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逼出来的生态农业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巴是一个拉丁美洲的小国家,但它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都市居民吃的蔬菜、餐桌上的米饭,75%来自方圆十公里内的农地。当前,有机农业在全世界蔚为风潮,而古巴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气候变迁日益严重、石油等资源紧缺的今天,古巴用多样化的耕作方式,为全世界提供另类的粮食新解。
  经济制裁,古巴意外走出农业新路
  古巴农业现在很少使用农药化肥,“在古巴,要买农药化肥只能在黑市买,而且还很难找!”不过,古巴引以为傲的生态农业,其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展开。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在1993年以前,他们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一样奉行“绿色革命”,以大量的农药化肥换取产量,“绿色革命”技术在使农业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经济和生态成本较高。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古巴对外贸易往来大幅减少,再加上美国对古巴展开新一轮经济制裁,禁止石油、各种物资外运,等同宣告了古巴机械化农业的死刑。之后古巴的块茎类作物产量下滑了96%、水稻产量重挫六成,古巴的工业化农业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应对危机,古巴政府不得不思索另一条路,开始了工业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
  1993年,古巴开始“复古”农业,学习不用农药化肥、大型农机,以传统牛只、人力耕作,农园除了种菜,还畜养各式各样的牲畜,自家门口就是堆肥场。在1993年前,古巴使用牛犁的农民大概只有七八十个,现在几乎每个村落都有牛。牛除了是重要耕作伙伴,粪便还是田里最佳的肥料来源,自然界中各种昆虫则是农民的好帮手。
  古巴政府确立“生态农业”政策后,各个大学开始进行天敌防治研究,还协助农民田间交流,分享保种、抓害虫心得。经过一连串农业改革,目前古巴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达到六成以上。
  古巴的农业政策并不强调“有机认证”,昂贵的有机认证食物,通常会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取外汇,国内则以“生态农业”为标准,让每个人都买得起干净健康的食物。
  古巴的生态农业也不等于零化肥,有些农民认为适当的化肥可能有助于生产,但由于政府限制化肥农药买卖,农民只能在黑市交易,只是有些连黑市都买不到。
  75%都市人自给自足
  除了生态农业,来到古巴,你可能还会看到高级的华楼大厦前,种着一排排蔬菜、玉米、花卉,每块土地至少种了20个种类的蔬菜。在其他国家,这可能是个别都市人的休闲娱乐,但在古巴却是随处可见的景象。
  古巴政府将都市周围五公里定为城市农业区,十公里定为郊区农业区,全面禁止农药化肥,都市居民可以到这里买菜,若有兴趣也可在自家门口种菜,食物里程很短。有些农民甚至会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自制储水系统,实现自给自足的循环型农业。来到古巴的人都会就被古巴人感染,感觉一定要好好利用住宅附近每一块土地种菜。
  这种精细且多样化的种植,让古巴就算面临剧烈的气候变迁,作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保有一定的粮食自给率。这些都市的零碎土地,也成为许多妇女的经济来源,他们种植花卉到市场换取现金。让人奇怪的是,很多花园旁种着一株株玉米,古巴人解释说,这是因为用玉米把害虫喂饱,它们就不会来吃其他作物了。
  古巴生态农业同样面临挑战
  古巴的农业面临着人力短缺的问题。古巴国土约有十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都是可耕地,实际种植面积约有500万公顷,不过农业从业人口却只有9%。
  特别的是,在古巴从事农业的收入,比公务员还要高出2-3倍,即使收入高,仍然无法吸引年轻人种田,这主要是因为种田实在太辛苦。古巴人才济济,拉丁美洲有10%的科学家来自古巴,许多年轻人就算从农业相关科系毕业,也可能选择其他职业。
  此外,古巴农民得向政府缴农作物,换取票券,才能买到剪刀、雨鞋等,就连种子都得向特定机关购买;古巴国营土地比例虽然降低到20%,但政府仍坚信大型合作社共产制度,个体户农民得不到任何资源,只能依靠团体协助,大大垫高从农门槛。
  虽然古巴的生态农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作为全球唯一一个经历能源危机且成功转换农业政策的国家,古巴的生态农业的确值得借鉴。
  古巴在经历了危机初期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之后,在化肥、农药、能源等使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农产品的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特别是根茎类农产品和新鲜蔬菜的产量已经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到20世纪末,古巴农业成功地实现了由工业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可以预期,古巴农业未来将沿着可持续农业的方向继续前进。
  古巴的实践为可持续农业模式提供了许多新思想,这种新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的目标是环境友好、经济可行和社会公平。这种适应当地条件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的逐渐引入,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使农业产量获得了适度但稳定的增长。
  古巴依靠自力更生、小农场和可持续农业技术,成功地克服了粮食危机,证明了生态农业等形态的可持续农业确实能够养活一个国家,从而也为工业化农业与替代农业之间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例证。
其他文献
江西省乐平市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区域,全境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属鄱阳湖平原低丘陵地带,境内一江七河,沿岸土地疏松、肥沃,非常适宜蔬菜作物生长。近年来,乐平举全市之力实施“兴菜富民”战略,按照“纵抓产业、横抓市场、龙头带动、科技支撑、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围绕打造高品位“江南菜乡”的目标,努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蔬菜产销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长足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
期刊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和农产品加工局分别于4月12日至24日,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连续举办了2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训班。培训班以“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题,围绕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和休闲农业发展政策,休闲农业创意设计、信贷融资和营销推介等重大问题进行培训研讨。两期培训班共培训省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人员37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局长183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向实践学习  
期刊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上海调研时指出,要将农业金融保险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新增长点,坚持服务“三农”,推动实现产业发展、政府满意、农民得实惠。  张桃林在听取了农业保险公司业务开展、险种覆盖、产品创新等情况汇报,观看了能繁母猪保险理赔全程模拟演示后,对上海市农业保险业坚持微利经营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上海农业保险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迫
期刊
5月6日,农业部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培训班。今年起农业部将把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统一起来,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后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进一步完善教育培养、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工作制度,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国务院5月11日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意见》明确了三点原则。一是积极推动。积极协调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二是逐步规范。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要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创业活力,拓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领域;三是加强引导。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中前瞻性、苗头性、
期刊
5月6-7日,农业部在浙江省遂昌县召开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交流了试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研究提出了加快推进试点工作的任务措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首批10个试点省(市)、22个县已建成运营4000个益农信息社,已覆盖试点县行政村的60%以上,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
期刊
据传唐代《道藏》列出中华“九大仙草”,铁皮石斛位居榜首,超越了闻名遐迩的天山雪莲、冬虫夏草。5月13日至18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职院创意中心分会场,深圳人工种植的铁皮石斛惊艳亮相,与会宾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石斛鲜条、鲜汁,还可以将组培好的苗子带回自家种植。将来,这些铁皮石斛还会借助保鲜和干制技术以及文化创意,形成更丰富的产品样态。而这些,离不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文化创意
期刊
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到达,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因此,必须解决信息透明度、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信息采集的标准统一等多方面问题,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制度。  虽然“草莓农残超标致癌”已被权威检测结果和业内专家否定,但由于之前的不实信息流传甚广,导致多个主产区草莓滞销,价格大跌,农户遭受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因为奶价持续低迷,山东、陕西等地
期刊
时下资本下乡种地热情高涨,不管是房地产的,还是互联网的,形形色色的企业你追我赶进入农业。据农业部统计,近三年流入企业的承包地面积年均增速超过20%。然而,不是你有钱就能玩得转农业,“米饭好吃田难种”,下乡资本赔本的并不鲜见。  在东北某知名大米产地,一个老板讲起他的种地经历:两年前公司流转了5000亩地,当初设想,规模经营节本增效,肯定赚钱。没想到一种才知道不容易,人生地不熟,流转费比大户高出一截
期刊
为了进一步掌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日前,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调研组赴河南走访了2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等开展了多次座谈。农产品加工业正强力带动河南省实现由“中原粮仓”向“国人厨房”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农业大省向工业和经济强省跨越。现将调研结果刊出,以资从业者借鉴。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给人的最直接、最突出、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是,其发展呈现出集群化、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