林中或珊瑚堡礁里。几乎所有生物栖息的地方都有多种有机体聚集在那里,它们竞争、合作、互助生长。人们将今日所见现象归结于气候和栖息地环境变化、种种污染、品种减少,当然历史进展、人类畜养也是原因。在我看来,通过对林地的缜密观察、综合分析和深切感受,就会发现它宛如美丽的诗歌。”
  “所以,本书力图将浪漫诗意与实证研究精神结合在一起。本人的日记中记录下了林地上的山毛榉树,那些动物植物,还有光影的游戏和季节的脚步,以及远足跋涉的路人和令人惊喜的发现。有些在这里采集的标本被拿到实验室做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些不认识的动物(多半是些昆虫)还拿给专家寻求指教,因为我在这一方面知之甚少。为了明白林地的前世今生,对林地的行政归属、发展沿革、经济价值能做到心中有数,势必要参考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时,检索那些古代地图、契约文件、商品目录还真耗时颇多,这是项目管理必须做的,而我也乐在其中。对一些熟悉林地的老人家也进行了采访,所以本书不仅对地质学有所涉及,在考古学方面也有并不止于肤浅的讨论。”
  以上引自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叙。的确,这本书和他以前的科普著作(他的专业著作我没读过)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本书内容涉及更广,也更多了人文讨论。但相同的是,文笔依然那么生动,有趣,有热情,有张力。多年科学工作使他叙述准确,而文笔的流畅则应该和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形成与富有魅力的性情有很大关系。弗提文笔很好,就是讲述涉及古生物或地质学专业的事也能细细分缕,娓娓道来,点评时也气象平和,不失英伦风的幽默感,不让人看着吃力生畏,读的时候反而不时会心一笑。描写林中四季风光景物,弗提的文字也非常轻盈脱俗、生动细腻、不乏诗意。一句话,弗提的书写得真好,很耐读。读者如果对地球历史或古生物等研究的术语尚有点畏惧,那么就先看這本《林中四季》,然后再去看他的那几本科普著作,在长知识的同时感受他的文字魅力。
  林地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从来都是重要角色,但细致的物理分析鲜见,多的是主观性强的咏叹,将其成为寄托性情的载体。可是在英格兰,森林不仅仅是人们怀旧的寄托和实践,更多因其实用性受到重视,将林地纳入科学和经济学范畴研究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也在英国崛起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句话很久以来被多人引用,大意是说上天给了英国海洋,给了法国和俄国土地,给了德国天空。其实这话说得不太全面,上天也给了英国很好的土地。几万年前,不仅英格兰大地上百分之九十的陆地被森林覆盖,这片土地下面也有大面积森林遗骸——这片生成于上个石炭纪的煤炭资源。英国硬煤储藏量约四百五十亿吨,占世界的百分之九点一(而英国国土面积水陆合起来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百分之零点一六),且煤质好、煤层厚、埋藏浅,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其中主要又在英格兰。那里的人们很早就用煤,这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事,浅层煤开采完后,为了排出深处采煤层的积水,才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从而为世界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十世纪才完全进入封建化的英国能短短几百年间走在世界前面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除了政治文化原因,这片古老的地下森林奠定的物质基础也功不可没。
  英国人对地面上森林的热爱也不止于吟诵,由于战争需要和人口增长,英国森林资源遭到巨大破坏。尽管直到1919年英国才正式出台了该国第一部森林保护法规,对森林的毁坏和保护其实一直存在于英国历史中,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行政管理机构都显现出来。早在1184年,《伍德斯托克法令》(Assize of Woodstock)的颁布,标志着英格兰森林法的形成,但这个法令还只是保护王室森林。1217年,《大宪章》中涉及森林法的条款再加以扩充后,成为一部独立的文献《森林宪章》。从行政管理方面,架构也非常完善。由国王直接任命的森林看护人被称为林务官;《伍德斯托克法令》则宣称由王室森林所在郡县挑选十二名骑士来保护国王的野物和草木,这些官员后来被称为护林官。各郡县自己的巡查官也是非常重要的官员,他们负责视察森林内的草木情况,有时也调查在其辖区内发生的毁林造地、侵占林地等行为。巡查后的报告要由他们共同完成,并收入森林巡回法庭的档案中。森林管理的基层组织由直属林务员和承租林务员组成,其下还有骑行林务员和步行林务员。当然,林区内的私人林区也设有私人护林员。十七世纪还有包括文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自觉对林中动植物细致观察,采标本,写论著,进行综合性科学研究。精英人士这种对森林资源重视并保护的自觉非常有意义,成为民众参与森林保护的启蒙和推进。虽然现在英国林地面积仍不到百分之九,但举国上下,人们对林地的保护意识普遍较强,国家和非政府机构都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利于人们有效保护林地,如通过将大块林地分割出售给个人。本书作者就是因此成了林地主人。2015年年底,英国煤炭公司关闭了位于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凯灵利煤矿。而仅在一个世纪以前,该煤矿最兴盛时期曾有超过一百万名工人同时在三千个矿井里工作。
  本书翻译中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更新了对使用一次性竹木筷子的看法。过去我也一直认为使用这种筷子不环保,但又架不住想偷懒的惰性,还老用,结果每次用着都怀着犯罪感。但看到书中山毛榉林地起伏跌宕的命运,我的想法变了。弗提通过历史考证、实地观察、咨询林业管理专业人士,指出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用处,而且要保护林地生态,林地应有多种树木生长并定期砍伐。适当的砍伐不仅对林地生物多样性有利,也对林地本身有利。做竹木筷子的竹或树应当是速生性的,只要不是乱砍滥伐,有规划地种植这样的速生林,有什么不好呢?再说,这种竹木筷生产能解决很多人就业,用过后能降解,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又不影响土壤呢。倒是很希望对竹木筷抵制的人能将力气用于对过度或多余的塑料包装抵制上,那些塑料才真是危害千年呢。“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我以为这个“和”还有能参与共生之意,而这个“成”不仅仅是长大成熟,还有成材有用之意。
  ([英]理查德·弗提著,石定乐译:《林中四季——一位博物学家的自然观察笔记》,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版)
其他文献
《孟子·公孙丑上》一篇中,有段很耐人寻味的对话。公孙丑讨教不动心的诀窍所在,孟子特意举三人行迹为例。首先是北宫黝,此人好勇斗狠,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看见可怕的不逃避,他不受制于平民,也不受制于國君,因而其不尊敬诸侯,受到辱骂必然要回击。与之相类者是孟施舍,他堪称无所畏惧,与敌军交锋,从不估量对方实力强弱,也不思虑胜券多大,只是一味死斗。与二者相比,孟子以为,这二位勇士的风范与儒门曾子颇形似,然仔细
徐坊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家,一生搜采的秘册精椠俨然成聚,蔚然可观。与一般享名于世的藏书家不同,徐氏对宝储之书秘不宣露,筦钥深闭,悭不示人,不为外界所知,连与他嗜有同好、交契频密的友朋学人也难窥其邺架。不幸徐氏中道殂谢,身后萧条,子孙难以嬗守,藏书斥售殆尽,逝水云烟,荡然星散,一生心血所萃终等空花,令人惋叹。一  徐坊(1864—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东临清人。出身官宦世
如今,许多城市都在为越来越多的垃圾“头疼”,科学家们也在为如何科学处理垃圾“绞尽脑汁”。也许你还不知道,有一种收集系统能做到:垃圾袋一旦丢进投放口,就再也不需要任何人去触碰;你看不到它、闻不到它的气味,它一直在封闭状态下最终到达填埋场。这就是恩华特(Envac)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上世纪50年代, 瑞典索乐夫特医院的负责人和恩华特公司总经理奥罗夫共同召开一个会议,议题是新型中央吸尘系统。会
民国元年初,绍兴人章锡琛(1889—1969)独身闯入上海滩,在商务印书馆任《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他决心自己干一番大事业,1926年8月22日在宝山路的家中挂出了“开明书店”的招牌,据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史料记载为鲁迅取的名,孙伏园所书。考“开明”一词有双重意义。一是日出东方,见《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明,指太阳。日出东方,则天下大明。二是育人发蒙,见扬雄《法
一、王右丞文集  《王右丞文集》又名《王摩诘文集》,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集。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又胜于孟浩然,故称“王孟”。该集收入古诗一百五十首,近体诗二百八十二首,其他各体文章七十二篇。其作品主要以诗为主,早期作品风格雄浑,气象开阔,有建功立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晚期作品,则多反映其隐逸生活、闲情逸致等,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赵殿成在《王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酷爱写山水田园诗,诗歌的总体风格是空灵静逸的。但是,有些诗则写得气势飞动,豪气逼人,颇能体现天宝初期社会局面具有的生气勃勃的一面。  王维和盛唐时期许多诗人一样,既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当官,又常被派往边疆,参与一些文职工作,熟识军旅生活。特别在青年时期,即使深受佛教思想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完角色那天,妹妹一脸冰霜地回到家。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选上了。”她丢给我们三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哥哥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你的角色是女儿?”  “不对!”  “是母亲?”  “不是!”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我担心
好好先生司马徽  乱世之中,法纪、规矩、风俗、道德统统会失落掉太平时代的那份威严,先是社会底层中一群群衣食无着、走投无路的破产户铤而走险,冲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重重纲纪,揭竿而起,在刀尖上讨口仅为活命的饭食。而后,立刻就会跳出平日里便不甚安分的各路豪强,或是把宝压在起义的农民一边,或是力挺朝廷打出“忠义”的旗帜,两方都毫不客气地把旧时混吃闷睡、行尸走肉的朽官儿们扒拉开,夺过大印,号令四方。再然后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我们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赖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作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
立意是文章之魂,必须正确、突出、鲜明,不能“雾里看花”,更不能有偏差。作文立意失误的表现主要有:  1、随意下笔,主旨不明。例如湖北黄石全命题作文《在告别中成长》,有的考生选用的素材本来能表现主题,告别的情景也写得感人,但落笔的随意性很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成长”的立意似有似无,叫人摸不着头脑。  2、杂音干扰,冲淡主题。例如江苏南通题《一道风景线》中的“风景”应指美好的事物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