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学科属于新事物,而且逻辑性和抽象性会更强,对于形象思维能力占优势的初中生来说,一开始很难适应。本文主要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提出了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27
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在前人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否定和批判的继承的需要。本文在多年物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地位,立足学生主体
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的观点。在90年代初期,这种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很多教师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真正角色,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种关系和地位。所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的角色,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的教育理念。高校课堂的构建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设置个性化学习方案。
比如,笔者在讲授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时,首先不是直接开门见山地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防止学生讨论的方向不正确,或者是讨论的深度不够。然后让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到压强的作用,真正理解压强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笔者先后取来一枚水泥钉和一版水泥钉,分别让学生试着用脚去接触它,很明显学生感觉一枚水泥钉会扎脚,而踩在一版水泥钉上面却没有刺激性的疼痛感。通过这个体验感很强的实验,使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究压强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压强的原理。同时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各种现象。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只是一个单纯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理清质效与量效的关系,追求真正的高效
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教学质量,切忌题海战。也就是正确处理质效和量效之间的关系。课堂容量要做到小而精,配合适当的精讲精练,注重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题目,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巩固知识,可以适当地配合一些练习和导学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拓展能力。
例如,在讲到“浮力定律”时,由于浮力公式比较复杂,于是笔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本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公式存在的条件,并结合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公式,展示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酒精等,让学生理解不同密度液体的前提下,产生浮力是不一样的。通过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如下沉、悬浮和漂浮现象,解释这三种情况和液体体积的关系。最后,结合几道例题,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同时,笔者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奥秘和科学的探索追求。并在最后布置适量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立足教学目标和方法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不全面,或者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我们要本着辩证否定的世界观来看待任何传统事物,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其优点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忽视的。我们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吸收,并把优点融入到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如果对传统方法进行全面的批判而不去继承优秀的成果,教学就会不成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就在于以教学目标为基石,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最佳的方案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到重力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失重状态下的生活状况,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失重状态下的例子,比如坐电梯时的感受,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并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讲授,给学生释疑解难。利用学校实验室的便利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重力。
总之,初中物理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教师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辩证地否定,实现自我创新。实现高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 帅.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才智,2013(23).
[2] 徐建东.立足学生成才让物理课堂“灵动”起来[J].成才之路,2014(33).
[3] 黄少清.浅析多媒体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双芫学校 342100)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27
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在前人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否定和批判的继承的需要。本文在多年物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初中物理高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地位,立足学生主体
教育家钱梦龙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的观点。在90年代初期,这种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很多教师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真正角色,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种关系和地位。所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的角色,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的教育理念。高校课堂的构建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设置个性化学习方案。
比如,笔者在讲授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时,首先不是直接开门见山地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到学生当中,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防止学生讨论的方向不正确,或者是讨论的深度不够。然后让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到压强的作用,真正理解压强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笔者先后取来一枚水泥钉和一版水泥钉,分别让学生试着用脚去接触它,很明显学生感觉一枚水泥钉会扎脚,而踩在一版水泥钉上面却没有刺激性的疼痛感。通过这个体验感很强的实验,使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究压强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压强的原理。同时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各种现象。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只是一个单纯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理清质效与量效的关系,追求真正的高效
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教学质量,切忌题海战。也就是正确处理质效和量效之间的关系。课堂容量要做到小而精,配合适当的精讲精练,注重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题目,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巩固知识,可以适当地配合一些练习和导学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拓展能力。
例如,在讲到“浮力定律”时,由于浮力公式比较复杂,于是笔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本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公式存在的条件,并结合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公式,展示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酒精等,让学生理解不同密度液体的前提下,产生浮力是不一样的。通过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如下沉、悬浮和漂浮现象,解释这三种情况和液体体积的关系。最后,结合几道例题,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同时,笔者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奥秘和科学的探索追求。并在最后布置适量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立足教学目标和方法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不全面,或者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我们要本着辩证否定的世界观来看待任何传统事物,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其优点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忽视的。我们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吸收,并把优点融入到新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如果对传统方法进行全面的批判而不去继承优秀的成果,教学就会不成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就在于以教学目标为基石,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最佳的方案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到重力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失重状态下的生活状况,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失重状态下的例子,比如坐电梯时的感受,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并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讲授,给学生释疑解难。利用学校实验室的便利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重力。
总之,初中物理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教师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辩证地否定,实现自我创新。实现高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 帅.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才智,2013(23).
[2] 徐建东.立足学生成才让物理课堂“灵动”起来[J].成才之路,2014(33).
[3] 黄少清.浅析多媒体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双芫学校 3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