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伴发腹泻的中医诊疗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湿疹伴腹泻患儿的中医诊疗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将伴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共71例,不伴腹泻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共4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球蛋数量,观察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发生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升高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但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患儿的数量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无中断用药病例发生。结论:小儿湿疹伴腹泻患儿血清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不伴腹泻的患儿,采用中药治疗,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湿疹伴腹泻;中医;血清学指标
  小儿湿疹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1]。临床上,小儿湿疹多有剧烈瘙痒感,部分患儿伴发腹泻。皮疹多呈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治愈后易反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近几年,随着中医在临床上的不断研究与发展,中医在治疗小儿湿疹伴发腹泻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2]。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中医治疗小儿湿疹伴发腹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中男孩67例,女孩50例,患儿年龄1个月~11个月,平均年龄(8.7±1.5)个月;全部患儿均确诊为湿疹,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等。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将伴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共71例,不伴腹泻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共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医分型
  湿热内盛型:患儿发病迅速,皮损处红、灼热,瘙痒难耐,伴心烦、口干,大便干燥及机体发热,苔黄或腻,舌质红,脉滑;脾虚湿盛型:发病缓,皮肤潮红、瘙痒,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缓。
  1.3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年龄、病程、喂养方式、儿童过敏史等,记录患儿的排便情况。采用透色比浊法测定患儿免疫球蛋白,如IgG、IgA及IgM含量;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儿嗜酸粒细胞计数;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患儿血清IgE的含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观点,对照组患儿属湿热内盛型,给予白鲜皮、防风、苦参、赤芍、玄参,各取20g,上述方剂加温水浸泡约10min,文火煎煮,每天1剂,擦洗患处,每天3~4次。观察组患儿属脾虚湿盛型,全部患儿均采用中医方剂治疗,方剂生黄芪、白芍、鸡血藤、当归、白鲜皮、苍术,各20g。上述方剂加温水浸泡约10min,文火煎煮,每天1剂,擦洗患处,每天3~4次。治疗期间,全部患儿均配合饮食,婴幼儿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则多饮水,勿使用温水擦患儿皮损处。
  1.4判定标准
  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患儿总蛋白低于55g/L,白蛋白小于30g/L。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患处皮肤完全愈合,炎性症状完全消退;有效:患儿患外皮肤愈合面积达到60%以上,炎性症状明显消退,或有明显改善;无效:以上改善皆无。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P<0.05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儿中,发生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gE水平升高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但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患儿的数量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患儿显效5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91.3%,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无中断用药病例发生。
  表1两组患儿血清学检测对比情况表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湿疹是小儿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炎性疾病,其多发生春秋两季,伴有渗出及多形性皮损等特点,部分患儿伴腹泻症状。临床研究指出[3],小儿湿疹的发生与发展是由多种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出,食物是引起湿疹的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患儿为天生过敏体质,食用鱼虾类易致敏的食物,则易引起皮肤发生变态反应,诱发湿疹的发生。婴幼儿发生湿疹易导致患儿哭闹不止,挠抓皮肤,长期不愈还可影响患儿睡眠,进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4]。
  祖国中医将小儿湿疹归为“奶癣”、“湿毒疮”等范畴,为脾失健运,而湿热蕴结于皮肤,毒 邪深入血分所致。脾胃失运,则诱发腹泻,其病因可归为湿、热、风三种因素,中医治疗小儿湿疹多以清热凉血,健脾利湿,养血活血为主要原则[5]。
  本组研究中,从西医的角度观察小儿湿疹伴或不伴腹泻在血清学检查中的作用发现,伴腹泻的患儿发生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清IgE水平升高情况明显高于不伴腹泻的患儿,表明伴腹泻的患儿在血清免疫蛋白水平上明显高于不伴腹泻的患儿。
  西医在治疗小儿湿疹上多采用对症治疗或局部治疗的方法,如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制剂等,虽然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易反复,难根治,长期使用易出现一定不良反应,患儿家长难以接受。临床研究指出,采用中医治疗小儿湿疹伴腹泻,其起效快,且可减少复发率,副作用小[6]。
  本组研究中,采用中医方剂治疗小儿湿疹伴腹泻,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将患儿的临床症状分为湿热内盛型与脾虚湿盛型两种,湿热内盛型患儿治疗以清热解不经意燥湿,疏风止痒为上,而脾虚湿盛型以湿阳健脾利湿为主。本组患儿在给予不同方剂治疗后,两组患儿有效率较在91%左右,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且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中药在儿童用药上,安全性较高。
  总之,小儿湿疹伴腹泻患儿血清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不伴腹泻的患儿,采用中药治疗,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淳,胡思源,钟成梁,等. 探索中药外治小儿亚急性湿疹湿热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小儿湿疹净软膏Ⅱ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J]. 药物评价研究. 2014(01): 61-65.
  [2] 张德清,赵传威,戴传花. 喂养干预对婴儿湿疹并腹泻的康复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08): 621-622.
  [3] 吴捷,孙梅,董月敏. 婴儿湿疹伴发腹泻临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06): 478-479.
  [4] 袁安香,张茜,时贞红,等. 中医体质类型对小儿湿疹发病及病理过程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2(06): 895-896.
  [5] 邓光烈. 中医治療小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10): 79.
  [6] 钟成梁,张淳,胡思源.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03): 219-221.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院校联合模式下探讨基层中医院护士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体会,为促进中医院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全程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并提炼主题.结果:1)培训体会.促进了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扩大了中医学的社会影响;提升了护士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营造了中医护理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护理人员自我提升机制.2)教学反馈.建议进行延续性教育;建议进行反馈式教学;建议采用鼓励式教学.3)问题反馈.中医护理项目收费标准不完善;
温经汤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要略》部分,同期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本文从《神农本草经》角度解读张仲景对温经汤组成药物的运用,分析和总结该方的组方规律,并对温经汤方证进行探析,得出温经汤方证中有风寒湿外邪、虚热、瘀血、水饮等四种病理机制,全方“辛苦甘”合用,意在用甘味药填补血脉,用辛味药佐以苦味药使气血流通,且药力缓和持久,共奏温经除痹、益气养阴、活血消癥、化饮散结之功.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SLE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女发病比例为1:9[1],约35%的患者在确诊时即存在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在SLE的病程进展中,约有40%~60%的患者在发病10年后并发LN,其中30%的LN在诊断15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2].SLE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95%,10年生存率约为90
目的:系统评价八段锦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八段锦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3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从中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6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有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主要是指脑组织功能因缺血缺氧导致受损,而恢复血液灌注会再次对脑组织造成伤害,使脑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受损部位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及缺血区域脑组织功能失调或丧失.CIRI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有研究者发现在脑缺血早期,激活自噬主要起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而在脑缺血再灌注后期,很可能因自噬的过度激活而导致神经细胞被破坏[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关于针灸治疗MC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s,共1005
摘要:目的:对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对比其结果意义,探讨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对于孕前优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446对即20892例产检对象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应用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这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测定受检者的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在20892例受检者中,2088例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占比9.99%,其中α地中海贫血1136例,占比5.44%,β地中海贫血952例,占比4.55
期刊
卓越医师视域下国医精诚班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五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四线同步的专业素质培养、三步续进的实践能力培养、两感并重的职业道德培养等方法实现双一流人才培养;通过中医思维、创新能力、模式创新、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法培养中医文化传承创新的继承者;通过国医精诚价值观培养出社会主流价值观下国医精诚价值观的践行者;进而培育出具有优秀的中医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具备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国医精诚价值观、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一流卓越中医人才,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风药质轻辛散,药性升浮,既能祛风解表,又能疏通经络、升发清阳、芳化湿浊、调达气血.运用风药燥湿健脾、疏肝解郁、祛邪解表、升举清阳、开通玄府等功效,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可取得良效.风药多辛散,易耗气伤津,临证应根据病情,因时、因地灵活掌握味数与用量,且勿滥用,应注意固护正气,中病即止.
目的:了解某医院卫生员和外勤人员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中的风险.方法:根据Kasier模型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30名卫生员和外勤人员可能导致传播风险的行为分为6类:口罩佩戴方式不正确、手卫生依从性差、不熟悉传染病分区和走向、错误的投送标本行为、错误处理医疗垃圾、错误的消毒方式.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将评分表发给30名医护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后将结果输入Excel和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6种行为对医院的危害大小依次为:手卫生依从性差(48%)、错误的消毒方式(47%)、口罩佩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