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时间”的有效利用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知识内容极其丰富,然而目前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时间又是有限的,除了有效利用整块的课堂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零散的“小时间”,并让这些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价值与功效。要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时间”;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00-00
  小学科学教学中包含的知识十分丰富,有天文的,地理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这些知识延伸开来,其中每一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终其一生都学不完。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可以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对身边的一切蕴含科学、科技特色的知识充满了无穷的求知欲,科学课程的学习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时间又是有限的,根据国家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开展的科学课程是从3—6年级开始的,且由于每周总课时的影响,一般学校3—6年级每个班每周只能排两节科学课,这两节科学课,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对于广博的科学知识学习的愿望,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略知皮毛。
  而科学知识的掌握又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长期工程。针对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重这一现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更好、更多地掌握科学知识,除了有效利用整块的课堂时间,也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零散“小时间”,让这些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价值与功效。
  一、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小时间”从何而来?
  “小时间”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而提出的,因为它不是整块的时间,比较零散、短暂,而且很不连贯。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相比,“小时间”并不为教师们重视,时常被忽略掉。“小时间”可能是早晨学生提前到校的时间,也可能是学生午餐后的半小时,或者每天预备铃与正式铃之间的几十秒,或是课堂上挤出的几分钟,还有可能是傍晚放学前的十几分钟。
  这些时间需要科学的安排与调动,要让学生感觉挤得自然、合理,切不能有紧张、慌乱,增加负担的感觉,要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使有效利用“小时间”最终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充分利用“小时间”,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从而把科学学习的智慧种植在孩子的举止里、谈吐间,最终浸润在孩子的性格里,使小学生将自觉学习科学知识视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乐于接受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小时间”如何有效利用?
  (一)培养学生“科学根植于生活”的意识
  要想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好“小时间”,首先得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小时间”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生活、学习乃至于今后工作的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还可以经常跟学生说:“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之外,其余任何的课余时间都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因为我们学习、生活的每分每秒都可以联系到科学知识,运用到所学的科学知识。”
  例: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现在老师在这里跟你们上课,我的声音你们能听见吗?我身体的哪个器官发出声音?我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并最后答出:是声带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师接着问:你们是怎样听到我发出的声音的?
  学生答:声音产生后,通过空气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然后我们的耳廓把声波反射进耳道,又通过耳鼓膜的振动接收到声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任何物体发出声音以及我们听到声音跟上述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这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包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这时,教师可以接着启发学生:同学们一讲到科学知识,大家先别往远处想,在我们现在的教室里,就可以有许多我们可以探讨的或者是学过的科学知识,比如“教室里有这么多的灯,这些灯能让你联想到哪些科学知识呢”?学生们纷纷说:“想到以前的灯丝都是钨丝做的;想到现在的灯大多是节能灯;想到以前学过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想到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引导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身边教室里的灯都能引发我们想到了以前学过的这么多的科学知识,是不是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啊?学生们纷纷点头赞同。
  (二)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小时间
  学生在校内外的各种“小时间”即零散时间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早晨学生提前到校的时间,每天5、6次的课间10分钟时间,学校或者家委会组织的各种参观、社会实践、冬令营、夏令营活动,以及孩子们平时在家里的零散时间等等。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合理利用这些时间的意识,大部分的“小时间”都在孩子们的“不经意”“不作为”间溜走。如果能把这部分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能让学生在一种文明的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为积累课外知识,把课外和课内的知识结合起来提供可能。
  我们教师应该合理地帮助学生梳理“小时间”,并且加以引导,提供条件并及时总结,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利用好这些小时间的好处及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养成一有这些“小时间”出现,就马上想到利用起来学习的好习惯。
  (三)明确学生在各个“小时间”内开展的学习主题
  在认识到这些“小时间”的重要性后,教师的正确引导很重要。我们应当对不同时段的“小时间”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引导计划,从而引导并安排学生进行不同门类的科学知识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科学课外读物;然后,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提供专门展示课外阅读的平台。一般来说,对于科学书籍的阅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第二阶段细读,要能理解主要内容。对于精彩内容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书笔记,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要能和自己以前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科学知识里的一些规律和名词,如什么叫恒星、行星、卫星,太阳系大家族有哪些行星等简单的科学知识。   其次,要给学生明确探究的主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1)日食怎样形成?(2)小鸟为何撞飞机?(3)打雷闪电时为什么不要站在大树、屋檐下?(4)2008年南方冰雪电线杆为什么会倒掉?(5)街道旁的路灯是串联的吗?等等。
  最后,还要及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的其它一些科学现象进行调查了解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发现与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知道,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探索,人类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不断进步。而有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分每秒,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不断发现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有效利用“小时间”的尝试与成效
  调动学生利用“小时间”来学习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见效的,怎样才能使利用“小时间”成为习惯,又怎样才能检验学生利用“小时间”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同时,学校生活中可以挤出这样的“小时间”吗?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小学科学课每周是两节,并且一般是两节连上,因此我们在第二节科学课快要结束前的十五分钟让所有学生在教室里静静地进行科学日记练习,不限字数,自由发挥,记录这一周在平时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新学到的科学知识,或者是学到的科学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新发现,或者是关于科学方面的质疑等等内容。学生写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写,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追求一种充满书卷气息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活方式。十五分钟后,教师把文章张贴在教室黑板一角,用自己的文章教学生选材、表达。对于学生们的优秀作品或有明显进步的作品,除了利用下次科学课的时间读给同学们听以外,还张贴在科学教室外走廊的橱窗里进行展示,月底还会把精品文章推荐、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这些文字记录着学生们在生活中科学实践和观察的点滴故事,是他们成长的见证。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都装订成册,每个孩子都很珍惜,这对他们今后更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刚开始尝试时,我们用任教的五年级一个班做实验。第一次写的时候,直到十五分钟结束还有很多学生只写了几个字,大部分学生只写了四、五十个字,能够通顺并流畅表达的孩子微乎其微。很多学生觉得“不知道写什么”、“不想写”、“不会写”。学期末,笔者又做了一项具体的统计,十五分钟结束时,有2/3以上的学生已经写完了,一般在150-250字不等,甚至有人超过了300个字,而且表达流畅,其中一半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写出来。至于那些没有写完的学生,还有一些是因为“想说的太多了,需要带回家继续写”。大部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有了明显的进步。而这样的收获并不是利用大块大块的时间获得的,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十五分钟。事实上,十五分钟之外,学生也有很多的锻炼。他们要仔细观察并学习这一周跟科学有关的知识,阅读书籍,并进行科学实践等等,他们要思考什么更值得去学习,他们要在头脑中删选许多珍贵的细节,他们还会在读课外书的时候留心别人是怎样表达的,并且怎样把所学的科学知识活学活用……
  总之,利用“小时间”学习科学知识是对整块的科学课堂学习的补充,它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尝试。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长期重视利用“小时间”,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
  责任编辑:石萍
其他文献
期刊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中重要的“营养剂”,对于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都有重要意义。江苏是红色资源极为丰富的一个省份,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和遗址1710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6家。在江苏这一片红色的热土上,涌现出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等党的领导人,孕育了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和淮海战役精神这“四大红色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应积极挖掘红
介绍了大型导管架的预制、秤重、拖运,强调了海上就位应采取的措施.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PSE)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3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者采用PSE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W和术后12W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用彩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能将以往在较高部位及危害部位无法施药的缺陷打破,基本上不会受到干旱或降雨天气的影响,且外界干扰性极低。同时,此项技术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不会对环境
摘要:反思当今教育现状,回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教育需要在人本关怀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全面的造就。语言教学应该从语言学习的特点出发,协同教育“以人为本”和“科学主义”,在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中推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语言教学;以人为本;科学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3-0069-03  清代龚自珍在《病梅馆记》的文
一大早,小蜜蜂收到了午时花和紫茉莉的请柬,邀请她去赴宴。小蜜蜂梳妆打扮了一番,就上路了。喔喔喔,大公鸡在报晓,叽叽喳喳,百灵鸟在唱歌。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里,喜欢热闹的牵牛花吹着
在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进程中,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已经迈入全面推广阶段。文章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为核心,简要阐述了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使用要点,并对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推广
乳腺癌是妇女的高发肿瘤,据调查统计显示,它已占到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对早期无淋巴转移的乳腺手术五年生存率己达80%以上,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乳
肺曲霉菌病是少见且极易被误诊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通常将本病分为曲霉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3种类型。近年来,随着骨髓移植、器官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