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高考的到来,让学生和家长都多了一些困惑与担忧,大家害怕弄不懂新政策,成为倒在新政策下的“小白鼠”。或许弄懂新高考的6大问题后,结合亲身实践,新高考你就不用怕了!
1 不同科目应该区别对待吗?
高一时,每一科都是主科
不同于以往文理分科,高一下学期各个学校已经完成了文理分流,明确了后面两年半学文还是学理。现在为了让大家在6选3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心意,更加慎重,往往要到高一结束才会确定选考科目。而且大多是文理兼有组合,极少纯文、纯理组合。所以在没有定下选考科目之前,老师应该把所有学科都按主科的标准来教,学生也应该把每一科按照主科的要求来学。这样就不至于选科后才发现,前面某科的基础还没有打好。
2 合格考與等级考要求不同,如何统一?
就按等级考的标准去学习
新高考分为合格考、等级考、高考统考三种考试,合格考要求较低,9门或10门(包括技术的地区)都要考试,等级考、高考统考会考到合格考中的6门,难度更高。如果按照合格考的低标准去学习的话,高一高二考完合格考后,大家的3门选考科目,和统考的语数外,会因为之前学的难度和深度不够,同样的知识章节,不得不再按选科与统考的标准重学一遍。这就会给大家后面带来太大负担。反之,高一就按等级考与统考的要求去教去学,那后面的学习和考试不受影响,合格考考起来,也是小菜一碟。拿到更多A,后面申请“三位一体”招生也更有优势。
3 老师也要按合格考、等级考去分级吗?
同一个老师,同一种风格
如果从高一起就按等级考的高标准去教学的话,那老师也自然不需要去分教合格考地理的老师、教等级考地理的老师了。
还有一个好处是,大家不需要因为换老师,再来重新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与好几个老师去重新建立联结了。本来高中三年,应付这么多考试时间就很紧张,自然不应无端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4 走班引起大混乱怎么办?
大部分固定,小部分走班
7选3有35种组合,6选3有20种组合,没有哪个学校能在一个年级办这么多班,完全“走班制”也不现实,像大学一样,不同的课要到不同教室上,每个课程班上的同学都不固定。确实容易走得很乱,甚至走着走着走散了,没人管了。
大改容易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原有的行政班管理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学生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班主任,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一两科要走出这个教室去学,不过我相信大家的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这点小变化毫无问题。
5 生涯规划应该怎么做?
选科第一重要的还是成绩
高一结束就要选科,选得好不好,还会影响填志愿。新高考把选择前置后,很多人会感到焦虑,害怕选不好。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案,就是把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新高考仍然是考分录取,所以第一重要的还是成绩,选科时,要首选自己最擅长、分数加权最高的科目。学校会有三次大型的学业水平考试,这个成绩可以帮助大家进行选科判断。一般来说,考得好的大多就是你的特长、爱好,就算发生了冲突,也只是少数情况,不会存在大面积的冲突。
其次,大家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去认识每种学科,再对应到大学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虽然有的大学专业会对学科选择有所限制,不过也不用过分纠结,毕竟现在看来只有像“985”一类的重点大学的专业限制才比较严格。
6 如何增加自己考好大学的竞争力?
坚持自己的学科特长
从其他地区的新高考情况来看,赋分制会让各个学科出现一堆的满分和高分,大家分差不大,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竞争优势减小了。好在教育部在这里打了一个补丁,也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招生。三位一体就是合格考、高考加上大学自主考,三项考试分数各占不同的比例,得出一个最终分数,再择优录取。也就是说,你高考的分数可能只占60%,大学自主考就能占到30%,高校的话语权相当大。他们可以通过加深加难的学科考试,选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就在思考,对学生做一些外挂式的培养。也就是说,未来光靠高考不行了,你还得“开外挂”,在某些方面要比别人学得多、学得深,要坚持自己的学科特长。只要你做好选择,在合适的地方开开外挂,付出该有的努力就行。“田忌赛马”听起来好像很唬人,但如果我们手里拿的都是上马,也就不必死盯着别人会出什么马了。
“不敢选”病房
兴趣科目排名不高
姓名:小D
学校:湖北某普通高中
年级:高一
病历:
我很喜欢理科,背化学方程式和生物结构之类的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也喜欢做题,即使有时候上课不听老师讲,靠自学也能考得不错。对文科的政治历史就不太感兴趣了,背起来很累而且感觉没什么用,不过地理我还挺喜欢的,要是以后能学地图方面的专业也不错。
成绩的话,全年级1500多人,化学生物我排200多名,物理300多,历史30多,政治100多,地理400多。
我一开始想选全理或者生化地,不过听别人说以后的物理和地理都超级难,只有学霸才会这样选,加上我数学不好,怕之后顾不过来。而且高考不是看试卷分而是排名赋分,我怕对手太强竞争太大拿不到高分。所以现在超级纠结,有想选的科目又不敢选,我是不是应该为了拿到更高的赋分而选择其他科目呢?
诊疗报告:学科优势不突出优先考虑兴趣
一次考试是不足以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在学科优势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兴趣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另外的学科还不喜欢的话,选了之后学起来是很痛苦、很难持续的,更不用说还要深度学习,建立个人的学科优势了。因此,小D首先应该排除掉不喜欢的政治、历史,然后在化学、生物、地理、物理中做选择。
很多同学觉得物理太难而不敢选,然而,根据2018年《教育部指引》中专业类的选考要求,选考物理可报考95.7%的专业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最后,“赋分”是看你在总体考生中所处的水平,考前无法保证哪个科目100%能拿到更高的赋分,所以不能功利性地去选,去回避。充分了解自身优势、设置目标后,努力学习,发挥潜能,才是通往好大学的重要保障。
“不能选”病房
个人志趣与学校推荐不一致
姓名:小L
学校:山东某普通高中
年级:高一
病历:
我跟我表姐在同一所学校,她比我大一级。之前学校组织他们进行选科,统计了全校各种选科组合的人数之后,才开始规划分班。本来我表姐是实验班的(也就是尖子班),选科选了史化地,结果后来被编到了另一个普通班里。实验班只要纯文科或者纯理科的学生,有些人数少的选科组合还会被强行取消重选。
我现在的班级也是实验班,但听班主任的意思之后会编成纯理科班,而且还总给我们“洗脑”,说往年学理科的人多所以选这三门老师教得更好,还说选杂科(非理化生或政史地)的种种不好。
我觉得物理很难,本来想选化学、生物和政治,但上一级就没有这种组合,我担心我们这届也不会有。感觉很迷茫,我该为了留在实验班而去选择并不擅长的物理吗?
诊疗报告:以个人的学科能力为核心
如果学校要求实验班必须全文或全理,我个人不推荐史地政的纯文科组合。政史地三科的专业覆盖率分别为34.4%-36 .6%,相较于物化生的62 .4%-95 7%,专业选择严重受限,不少大学专业要求必须搭一门理科。
你要根据自身情况考量,以你个人的能力是否能够驾驭全理的学科组合,如果不能,我个人建议不要留恋实验班,一定要考虑最后的赋分,你在选考科目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你最终的分数,如果驾驭不了会非常吃亏。
选科不能只听某人说,必须找出自己的优势科目,思考喜欢的专业,参考上一年度高校公布的选考要求,再结合专业覆盖率,权衡适合你的最优组合。
1 不同科目应该区别对待吗?
高一时,每一科都是主科
不同于以往文理分科,高一下学期各个学校已经完成了文理分流,明确了后面两年半学文还是学理。现在为了让大家在6选3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心意,更加慎重,往往要到高一结束才会确定选考科目。而且大多是文理兼有组合,极少纯文、纯理组合。所以在没有定下选考科目之前,老师应该把所有学科都按主科的标准来教,学生也应该把每一科按照主科的要求来学。这样就不至于选科后才发现,前面某科的基础还没有打好。
2 合格考與等级考要求不同,如何统一?
就按等级考的标准去学习
新高考分为合格考、等级考、高考统考三种考试,合格考要求较低,9门或10门(包括技术的地区)都要考试,等级考、高考统考会考到合格考中的6门,难度更高。如果按照合格考的低标准去学习的话,高一高二考完合格考后,大家的3门选考科目,和统考的语数外,会因为之前学的难度和深度不够,同样的知识章节,不得不再按选科与统考的标准重学一遍。这就会给大家后面带来太大负担。反之,高一就按等级考与统考的要求去教去学,那后面的学习和考试不受影响,合格考考起来,也是小菜一碟。拿到更多A,后面申请“三位一体”招生也更有优势。
3 老师也要按合格考、等级考去分级吗?
同一个老师,同一种风格
如果从高一起就按等级考的高标准去教学的话,那老师也自然不需要去分教合格考地理的老师、教等级考地理的老师了。
还有一个好处是,大家不需要因为换老师,再来重新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与好几个老师去重新建立联结了。本来高中三年,应付这么多考试时间就很紧张,自然不应无端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4 走班引起大混乱怎么办?
大部分固定,小部分走班
7选3有35种组合,6选3有20种组合,没有哪个学校能在一个年级办这么多班,完全“走班制”也不现实,像大学一样,不同的课要到不同教室上,每个课程班上的同学都不固定。确实容易走得很乱,甚至走着走着走散了,没人管了。
大改容易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原有的行政班管理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学生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班主任,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有一两科要走出这个教室去学,不过我相信大家的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这点小变化毫无问题。
5 生涯规划应该怎么做?
选科第一重要的还是成绩
高一结束就要选科,选得好不好,还会影响填志愿。新高考把选择前置后,很多人会感到焦虑,害怕选不好。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案,就是把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新高考仍然是考分录取,所以第一重要的还是成绩,选科时,要首选自己最擅长、分数加权最高的科目。学校会有三次大型的学业水平考试,这个成绩可以帮助大家进行选科判断。一般来说,考得好的大多就是你的特长、爱好,就算发生了冲突,也只是少数情况,不会存在大面积的冲突。
其次,大家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去认识每种学科,再对应到大学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虽然有的大学专业会对学科选择有所限制,不过也不用过分纠结,毕竟现在看来只有像“985”一类的重点大学的专业限制才比较严格。
6 如何增加自己考好大学的竞争力?
坚持自己的学科特长
从其他地区的新高考情况来看,赋分制会让各个学科出现一堆的满分和高分,大家分差不大,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竞争优势减小了。好在教育部在这里打了一个补丁,也就是所谓的“三位一体”招生。三位一体就是合格考、高考加上大学自主考,三项考试分数各占不同的比例,得出一个最终分数,再择优录取。也就是说,你高考的分数可能只占60%,大学自主考就能占到30%,高校的话语权相当大。他们可以通过加深加难的学科考试,选拔出自己需要的人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就在思考,对学生做一些外挂式的培养。也就是说,未来光靠高考不行了,你还得“开外挂”,在某些方面要比别人学得多、学得深,要坚持自己的学科特长。只要你做好选择,在合适的地方开开外挂,付出该有的努力就行。“田忌赛马”听起来好像很唬人,但如果我们手里拿的都是上马,也就不必死盯着别人会出什么马了。
“不敢选”病房
兴趣科目排名不高
姓名:小D
学校:湖北某普通高中
年级:高一
病历:
我很喜欢理科,背化学方程式和生物结构之类的对我来说小菜一碟,也喜欢做题,即使有时候上课不听老师讲,靠自学也能考得不错。对文科的政治历史就不太感兴趣了,背起来很累而且感觉没什么用,不过地理我还挺喜欢的,要是以后能学地图方面的专业也不错。
成绩的话,全年级1500多人,化学生物我排200多名,物理300多,历史30多,政治100多,地理400多。
我一开始想选全理或者生化地,不过听别人说以后的物理和地理都超级难,只有学霸才会这样选,加上我数学不好,怕之后顾不过来。而且高考不是看试卷分而是排名赋分,我怕对手太强竞争太大拿不到高分。所以现在超级纠结,有想选的科目又不敢选,我是不是应该为了拿到更高的赋分而选择其他科目呢?
诊疗报告:学科优势不突出优先考虑兴趣
一次考试是不足以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在学科优势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兴趣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另外的学科还不喜欢的话,选了之后学起来是很痛苦、很难持续的,更不用说还要深度学习,建立个人的学科优势了。因此,小D首先应该排除掉不喜欢的政治、历史,然后在化学、生物、地理、物理中做选择。
很多同学觉得物理太难而不敢选,然而,根据2018年《教育部指引》中专业类的选考要求,选考物理可报考95.7%的专业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最后,“赋分”是看你在总体考生中所处的水平,考前无法保证哪个科目100%能拿到更高的赋分,所以不能功利性地去选,去回避。充分了解自身优势、设置目标后,努力学习,发挥潜能,才是通往好大学的重要保障。
“不能选”病房
个人志趣与学校推荐不一致
姓名:小L
学校:山东某普通高中
年级:高一
病历:
我跟我表姐在同一所学校,她比我大一级。之前学校组织他们进行选科,统计了全校各种选科组合的人数之后,才开始规划分班。本来我表姐是实验班的(也就是尖子班),选科选了史化地,结果后来被编到了另一个普通班里。实验班只要纯文科或者纯理科的学生,有些人数少的选科组合还会被强行取消重选。
我现在的班级也是实验班,但听班主任的意思之后会编成纯理科班,而且还总给我们“洗脑”,说往年学理科的人多所以选这三门老师教得更好,还说选杂科(非理化生或政史地)的种种不好。
我觉得物理很难,本来想选化学、生物和政治,但上一级就没有这种组合,我担心我们这届也不会有。感觉很迷茫,我该为了留在实验班而去选择并不擅长的物理吗?
诊疗报告:以个人的学科能力为核心
如果学校要求实验班必须全文或全理,我个人不推荐史地政的纯文科组合。政史地三科的专业覆盖率分别为34.4%-36 .6%,相较于物化生的62 .4%-95 7%,专业选择严重受限,不少大学专业要求必须搭一门理科。
你要根据自身情况考量,以你个人的能力是否能够驾驭全理的学科组合,如果不能,我个人建议不要留恋实验班,一定要考虑最后的赋分,你在选考科目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你最终的分数,如果驾驭不了会非常吃亏。
选科不能只听某人说,必须找出自己的优势科目,思考喜欢的专业,参考上一年度高校公布的选考要求,再结合专业覆盖率,权衡适合你的最优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