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和构建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p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本质特征、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接轨”。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突破口是企业前置式和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多赢”校企合作运行协调机制和学校推动“校企合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培养模式;选择;构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1 . 04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1 - 0124- 03
  
  人才培养模式可粗略地划分为3个层次:宏观层次(教育模式的选择)、中观层次(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微观层次(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文所探讨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职业教育模式下的中观层次,研究职业教育模式中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构建。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一)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基础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基础。五年制高职是属于初中后学制五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姓“高”、名“职”、字“五年一贯”是五年制高职的本质内涵。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时,应把握“职”字、认知“高”字,用好“五年一贯”。
  把握“职”字。应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特征,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认知“高”字。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为“三高”特征: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教育主要是高新知识技术性教育,前沿性技术、知识掌握程度高,专业复合性强;教学模式上产学研结合程度高,教科研能力强。
  用好“五年一贯”。与高中后高职教育相比较,五年制高职具有3个优势:一是“五年一贯”具有统筹安排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学的系统优势,使中职和高职相贯通,既能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具有“年龄优势”, 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只要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现场、综合、反复训练”三大特点,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三是“门槛低”,是初中后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社会性的特点,需要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系统构架。
  (二)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前提
  构建完备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解决好培养思想和价值取向问题,即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五年制高职与中专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两者都是初中后的职业教育,加之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是较好的中专学校升格的。因此,严格明确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中专教育的区别,是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三年制中专的本质区别是培养目标定位的区别。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育实施中应严格把握以下总体要求:
  1. 以能力框架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职业能力是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
  2. 能力培养规格和要求为“专门化”、“熟练化”、“一线化”和“地方化”。
  3. 与社会职业结构紧密联系,突出高新技术和前沿知识,立足地方经济,依托和利用行业优势,实现校企结合、双向互动的办学机制是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
  4. 职业氛围优良,以职业化实训为中心实施教学,教学模式多样性,凸显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贴近企业,通过实践教学逐步实现国家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接轨。
  5. 培育职业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结构、以研究“学法”为主体的教研活动结构、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结构、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体的教学行为结构、以“双师型”教师素质为主体的专业教师结构等职业教育个性化特色。
  (三)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要求
  五年制高职教育社会功能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基本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是“服务型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又决定着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和结构。
  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放在教育发展乃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战略位置,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表现为:一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力量,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地方人才,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需 。二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人的素质,造福家庭,实现区域社会协调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把巨大人口压力打造为人力资源优势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能够强化和体现“服务型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能否在充分发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关键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本质特征、培养目标与人材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接轨”的培养模式之路。“校企合作”是核心,“工学结合”是路径,“双证接轨”是基本要求。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建立紧密、双赢、融通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成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其实现社会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核心特点。加强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和归宿在于企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于企业。
  工学结合是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路径。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的优势,能够统筹协调工学结合,使学校和企业有足够的时间相贯通,使校企合作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双证接轨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地方人才,提高人的素质,造福家庭,把巨大人口压力打造为人力资源优势,学生顺利就业是其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应当是,“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职业入门资格证书的取得应当融入到设置的课程体系中。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点指向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点和难点是“校企合作”。至目前为止,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仍然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还相距甚远。从存在的问题看,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突破口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前置式和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建设
  企业用人需求要前置,是推动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点。如果企业需求能提前到招生阶段可能会对校企合作实现双赢更好一点,比如就能够更好开展“订单”培养、“学工结合”等培养形式。但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如企业是与职业院校签订协议还是与学生签订协议?如果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会不会操作起来很困难?出现劳动纠纷的时候该怎么处理?这是横亘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一个难题;再如师资问题,目前企业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对教学的参与度很低,所以才出现了学生进入企业后要用一定时间进行培训才能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情况。同时,如果企业能前置式、全方位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到企业以后不被认可的问题。
  (二) 健全“多赢”校企合作运行协调机制
  “校企合作”的生命力在于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多赢”,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要在政府、学校、企业等各个层面上健全相应的机制、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和推动。
  政府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形成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将“校企合作绩效”列入合格和等级企业评估的标准,在营业税、所得税等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校企联合办学;由政府层面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成立职业教育合作协会,通过校企联谊会、人才交流方案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如对“双师”教师职称评定单独形成系列,形成引入企业人才的绿色通道,建立职业学校兼职教师人才库,允许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在一定条件下评定“双师”教师职称,达到一定职称、教学年限的兼职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享受教师待遇等。
  (三) 学校推动“校企合作”能力的提升
  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的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实践前沿引领能力是校企合作能力水平的集中表现。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大多是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其自身的科研能力、实践引领能力、服务社会能力较弱是一个先天的不足,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实业)方面都难以达到企业实践领域的前沿水平和高新水平,由此,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能力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因此,提高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实践前沿引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是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效能的一个关键难点。
  (四) 加快完善校企合作运作的结合平台
  一是完善社会服务平台。应以社会培训和专业服务为切入点,努力帮助合作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派遣教师授课,并提供教学场所。合作企业参与学校共同制订职业教育培训规划与年度计划,积极开展员工的全员培训和全过程培训。
  二是完善专业建设平台。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切入点,建设好专业建设的专家咨询和指导队伍;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建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合作纽带平台。以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为切入点,建设好校企合作联结桥梁;以行业协会协作为切入点,建设好校企合作联结联盟。
  四是社会评价平台。以专业岗位资格准入和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为切入点,将专业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和教学评价,建立“1 X”的多证书制度,使学生通过获取多种职业证书的职业见习活动,提高就业实力;以建设先进的、综合的学校专业实训基地为切入点,提高专业的社会开放能力和专业技术合作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Z].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Z] .2006.
  [4]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5] 朱懿心,倪天祥,常小勇.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性人才探索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6] 欧群慧,周宁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湖南大学“李达”教学改革实验班的思考和建议[J].企业家天地,2007(5).
  [7] 郑宏,吴佩. 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模式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4(3).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及革命文化传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文艺工作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必须要解决以人为本、关注三个群体的文化需求以及文艺创作、人才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搞好民营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大大缓解劳动就业的压力,可以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此,为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必须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根据传统的立宪理论,宪法的约束对象是国家的公权力。现代宪法发展的趋势是宪法效力逐渐向私法领域拓展。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非公权力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案件,这使我
目的针对现行药典HPLC系统的不足之处,分别采用优化后的反相HPLC系统和新建立的MEKC系统检测头孢噻吩钠的杂质谱。方法合成杂质A并采用ESI.MS、IR、1H.NMR和,3C.NMR等对其进行结
明"志"、体"道"和知"命"是孔子自强观的主要内容."志",说到底是一种自我控制或抉择以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体"道"有赖于自强,自强落实于体"道".孔子说"知命",并非是主张命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分配正义和利益关系的均衡则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与功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完善以利益协调为
人在世间·嘉昌清早和黄昏的太阳,把你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正午的太阳,又把你的影子压缩得很短很短。要紧的是自己明晓:你不像清早和黄昏的影子夸张得那样高,也不像正午的影子
目的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奈替米星的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奈替米星对铁氰化钾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奈替米星的流动注射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茎和叶为材料分离内生放线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抗菌活性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开展研究。方法样品经严格的表面消毒,选用3种培养基分离南方红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