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xin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颧骨CT确诊的40例颧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通过C臂机引导下经颞部微创切口给予颧弓骨折复位术;对照组:20例,经口内前庭沟黏膜切口给予颧弓骨折复位。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通过患者张口度、满意度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评价四个方面,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骨折断端对位良好,无明显移位,通过患者张口度、满意度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评价四个方面评估,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治疗颧弓骨折复位术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及复位精准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颧弓骨折;C臂机;颞部;微创外科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085-03
  颧骨颧弓位于颌面部较突起的部位,易受外伤发生骨折。作为颌面部常见多发的骨折之一,近年来,颧骨颧弓骨折的发病率有持续上升趋势。颧骨颧弓骨折可以引起骨折断端移位导致颧面部塌陷畸形、张口受限、复视、眶周瘀斑、眶下区麻木及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影响患者功能及美观,严重者会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1]。传统的治疗方法分非直视状态下手术复位和直视状态下手术复位两种。非直视状态下手术复位,多依据术者的经验判断,缺点在于常因复位不佳或者复位后又移位[2]。直视状态下手术复位常用的方法是头皮内冠状切口或者下眼睑切口行骨折复位[3],缺点在于存在手术路径上、术区创伤大、易损伤面神经、眼睑外翻等并发症[4]。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应用于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旨在探索一种微创、并发症少、手术精准和治疗效果理想的手术方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40例颧弓骨折患者,均为闭合式单纯性颧弓骨折,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外伤原因:车祸伤23例、击打伤7例、不慎摔伤10例。其中两线骨折16例,三线骨折24例。所有患者受伤时间均在1周内,无陈旧性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口内前庭沟黏膜切口手术方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手术组医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同侧耳周备皮五指,给予颧骨CT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骨折断端移位情况,排除治疗及手术禁忌,明确手术治疗方案。治疗组:术前由放射科医师采集颧弓骨折术前图像,常规消毒、铺巾,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显效,行颞部微创切口设计。在颞部发际后4cm、颧弓上方行一2cm大小水平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颞浅筋膜和颞肌筋膜后,在颞肌浅面做一皮下隧道,经隧道放置骨膜剥离器至颧弓骨折断端下方;开启C臂机,以剥离器向外撬动骨折断端,引导颧弓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学复位,另一只手触摸骨折断端处,防止撬动力量过大,导致骨折断端过度移位;摄片留存资料,检查颧面部外观及张口度正常后,缝合手术切口(见图1~2);对照组:常规消毒、铺巾,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显效;在口内上颌前庭沟黏膜作切口,切开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用骨膜分离器伸向颧弓的深面,另一只手触摸骨折断端处,防止撬动力量过大,导致骨折断端过度移位,将颧弓撬回原位,恢复颧弓外形,检查颧面部外观及张口度正常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消肿、补液等对症治疗,嘱患者防止术区再次压迫受力导致骨折断端二次移位,术后3d肿胀期消退后,佩戴面部保护帽2周,观察组1周后拆除颞部缝线,对照组10d后拆除口内缝线,告知患者定期复诊。
  1.4 效果评价标准: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通过患者张口度、患者满意度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及X线评价四个方面,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1.4.1 张口度评估:无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三横指,约3.7~4.5cm;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两横指,约2.0~2.5cm;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一横指,约1.0~2.0cm;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1.4.2 面部对称及满意度评估:面部对称:面形改善好,左右面部对称,患者满意;面部基本对称:面形改善良好, 左右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基本满意;面部明显不对称:面形改善差, 左右面部明显不对称,患者不满意。
  1.4.3 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从面神经损伤、术区血腫、术后感染、术区麻木及咬合关系五个方面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
  1.4.4 X线的评价标准评估:优: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好, 解剖外形与健侧比基本对称;良:对位对线恢复可, 解剖外形与健侧相比, 不完全对称;差:骨折对位对线差, 解剖外形与健侧相比, 差距大。
  1.4.5 通过张口度,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频次,术后X线评价,四级对比评定。Ⅰ级:76~100分;Ⅱ级:51~75分;Ⅲ级:26~50分;Ⅳ级:0~25分。评分标准为:每项评定内容满分为25分,每项评定内容得分范围为0~25分,总分由四级评价得分直接相加获得,高得分说明患者愈合好,治疗效果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 23.0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张口度、满意度评估、并发症发生率、X线评价及治疗效果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共40例患者颧弓骨折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无明显瘢痕。
  2.1 张口度评价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张口度评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与术前张口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满意度评估结果:治疗组20例,满意15例,基本满意5例;对照组20例,5例不满意,两组满意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组20例,1例术区麻木,对照组中发生并发症的频次为7次,其中术区血肿、术后感染分别为2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906,P=0.048<0.05)。
  2.4 术后3个月X线评估结果:治疗组20例,15例X线结果显示骨折断端复位好、愈合好,见图3~4;对照组中X线评估存在5例对位欠佳,复位不准确,两组X线评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5 四级评定手术治疗效果:通过张口度,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频次,术后X线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上,针对颧弓骨折手术选择正確的手术切口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手术的难度,使得骨折位置更好的暴露,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6]。颧弓骨折的传统手术方法分口内切口闭合复位术和头皮冠状切口坚强内固定术,口内切口闭合复位术多依据术者的经验判断,复位的准确性存在较大偏差,头皮冠状切口的优点是术野暴露良好,容易操作和精准复位,美观性好,面部无明显瘢痕,缺点在于手术路径长、术区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眼睑外翻等并发症[7-8],此外患者常会出现秃发,面神经麻痹,颞窝凹陷、面部术区麻木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9-10]。本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术前张口度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患者配合张口训练,辅助张口功能改善明显,因此,两组术后6个月张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选择口内前庭沟切口,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术区血肿、术后感染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口内手术路径中血供丰富,易伤及血管导致血肿;其次,术后2例感染可能与口腔内属于污染切口有关。随着微创医学和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本研究选择颞部微创切口的优点:①切口小,颧面部无瘢痕,I类切口,避免感染;②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面神经损伤;③解剖层次清晰,易于复位,能够避开重要解剖结构,出血少;存在的缺点:①此类手术方式,仍属于闭合复位术进行,难以保证颧弓骨折复位的精准;②不能采取内固定手术,外力压迫可造成骨折断端二次移位而导致治疗失败[11]。
  为了克服颞部微创切口手术的缺点,有学者将内窥镜技术引入颧弓骨折治疗过程中,内窥镜的优点在于可获得更广泛的手术视野,正确的复位骨折断端和放置内固定装置[12-13],然后内窥镜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不熟练难以精准复位骨折断端,难以推广。笔者科室将C臂机引入本研究中,认为这是一次微创外科和精准医学的完美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具有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和患者满意度。首先,在C臂机影像系统的引导下,能够明确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骨折断端进行精准的解剖学复位;其次,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反复撬动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出血增加;最后,显示器同步显示复位效果,疗效可靠,颧面部外形恢复好。本研究中治疗组15例患者X线结果显示骨折断端复位好,愈合好,近似解剖学复位,而对照组中存在5例对位欠佳,复位不准确病例。C臂机引导下,优势明显,但是手术及治疗过程中仍需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①医患双方都要接受一定剂量的X线辐射,因此要求术者操作熟练,减少曝光时间和次数,加强对医患之间的辐射防护;②嘱患者防止术区再次压迫受力导致骨折断端二次移位,术后3d肿胀期消退后,佩戴面部保护帽2周。
  综上,微创技术和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颞部微创切口充分体现了微创的特点,C臂机引导下同步显示符合精准医学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治疗颧弓骨折复位术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复位精准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Gomes PP,Passeri LA,de Albergaria Barbosa JR.A 5-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zygomatico-orbital complex an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in Sao Paulo State, Brazil[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6,64(1):63-67.
  [2]刘磐,谷峰,闫德民,等.颧弓上缘小切口入路治疗颧弓骨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7(1):34-36.
  [3]Xie L,Shao Y,Hu Y,et al.Modification of surgical technique in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repair:seven case studie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38(10):1096-1100.
  [4]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
  [5]张清彬,东耀峻,李祖兵,等.21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杂志,2005,13(1):41-43.
  [6]李昆仑.局部小切口结合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4):70-71.
  [7]Zhang QB,Dong YJ,Li ZB,et al.Coronal incision for treating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s[J].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06,34(3):182-185.
  [8]周剑虹,许振华,任常群,等.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8):683-685.
  [9]肖维维,陈媛丽,宗春琳,等.应用外科导航技术经皮微小切口拆除颧骨颧弓骨折术后内固定钛板[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8,12(1):31-36.
  [10]李树华,关建,张玉君,等.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治疗颧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25(1):38-40.
  [11]Chin SH,Chicarilli ZN,Narayan D.Alloderm stabilization of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J].J Craniofac Surg,2006,17(3):403-404.
  [12]骆琦,肖文芝,陈涌,等.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34(2):166-168.
  [13]刘正武,覃向明,陈凤强,等.内窥镜辅助下3D打印技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2):255-257.
  [收稿日期]2019-05-14
  本文引用格式:黄擎,刘瑜,赵伟,等.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9):85-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討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面部凹陷患者,均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进行填充修复,供脂区主要选择在大腿外侧、臀部、下腹部等脂肪含量丰富部位。术后设定随访期1~2年,根据手术前后患者不同角度的面部照片对比情况初步评估手术修复效果,术后随访期间重点观察表情恢复、脂肪吸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
期刊
[摘要]目的:觀察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隆鼻术的效果,及对就医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隆鼻术的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隆鼻术,即硅胶假体隆鼻术;观察组给予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隆鼻术。观察两组就医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就医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面颈部浅层异物残留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例面颈部浅层异物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人群、异物种类以及致伤因素等,归纳总结颌面部异物诊断、定位方法及手术操作流程,术前均行X线、彩超或CT檢查,依据不同位置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结果:面颈部浅层异物以金属类异物为多见,16例患者共取出23块异物,伤口预后均很满意。结论:面颈部浅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烧烫伤贴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烧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及1% SD-Ag冷霜外敷;观察组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烧烫伤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创面愈合速度、创面愈合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
期刊
[摘要]目的:通過T-scanⅢ对咬合力的控制和龈沟液中RANKL、OPG水平的变化及牙槽骨高度的测量评价牙周炎患者固定义齿的修复效果。 方法:选择14例前牙缺失并需要固定义齿修复,但至少有一颗或多颗牙基牙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患者为受试对象,且将符合牙槽骨吸收≥1/2而≤2/3的基牙作为目标基牙,共20颗。患者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并将牙槽骨吸收严重的牙进行去髓术后,行前牙固定义齿修复,并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多个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针对鼻唇中央瘢痕粘连挛缩引起的上唇外翻及鼻小柱短缩畸形,在上唇瘢痕区设计局部瘢痕瓣,将其向上推进重塑鼻小柱外形;在鼻小柱侧面分别设计“U”形皮瓣,将其旋转至鼻小柱下方形成对合皮瓣,重建鼻小柱基底;红唇缘复位后残留创面根据其大小分别选用直接缝合、游离皮片移植或下唇交叉皮瓣等进行创面闭合,矫正上唇外翻畸形。结果:鼻小柱
期刊
[摘要]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尚缺乏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机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新生血管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因素和相关细胞因子两大方面。本文从糖尿病创面愈合的特点出发,就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相关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愈合;新生血管形成;细胞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非剥脱1 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两组各选取108例患者,选择皮损部位相近或对称的两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外涂他克莫司软膏,试验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非剥脱1 550nm饵玻璃点阵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损恢复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水疱、红斑、瘙痒和灼热)。结果:疗程结束后對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试验
期刊
[摘要]玫瑰痤疮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面部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电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其中光电技术包括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Nd:YAG激光、CO2激光、Er激光、射频、光动力治疗等。本文旨在归纳总结临床用于不同亚型玫瑰痤疮治疗的光电技术原理、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可能相关机制包括选择性光热作用和光调作用。除CO2激光、Er激光多用于鼻赘型玫瑰痤疮外,其余光电设备对丘疹脓疱型和红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正畸牵引配合烤瓷美容修复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8例前牙龈下冠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ID编号尾数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切除牙龈后进行烤瓷修复,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正畸牵引联合烤瓷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咬合功能、美观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