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颧颞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灌注改良明胶氧化铅后行一次性动脉造影,获取X线影像并导入Mimics 17.0软件,根据头面部解剖分区并上色,观察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涉及动脉的分布及吻合情况等;采用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另5具(10侧)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建立手术模型,再逐层解剖,探究该皮瓣的血供及穿支来源等。(2)对同一时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颞颧部肿物患者,采用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肿物切除后遗留的创面。术后对皮瓣成活、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供、受区外观、感觉以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

(1)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蒂部主要由颞浅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营养,最大3条穿支的直径分别为(0.44±0.04) mm、(0.90±0.08) mm、(0.73±0.05) mm;颞浅动脉穿支与面动脉发出的分支在不同层次形成的筋膜血管网和真皮下血管网是确保该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2)临床共治疗12例颧颞部肿物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42~79岁,其中老年脂溢性角化2例,鳞状细胞癌3例,皮肤溃疡1例,基底细胞癌6例,肿物切除后创面缺损范围为4 cm×3 cm~9 cm×8 cm,皮瓣面积5 cm×3 cm~11 cm×9 cm,皮瓣蒂宽2~3 cm,长2~4 cm,术后皮瓣血供良好,无坏死,伤口一期愈合。经6~18个月随访,供、受区外观自然、无臃肿,未出现感觉异常及面瘫,癌肿病例未见复发。

结论

侧颌颈靴形穿支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穿支为蒂,血供稳定可靠,其修复中老年颧颞部较大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色质同源,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功能。

其他文献
前庭康复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初期,目前经过数十年的拓展与深入,已取得长足进步。本文回顾前庭康复的历史与现状,归纳其作用机制与实践应用,梳理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推动我国未来前庭康复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期刊
本文阐述了临床上前庭康复的几个关键问题。根据前庭代偿的原理,前庭代偿存在窗口期或关键期;前庭康复的临床策略包括凝视稳定性训练、姿势稳定性训练和习服训练;前庭康复选择基于前庭疾病分类,即根据急性、发作性和慢性前庭综合征指导选择前庭康复策略;根据前庭代偿过程中,不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与前庭康复之间的关系,通过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动态评价、观察前庭康复的进展,也是临床上前庭康复工作的迫切需要。
期刊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为不同健康领域的应用而建立的一种国际分类标准,已在康复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多年,且仍在进一步发展之中。近年来,国际上逐渐重视该分类在前庭康复治疗领域的应用,并已取得部分进展。前庭康复治疗临床工作在国内开展多年并逐渐深入,其适应证已从外周性眩晕延伸到中枢性眩晕、老年性平衡功能障碍等领域。对该国际分类的应用实践将有助于临床上规范、系统、科
期刊
创伤修复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构成,遵循整形外科原则,运用整形外科技术是提升创伤治疗效果的必然趋势。就当前创伤修复及整形外科发展现状,界定创伤整形的诊疗范畴非常必要。该文就创伤整形概念的形成及创伤整形诊疗范畴进行了讨论。
病理性瘢痕包括局限性生长的增生性瘢痕和生长超过创缘的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具有难治性、易复发性的特点,单一的手术和非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均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涉及基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免疫应答、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瘢痕疙瘩有一定遗传倾向,由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所致。该文总结了作者团队2009年以来利用慢病毒基因转染、全基因重测序技术等,筛选汉族瘢痕疙瘩家系基因,初探瘢痕疙瘩的病因和基因治疗靶点,探索富含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的乳糜脂肪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目的探讨自由穿支血管组合皮瓣在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股沟及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预判缺损面积或体积,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腹股沟周边潜在供区的所有穿支血管,根据穿支血管位置、多普勒血流回声强度、单个自由式穿支血管营养的皮瓣安全面积,并需满足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的要求,将大范围的缺损划分为数个较小的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对应一个自由式穿支皮瓣;逆向分离自由式穿支血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受区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游离DIEP皮瓣移植即刻或延期再造乳房的病例资料。所有皮瓣都只携带一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4区远端全部去除,全部单纯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根据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选择相应的吻合方式,包括:(1)两端法;(2)近端1支法;(3)近端2支法;(4)近端主干及属支法;(5)远端1支
目的观察剥脱性点阵CO2激光治疗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美容门诊和烧伤门诊收治的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激光组进一步分为1~2次亚组和3~4次亚组。激光组在常规抗瘢痕治疗(压力治疗及外用硅酮类药物)基础上采用剥脱性点阵CO2激光治疗1~4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抗瘢痕治疗。激光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在瘢痕病程3、6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
目的探讨V-Y推进式背阔肌肌皮瓣在胸壁缺损创面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胸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患者均应用V-Y推进式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重建,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有无皮瓣血供障碍、伤口愈合不良、术区积液等并发症及有无肿瘤复发。结果共纳入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8~78岁,平均54.8岁,胸壁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为10cm×15cm~19cm×26cm。术后1例皮瓣远端三角区静脉回流障碍,1例出现皮瓣部分伤口裂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与股前外侧皮瓣序贯治疗电烧伤致腹壁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的电烧伤后腹壁巨大缺损患者,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持续负压引流材料先行暂时性腹腔关闭技术,暂时关闭腹腔以保护腹腔脏器。脏器损伤愈合后,序贯应用游离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腹壁。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有无腹壁溃疡或腹壁疝,有无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57岁,平均37.4岁。均合并不同程度其他部位电损伤,甚至合并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