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学习+事上磨炼”的长周期青年干部培养实践

来源 :冶金管理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lgsj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长钢以青年干部为主体,遵循认识规律,按照分批脱产系统学习、返岗应用、返校补充学习、再返岗实践的基本方法,开展了长周期的培训培养实践,有效提升了青年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了清晰的国有企业中层后备干部培养路径。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中作为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史料的选取与运用尤为重要。而历史数据作为常见的史料类型之一,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五大素养在德育层面的体现,正是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期刊
历史解释能力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之一,在高三教学中可以通过以题带点的方式,适当拓展知识面,从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教材中知识点,开拓一种全面的看历史的思路。本文以科举制下分卷制度的实施为例,探究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新途径。
期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青年干部人才,他们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青年干部研判时事的能力是一种对政治定力和勤政为民思想的实时考验,决定着对未来风险的评估和时局把握。我们在向东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东部都在学习什么?"——本研究结合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问题、新矛盾,以及贵阳市在全国城市发展水平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究通过整合干部选拔前的众智孵化空间,
"以人为本"是现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追求目标,也是教育领域不懈努力、乘风破浪的前进方向,但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人"的缺失,让历史课充斥着"无可奈何",趋向于"索然寡味",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且让历史教育失去理想与意义。而历史教育拥抱"人",能够架起一座"学生"与"知识"的连心桥,促成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也能够实现"历史"与"时事"的融汇,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价
期刊
尽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依旧为2011年版,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已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作为高中的奠基阶段,教师也应当重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自己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就如何在历史课堂涵育历史学科素养谈谈自己的刍荛之见。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期刊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面对世界经济危机、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流行、环境污染等各种全球性问题时,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基于此,中国政府在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解决当今的全球性问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期刊
法国历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认为:"每一个希望从事原创性历史研究的人,其初始装备除了普通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那种有助于文献的发现、理解和批判的知识。"[1]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历史解释的定义不谋而合,即"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期刊
人教版教科书和澳门试行版教科书虽然应用的地区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两个版本间的相互借鉴共同完善。本文以经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和澳门历史教材·试行版(以下简称"试行版")中国历史初一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例,重点从正文编排,史料取舍,环节设置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的编排进行对比,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教材提供
期刊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主要有人物画像、照片,历史遗迹、建筑、文物、地图、书影、艺术作品、影视剧照、漫画、图表等几种类型,因其能直观形象地记录历史事件中的真实片段,且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收到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图片的教学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