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隐喻的主观性分析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中采用了大量的隐喻,通过分析隐喻,能够真正地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以及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介绍了《围城》的隐喻与作者的主观性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隐喻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视角的选择以及作者的认知的重要性,提出了隐喻的相似性与联想的主观性以及隐喻认知的主观性,加深读者对《围城》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围城》 隐喻 主观性
  《围城》是一部讽刺性小说,主要描写了抗战初期国家知识分子的形象。[1]这篇小说基于对知识分子人性的剖析,分析了一堆留洋学子虚伪、贪婪、软弱等人性特点,也讽刺了中国人的崇洋媚外以及部分对中国人对传统腐朽文化的偏执。《围城》中钱钟书应用了大量的隐喻,以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因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加强其隐喻的分析。
  一、《围城》的隐喻与作者的主观性之间的关系
  (一)隐喻表达作者的情感
  在《围城》开头,作者将方鸿渐买到的文凭比喻成亚当、夏娃下身的树叶,其功能只是遮羞包丑。方鸿渐通过买文凭,来遮掩“孤陋寡闻”以及“愚笨”,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嘲讽,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厌恶。读者在阅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故事情节设置以及情感表达都应用隐喻等语言形式,表面上只是表达作者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揶揄,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自身丰富的情感。
  (二)隐喻表达作者视角
  视角就是作者观察的角度以及叙述的出发点,这篇小说的视角主要通过事件参与者与作者视角的重合,事件参与者视角与作者视角自由转化以及认知差异造成的多维视角来进行叙述。[2]作者借用小说主人公苏小姐之口表达婚姻的两难境地“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从婚姻“围城”拓展到“人生万事”,加强人们对“围城”理解的深度以及广度,认识到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其次,事件参与者与作者视角的自由转换,可以加强对人物心理活动的了解,丰富小说的情感和加强小说构建的立体性,表明作者的嘲讽态度。此外,作者应用了多维视角,采用了大量的隐喻,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不同的视角构建隐喻,加深理解的全面性。
  二、隐喻相似性与联想的主观性以及隐喻认知的主观性
  (一)隐喻相似性与联想的主观性
  在《围城》中,隐喻主要有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3]基于相似性的隐喻主要是指喻体与主体之间有一定的元素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作者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然后,通过作者自身的主观性将事物进行联系。作者在小说中,描述道:“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激凌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作者使用幽默的语言,通过隐喻,既传达了必要的信息,又暗示了作者自己的态度。此外,作者也创造了大量的相似性隐喻。在《围城》中,很多隐喻是无法直接找到主体和喻体的,需要读者全面了解小说,细心体会作者用意,才能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小说中写道“烤山薯如中国谚语里的偷情男女”,这两者之间从表面来看并没有任何联系,但是,通过阅读整篇小说,读者就会明白隐喻的重点表达的是“吃着不如吃不着”,这样再回去理解上面的隐喻,读者就会豁然开朗。
  (二)隐喻认知的主观性
  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理解水平以及个人的经历不同,对同一隐喻就会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就体现了隐喻认知的主观性。钱钟书所处的特定时代、个人的留学经历以及文革时期的遭遇造成了其独特的体验以及独有的视角。《围城》这篇小说从整体的故事背景到主人公具体的一言一行,都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但是这些隐喻具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围绕着《围城》这个主题展开的,主要特点就是“围困”。首先,作者开始以“鸟笼”影射“围城”,接着由“婚姻的围城”泛化到“人的生活的围城”,每个阅读者会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拓展“围城”的感性认识,最终上升到一定的理性的认识。从“鸟笼”“婚姻围城”到“人生围城”,作者采用了大量的隐喻,但是,由于读者自身的经历不同,对围城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会各不相同,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围城”的理解不同,体现了读者对隐喻认知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读者对隐喻的联想性以及对隐喻认知的主观性,可以使小说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因此,读者要加强分析隐喻语料,加深对小说隐喻的全面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郭振伟.论《围城》隐喻的主观性[J].齐鲁学刊,2014(01).
  [2]程瑾涛.从《围城》的比喻解读隐喻的主观性[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赵伟鹏.《围城》中隐喻的主观性思维解读[J].芒种,2013(21).
  (作者简介:辜畅,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已经很晚了,临睡前,照例要看点文字才能睡。多年来,已经是这种习惯,再晚,也要看看文字,才能睡。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夜晚的静。  看的是《文化苦旅》第三篇:阳关雪。  风,沙,雪,月,一样的景,但在你的眼中,在我的眼中,在他的眼中,却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都有着各自的眼,各自的心,于是,看出来的景便不一样了。所以,看景,其实看的是心。写景,写的也是心。  余秋雨说: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严重危害世界农业生产。随着温室大棚的推广,根结线虫病发生比以往更加广泛和严重.由于根结线虫体壁可保护其免受侵害,而且根结线虫寄主广泛,几乎
1 选育经过 湘麦13号(原编号湘1021)由湖南作物所选育。1984年以32旱1为母本,68-669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89~1990年度参加品比试验,1990~1992年度参加湖
窗外一阵“扑哒”“扑哒”的声响,我以为是飞鸟降在窗台上,视线所及,却无一物。怀着一些期待与忐忑,我推开了窗,发现我们有了新邻居——一只母鸽子,不久后才知道里面还有两个小家伙,当时为母鸽的羽翼所覆盖。  这只灰色的母鸽将巢筑在空调的通气管上,依托着墙角,正好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里。巢穴很是简陋,靠墙的一面残缺了五分之一,一些枯木枝散落在空调下面的支架上。这个巢穴大概是在寒假时筑起来的,在某个风雨之夜被
食堂里闯进来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头发很是杂乱,好像原本齐整整的一簇草被羊啃了一番。他上身穿着破了皮的褐色外套,拉链半开着,露出白色的内衣;下身穿着黑色长裤,但皱褶百起,邋邋遢遢,好像轻轻用手一拽,就能瞬间脱落一样。  瓷砖铺成的地面刚用水擦洗过,洁净得泛光。他身材有些矮胖,但步子却很快,像风一样。走得太快,脚下一滑,弄了个仰面朝天,长裤褪下了半边,红色的内裤“脱颖”而出。不声不响,他以手撑地,先
摘要: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开创了名人写忏悔录的先河,它不仅是一部个人的自传,也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名著。本文将通过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解读,来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奥古斯丁 忏悔 信仰  奥古斯丁创作《忏悔录》的时候,正值古文化解体、基督教文化逐渐盛行的转折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奥古斯丁创作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评判和对信仰、思想的歌颂,
①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方法研究了江津区麻柳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江津区麻柳小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系数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磷>有
在黄陂城的南边,有一条东陵玉带般碧波荡漾的河流,河边有一带与长堤相连的浅滩。在这浅滩上,有一座小小的坟。它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一丝痕迹,但里面长眠着我曾经的一个朋友——汤姆。  那时爸爸开了一家五金店,在店铺的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也为老鼠提供了最佳的游乐场所。我曾经见过一只老鼠在咬一根会拿去出售的电线。我相信没有哪个顾客会喜欢电线的胶皮上满是老鼠的牙印。所以,汤姆被迫抛弃了在农村的田庄里的
在书法教育中,如果学生自身对写字毫无兴趣,就很难把字练好。因此,对写字感兴趣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思维活动才最活泼、最
摘要:那只风筝承载着哈桑和阿米尔的童年,也是精神伤痛至极的索拉博展颜微笑的源泉,风筝便是应用最多的意象。另外还包括弹弓、石榴树等意向,在小说中重复且多次出现,营造出一种带有诗意和怀念色彩的氛围,在行文中充分体现意向呼应与文化隐喻,并为情感的叙述带来情绪化的描述效果,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刻画了一份真实而不造作的情感,主题思想明确。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意象呼应 文化隐喻  一、《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