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竞赛相比,在竞赛目标、赛项设计理念、赛项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与世界技能竞赛接轨,国内技能竞赛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做出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而做”的问题,如“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应引入“制件到制件”设计理念,增加体现世界技能竞赛8项职业能力指标的竞赛内容和环节等。
关键词 技能竞赛;职业能力;能力矩阵;能力模块;制件到制件;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已经举办了多年,在校企紧密合作、应用企业新技术、大赛技术规范、组织管理方面获得较大提高和发展。但是,与世界技能竞赛相比,国赛仍有提升的空间与潜力。国赛的试题与评分标准都着力于反映选手“做出了什么”,即达到竞赛项目的功能性要求。部分国赛的赛项注意了选手“怎么做的”,如注意技术操作规范、安全防范、文档规范,但很少关注选手“为什么而做”,如选手是否有节约成本的考虑、是否有人性化设计的考虑,是否有事故预防的考虑、是否有环保的考虑等。如果选手没有这些考虑,那么即使达到了行动目标而且按照规范行动了,也不代表职业能力水平高,因为他的行动只是习惯与固化的结果,这种固化行为难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因此,如果国赛不注重选手“为什么而做”的考查,那么很容易变成单纯的技能测试,这也是不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1]。
二、两种竞赛目标的比较
(一)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
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选手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动或策略,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其内涵包括:第一,人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和发展,职业能力需要通过完成具体的真实任务来培养;第二,职业能力与相应的职业领域是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的获取不能脱离职业情景;第三,职业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其各个能力要素不能被割裂而应作为整体综合的进行培养;第四,职业能力强调在完整的工作任务中解决问题,既需要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通用的思考能力。
世界技能竞赛共设计了8项职业能力指标:一是直观性/展示。通过语言或文字描述,利用图纸和草图,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地向委托方展示完成任务后的结果,是工作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二是功能性。解决方案要想满足任务要求,实现功能是最基本、也是决定性的要求。三是使用价值导向。职业行动、行动过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始终要以顾客为导向,因为顾客的利益代表了工作成果(产品)的使用价值。四是经济性。职业工作受到经济成本的影响。这是一个专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低的表现。在工作中,需要不断估算经济性并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五是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导向。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会考虑与上下游过程之间的衔接,还要考虑跨越每个人工作领域的部门间的合作。六是社会接受度。人性化的工作设计与组织、健康保护以及其他超越工作本身的社会因素,例如委托方、客户和社会的不同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安全、事故防范以及解决方案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七是环保性。环保性对所有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都是一个重要指标(无害的材料、节约能源和废物回收、再利用等)。八是创造性。创造性是评价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完成任务预留的高度的设计空间。
(二)国赛的目标
国赛更注重“技能”的评比,而不是职业能力的评比。技能是指生活或从事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就是一种产品加工制造出来的能力。
三、两种竞赛设计理念的比较
以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和国赛中“模具制造技术”赛项为例,加以说明。
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设计是按照“制件到制件”国际流行最佳模具教学理念设计的。“制件到制件”模具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学习模具课程前,教师给定学生一个制件,学生根据这个制件学习模具理论和技能,并设计出模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模具图,选择机床,并加工出所需的模具零件;再根据自己设计模具装配图,把模具零件组装成模具;学生把模具安装到成形机上,操作成形机,进行试模;学生成形加工出指定的制件;教师对两个制件进行比较,并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赛项体现了模具设计、制造以及成形的全过程。而国赛模具类竞赛达不到覆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只是产品生产的间断过程或几个生产的片段[2]。
四、与国际竞赛接轨的策略
(一)解决“做出了什么”的问题
对国内近百家现代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得到第一手资料,即“岗位能力矩阵”。“岗位能力矩阵”是由企业制定的每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把各个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矩阵”,就是“岗位能力矩阵”。依据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经过综合分析,得到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岗位能力矩阵汇总图”,见图1。
从图1可见,模具生产经历四个过程,也就是需要四个模块的能力,即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才能完成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任务[3][4]。
运用“岗位能力矩阵”分析方法,确定四大能力模块。对于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主要选择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本科主要选择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和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能与企业岗位能力对接,培养出的人才能力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二)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增加编写制造说明书环节,并在评分标准中充分体现。
1.注射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参赛选手根据赛场给定的塑料制件图和半成品注射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型加工出合格的塑料制件,并编制注射模具制造说明书。
2.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根据赛场指定的金属制件图和半成品冲压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需要加工的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的金属制件,并编制冲压模具制造说明书。
3.三维数字化建模与3D打印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指定工件,逆向建模并进行数字模型创新设计,用3D打印机将参赛队创新设计的产品加工出来。选手还要根据给定的制件图纸,手工制作与产品相配合的制件手板,并编制产品与制件制作说明书。
(三)解决“为什么而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设置理论考核和答辩环节,设立若干道综合性的题目,如选手要考虑节约成本、人性化设计、事故预防、环保性、可扩展性等问题。要求选手在比赛结束前完成。在评分标准中,根据8项职业能力指标,增加了职业能力评价的比例。在策划和设计赛项时,还引入大量的现代模具企业运用的高新技术,如精密测量技术、数字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模具数字建模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精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电切削加工技术和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等。通过国赛,引领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将这些高新技术注入到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庄榕霞,赵志群,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洪如瑾,等.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
[4]付宏生,等.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3.
关键词 技能竞赛;职业能力;能力矩阵;能力模块;制件到制件;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已经举办了多年,在校企紧密合作、应用企业新技术、大赛技术规范、组织管理方面获得较大提高和发展。但是,与世界技能竞赛相比,国赛仍有提升的空间与潜力。国赛的试题与评分标准都着力于反映选手“做出了什么”,即达到竞赛项目的功能性要求。部分国赛的赛项注意了选手“怎么做的”,如注意技术操作规范、安全防范、文档规范,但很少关注选手“为什么而做”,如选手是否有节约成本的考虑、是否有人性化设计的考虑,是否有事故预防的考虑、是否有环保的考虑等。如果选手没有这些考虑,那么即使达到了行动目标而且按照规范行动了,也不代表职业能力水平高,因为他的行动只是习惯与固化的结果,这种固化行为难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因此,如果国赛不注重选手“为什么而做”的考查,那么很容易变成单纯的技能测试,这也是不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1]。
二、两种竞赛目标的比较
(一)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
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选手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动或策略,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其内涵包括:第一,人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和发展,职业能力需要通过完成具体的真实任务来培养;第二,职业能力与相应的职业领域是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的获取不能脱离职业情景;第三,职业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其各个能力要素不能被割裂而应作为整体综合的进行培养;第四,职业能力强调在完整的工作任务中解决问题,既需要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通用的思考能力。
世界技能竞赛共设计了8项职业能力指标:一是直观性/展示。通过语言或文字描述,利用图纸和草图,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地向委托方展示完成任务后的结果,是工作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二是功能性。解决方案要想满足任务要求,实现功能是最基本、也是决定性的要求。三是使用价值导向。职业行动、行动过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始终要以顾客为导向,因为顾客的利益代表了工作成果(产品)的使用价值。四是经济性。职业工作受到经济成本的影响。这是一个专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低的表现。在工作中,需要不断估算经济性并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五是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导向。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会考虑与上下游过程之间的衔接,还要考虑跨越每个人工作领域的部门间的合作。六是社会接受度。人性化的工作设计与组织、健康保护以及其他超越工作本身的社会因素,例如委托方、客户和社会的不同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安全、事故防范以及解决方案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七是环保性。环保性对所有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都是一个重要指标(无害的材料、节约能源和废物回收、再利用等)。八是创造性。创造性是评价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完成任务预留的高度的设计空间。
(二)国赛的目标
国赛更注重“技能”的评比,而不是职业能力的评比。技能是指生活或从事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就是一种产品加工制造出来的能力。
三、两种竞赛设计理念的比较
以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和国赛中“模具制造技术”赛项为例,加以说明。
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设计是按照“制件到制件”国际流行最佳模具教学理念设计的。“制件到制件”模具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学习模具课程前,教师给定学生一个制件,学生根据这个制件学习模具理论和技能,并设计出模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模具图,选择机床,并加工出所需的模具零件;再根据自己设计模具装配图,把模具零件组装成模具;学生把模具安装到成形机上,操作成形机,进行试模;学生成形加工出指定的制件;教师对两个制件进行比较,并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赛项体现了模具设计、制造以及成形的全过程。而国赛模具类竞赛达不到覆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只是产品生产的间断过程或几个生产的片段[2]。
四、与国际竞赛接轨的策略
(一)解决“做出了什么”的问题
对国内近百家现代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得到第一手资料,即“岗位能力矩阵”。“岗位能力矩阵”是由企业制定的每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把各个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矩阵”,就是“岗位能力矩阵”。依据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经过综合分析,得到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岗位能力矩阵汇总图”,见图1。
从图1可见,模具生产经历四个过程,也就是需要四个模块的能力,即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才能完成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任务[3][4]。
运用“岗位能力矩阵”分析方法,确定四大能力模块。对于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主要选择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本科主要选择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和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能与企业岗位能力对接,培养出的人才能力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二)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增加编写制造说明书环节,并在评分标准中充分体现。
1.注射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参赛选手根据赛场给定的塑料制件图和半成品注射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型加工出合格的塑料制件,并编制注射模具制造说明书。
2.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根据赛场指定的金属制件图和半成品冲压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需要加工的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的金属制件,并编制冲压模具制造说明书。
3.三维数字化建模与3D打印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指定工件,逆向建模并进行数字模型创新设计,用3D打印机将参赛队创新设计的产品加工出来。选手还要根据给定的制件图纸,手工制作与产品相配合的制件手板,并编制产品与制件制作说明书。
(三)解决“为什么而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设置理论考核和答辩环节,设立若干道综合性的题目,如选手要考虑节约成本、人性化设计、事故预防、环保性、可扩展性等问题。要求选手在比赛结束前完成。在评分标准中,根据8项职业能力指标,增加了职业能力评价的比例。在策划和设计赛项时,还引入大量的现代模具企业运用的高新技术,如精密测量技术、数字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模具数字建模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精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电切削加工技术和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等。通过国赛,引领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将这些高新技术注入到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庄榕霞,赵志群,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洪如瑾,等.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
[4]付宏生,等.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