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仰:用镜头寻找老去的真相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t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长的告别
   周仰小时候是由外婆带大的,直到上大学之后,她和外婆见面的时间才日渐稀少。2009 年,她考上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暑假的时候来到外婆家,她突然就被外婆衰老的状况震惊了——她几乎每天都要问周仰,你是哪天的飞机?有没有小伙伴跟你一起去?
   外婆其实早已经老去,从印染厂退休后,因为腿脚不便很少出门。外婆曾将年轻时做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的花样交给周仰,厚厚两大本,每一页都用硫酸纸小心保护。那时,外婆设计的很多图样获得过全国大奖,产品远销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但她晚年的全部生活,都局限在几十平方米的家中。再后来,家人突然发现外婆的记性越来越差,她认不出子女,眼神越来越茫然,吃饭时忘记嘴里已经嚼着一口饭,或者反复洗脸。
   周仰的外婆一直到去世都没有确诊阿尔茨海默病,这种脑部的缓慢退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任何药剂都无济于事。她的家庭也不知处理病症的正确方式。相当长的时间里,周仰的母亲都陷在无力感中,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失去生活的能力。有一天晚上外婆从床上摔下来,因为家里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去照料她,母亲只好将外婆送到养老院。
   直到现在,周仰还可以回忆起去外婆居住的养老院探望时的那种空洞感。作为外公外婆的独女,母亲必然每日探访,周仰则隔天去看她。她们会把带去的香蕉或蛋糕一口一口喂给外婆,然后用刻意的欢快的语气说些家常。而外婆大多时候并不会回应。
   每次去看外婆,周仰都坐立不安,无力感几乎把她吞噬,于是她开始在每次探望时带上相机。相机成了她忍受不安的法宝。不久之后,母亲也开始在周仰不去的日子里为外婆拍照。某种程度上,她们把摄影當成一个疗法,一个让她们逃离无力感的出口。至少,带着相机,或者母亲的手机,她们便有理由可以去吸引外婆的注意。有时候外婆甚至足够清醒,能给她们一个微笑。
   外婆卧床两年了,尽管除了失去的记忆,健康并无大碍,周仰的潜意识中却总是担忧,如果在国外待得太久,很可能被家中急事召回。2013 年夏天,当她终于决定离开上海几个月,戏剧化的情况便真的发生了。一个月中,她不得不两次飞越欧亚大陆。她看到外婆在特护病房中,身体承受着痛苦,更加剧了笼罩家庭的沉重感。最后,外婆病情反复而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直到外婆走后很久,周仰才开始整理外婆的照片。整理也是回忆的过程,周仰好像重新经历了一次和外婆漫长的告别。这本《漫长的告别》的摄影集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于 2018 年 3 月出版。书稿整理完毕的那一天,周仰始终有一个疑问在心中难以释怀:“难道我老了也是这个样子吗?”
  告别的另一种可能
   当周仰将镜头对准更多的老人,她发现告别还有不一样的可能。
   在英国读书时,她就看到,有些老年人的生活和想象中不太一样,他们穿着时髦,还会上街游行。英国有一个“退休人士议会”,其实就是退休人士自己组织起来,每年到英国的一个叫作布莱克浦的地方去开会。在大会之前,来自英国各地的老年人团队,会带着旗帜过来,然后汇聚到一个大厅当中,去表达各种各样的诉求。当时英国也在考虑推迟退休年龄,所以他们也在讨论推迟退休是好还是不好。他们也会讨论养老院虐待老人该怎么办等等。这些议题都是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周仰在英国读的是报道摄影专业,毕业作品她自然地想到了用影像去探讨“衰老”这个话题。她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些不一样的生活。周仰把其中一组照片取名为《如何变老》。她期待的老年生活应该像哲学家伯纳德·罗素所写:“人最后就像小河进入大海一样,非常平静,没有痛苦。”
   她在伦敦一幢老年公寓找到大部分拍摄对象。在那里,她一不小心就会扑空。她发现每一位老人的生活都排得满满当当,有的经营着玩具店,有的书架上贴满了写有待做事项的便签条,她必须提前约好拍摄和访谈的时间。
   一位老太太已经90多岁了,曾经是BBC一位有名的演员,虽然她不再出镜演出,但还是会去做很多配音工作。她说:“只要BBC打电话来说‘我们派车来接你了’,我就会立刻跳上车,因为我随时准备去接受新的冒险。”
   周仰准备了一系列的问题,她最关心的一个就是他们是否害怕老去,她很迫切地希望找到心中的那个答案。当周仰问:“你们恐惧吗?” 86 岁的玛格丽特说了一句话:“恐惧不能改变我们都要变老的事实,所以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当中去。”
   这些老人毫不忌讳地谈论死亡。周仰的镜头里,选择和年轻人一起读大学的 76 岁老人说,年龄意味着智慧。岁月让她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也让她更能享受生活。
   88 岁仍在工作的精神科医生,把年龄看作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她告诉周仰,年龄让她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人们普遍对年轻人有质疑,更愿意对老年人打开心扉。
   这都是周仰过去从未想到的状况,“原来老可以是一件好事。”
  如何优雅地老去
   回国后,周仰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的外聘摄影课程教师。没课的时候,她在上海的日托中心、老年大学、公园、咖啡馆和酒吧找到了更多老人,希望用镜头打破人们对衰老的固有认识,至少能意识到老去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城市,上海老人的生态也非常多样。周仰延续了英国的做法,希望到一些老人家中去进行一对一的采访。这个叫《如何变老》的项目受到了腾讯“谷雨”计划的支持,2017年重阳节的时候在“活着”栏目发布。
   周仰发现,很多人在退休之后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乐趣。比如 80 岁的邵津骅老人,年轻的时候是船舶工程师,退休之后不能再造真正的大轮船了,所以他开始改造船模。所有材料都是自己做的,包括马达。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去公园的小河里放他的船模。
   85 岁的顾如梅老人,年轻的时候在工厂当女工。她一直很喜欢文艺,等到退休之后就去报了老年大学的写作班,然后写了自传出版,记录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她每星期还会在家里办写作沙龙。
   有一些人在退休后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也有一些人过着一种退而不休的生活。94岁的指挥家曹鹏说,退休之后能更加投入到音乐中了,因为之前还必须做一些行政工作,而现在则可以更加专心于音乐。他目前是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指挥,也致力于“天使之音”沙龙,用音乐帮助自闭症儿童。不久前,曹鹏带领交响乐团从罗马回来的飞机遇到了延误,他们在罗马机场进行了快闪演出,演奏的是《我的祖国》。这段视频走红网络,他也成了红人。曹鹏说,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和年轻人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和音乐在一起”。
   周仰对于老年的状态有了更多了解。她觉得,过去媒体对老年群体的描述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贫困”“留守”的苦情报道,要么是七八十岁还在跑马拉松、做极限运动的特例。真正多数的、每天可能遇到的情况,却鲜少被呈现。她不打算给出老年人应该如何的结论,而是给出各种可能性。她也希望和她一样的年轻人看过之后,能够减少一些对于老去的恐惧。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又是一年重阳节,此时的你身在何处,是陪伴在父母身边吗?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世世代代的人民,更是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  我已长大,您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您仍然康健——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与此。然而,事实上却是我在慢慢长大,您在慢慢老去,而且终有一日会永远离开……  世上什么都可以等,唯独孝敬不能等。父母
期刊
神似章子怡,演艺事业却并不顺利   童瑶出生在昆明,是典型的学霸。2002年,本来学舞蹈的她,因为腰部受伤而报考表演,中戏与北影同时录取了她。   作为王志文粉丝,了解到他是中戏的台词老师后,她便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毫不犹豫地去中戏就读。考入第一年,童瑶就参演年代传奇剧《林海雪原》,饰演卫生员白茹,其清新脱俗的气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因为神似章子怡,而被称为“小章子怡”。因为两人长得  太像,还发生过把
期刊
我常常和学生说这句奇怪的话:“因为麻烦,所以做吧。”“因为麻烦,所以作罢”才是符合正常逻辑的说法,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觉得“啊,真麻烦”,所以才要去做。   比如写感谢信、打招呼、擦洒在地板上的水、为厕所换一卷新手纸等事,正因为你觉得麻烦,才应马上去做。   这些事虽然做起来非常简单,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却也是我们很难去做的事。因为我们天生就爱偷懒,还因为我们从未在做完麻烦事后体验到“小小的幸
期刊
去年夏天,我曾参加过一位同学的婚礼。婚礼上有一个环节,是新娘的父亲上台讲话。这位父亲说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看到女儿出嫁,作为父亲我自然替她高兴。但是,更令我高兴的,是我自己的父母也来到婚礼现场。虽然他们已经80多岁了,但看到他们精神矍铄,而且能够见证我女儿的婚礼,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刚刚上台之前,我有点紧张,这时妈妈竟然把一块喜糖递给我,告诉我吃点糖,不紧张。在那一刻,我觉得有爸妈在,
期刊
“最穷影帝”与美女演员裸婚   2007年8月,军旅爱情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四川成都开机,富大龙饰演双臂截肢的男一号。7月26日,饶敏莉来剧组探望一位朋友,被富大龙演戏的画面震撼了。饶敏莉好奇地问:“很多人拍这种镜头都找残疾人当替身,你是怎么做到的?”   富大龙一笑,说:“接到剧本那天起,我就开始体验无臂生活,一天天练下来,总算与角色贴近了。”专注事业的男人最可爱,饶敏莉对他顿生好感……  
期刊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   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
期刊
考核场上初见钟情   2008年12月,90后湖北荆门女孩李诗佳,从湖南一所高校报名参军。在众多应征者中,性格豁达、身体结实的她,点亮了几个接兵干部的挑剔眼睛。由于父母工作原因,李诗佳一出生就被送到乡下外婆家。农村的广阔天地,给了她风一般自由的童年,也悄然埋下爱军习武的种子。经过几年专业体育训练,李诗佳凭借过硬的素质,叩开国家级反恐力量——武警“猎鹰突击队”的大门。经过凤凰涅槃般的蜕变,李诗佳通过
期刊
师生恋的完美结局  2009年刘文超考上吉林大学,因优异 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毕业后尝试做过很多工作,最终选择做一名公务员考试培训讲师。2018年8月,刘文超来到杭州发展。虽说事业上风生水起,但刘文超在感情上却不顺利,迟迟没找到女朋友,可把家里人急坏了。朋友甚至打趣地说:“你直播课讲得那么好,又有14万粉丝,不如看看哪个女粉丝和你有缘,娶了算啦。”刘文超总是笑笑不说话,对他来说,爱情顺其自然就好,
期刊
拒绝“潜规则”  家住广东省某市的周盈,2007年8月入职该市一家机械制造公司。2015年9月初,周盈与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周盈在公司做装配工,得到领导和职工的一致认可,在流水线上一干就是近十年。  2017年4月上旬,新上任的公司副职领导王勤找周盈谈话,他首先对周盈一贯的工作表现予以充分肯定,然后关切地说:“你长得这么漂亮,又是资深员工,还在流水线干装配的粗活,我心里怪不落忍的。”王
期刊
战友救人牺牲,他承诺替战友尽孝   1996年10月,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青年廖良开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青岛海军某新兵训练基地,他遇见了来自吉林省桦甸市大营村的新兵刘继强。两人一见如故,亲如兄弟。   半年后,新兵训练结束,廖良开和刘继强一同被分配到了辽宁葫芦岛海军某部。廖良开被分到勤务连当了一名文书。刘继强被分到试验船大队当了一名操舵兵。虽然他们被分到了不同岗位,但关系并没有因此疏远。两人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