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重在预防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性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偏头痛),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身疾病近年来患病率迅速增加,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心身疾病占1/3以上。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早就提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均臻完善的状态。”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心身疾病有哪些呢?常见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偏头痛、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还有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它可来自个体、家庭、工作单位以及社会结构各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职能与地位的人均可体会到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如个人的不幸遭遇,恋爱、晋职、晋级受挫,社会地位的改变,如遭遗弃、受歧视等;家庭中人与人之间不和睦,不团结,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严重,或婚姻裂变,亲人重病或丧亡;或工作负担过重,角色冲突,缺乏劳逸的调节,或职业与自己的兴趣抱负不一致,或受处分挨批评等。这些不良的有害刺激则会导致不良情绪反应,如焦虑、紧张、抑郁、压抑、沮丧、愤怒、悲哀、恐惧等,并常出现回避行为。此外,不良应激因素造成的后果,还与个人的性格特点、应对能力以及应激因素的程度、突然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因素常从三个方面影响躯体疾病:①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康复维持着暂时的但较为直接的联系。②心理因素导致对疾病的医疗处置难以进行,如患者不配合治疗,不遵守医嘱等。③心理因素还常导致病人不愿承认或改正可能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不讲卫生等种种不良生活习惯。
  导致心身疾病的机体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个体生理素质存在对某种疾病的易罹患性。尽管精神刺激是多种多样的,但反应则根据个体而定,有些人可能以心血管为主,而另一些人可能以胃肠反应为主。②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关系。研究认为,具有积极进取、争强好胜、急躁、安排任务过多的所谓A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冠心病及发生心血管意外。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如嗜烟、暴饮暴食等)与许多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③社会、心理刺激因素,如经历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又缺乏有效的社会与家庭关心和支持,或人际关系障碍等,都会对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不利影响。
  那么,如何预防与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要动员全社会参加,而且在儿童时期就要予以重视。
  (2)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没有规律等,会使心身疾病的发病明显增多,因此需要采取心理、社会干预措施,转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3)完善社会支持体制,增强应对能力。__j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患者的应对能力增强,会使心身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低。
  (4)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加强危机干预。在社区和各医疗单位要重视开展心理咨询业务(包括热线电话咨询)。经验与实践证明,此项措施能有效地缓和心理、社会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应对能力,减轻痛苦,克服危机,对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5)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处置危机因素。如本人是A型性格之人,或双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者,应作为高血压、冠心病的重点预防对象。
  (6)保持平和心态,重视行为药物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戒怒慎思,心情愉快,并重视减肥和运动健身等,这对预防、治疗心身疾病意义重大。此外,精神药物如抗焦虑、抗忧郁药物的及时应用,对防治心身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
  
  (编辑 樊明)
其他文献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千人太极”,是我们全家人最喜欢的节目之一。其整齐、壮观、刚柔相济、收放自如的表演,更是让老爸赞叹不已。老爸如此兴奋,是因为他是一名太极迷,且已练习多年。他从对太极拳一窍不通,经过勤学苦练,到如今掌握全套太极拳法,老爸靠的是恒心与毅力。  刚赋闲在家时,老爸想找点乐子。然而,扭秧歌、健身舞等热闹的活动,他不喜欢。“考察”了一段时间后,老爸锁定了太极拳。用老爸的话说,练太极拳
2007年6月23日晚,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突然去世,享年59岁,令人惋惜。他是继古月、马季、高秀敏等人之后,又一位因“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而离世的演艺界明星。这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生命本脆弱。健康须呵护!为此。本刊特地编发了专访文章——  编者  戴瑞鸿教授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长期以来,他致力于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是“麝香保心丸”
我常有这样的感叹:50岁以前与人闲聊从来不谈健康,但50岁门槛一过,有关健康的话题便多了起来,且身体的各种毛病也接踵而至,最能体现年龄特征的毛病是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我也未能幸免;接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又来“捣乱”,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四处打听,求医问药,做CT,上牵引床,实施小针刀手术,内服药丸,外贴膏药,均不见明显效果,就等走最后一步棋,开刀动手术了。突然想起我有一位同事也患过
老人不妨睡会“回笼觉” 蒲昭和    有的老人清晨醒来后忙了一会,又感到睡意袭来,多数人便硬挺过去。其实,从现代养生的角度看,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老人不妨再上床睡一会“回笼觉”。短时间的“回笼觉”,满足了老人的生理需要,对健康其实是大有益处的。  事实表明,老人睡过“回笼觉”后,白天的精神和情绪常能保持良好状态,不会出现明显的困倦。有一位老医生曾就此撰写题为《回笼觉助我战胜失眠》的文章。他说:“1
四字养生 一生无忧 湘 筑    我虽年已花甲,但无论从心理还是体形、行动、谈吐上均无老态,整天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四季穿衣也比一般人少。老朋友见面,总是问有何养生诀窍?为此,我还真的进行了归纳。我的养生四字诀是:恒、变、补、谐。  恒,是持之以恒。恒是自我保健与养生的根本。我自1962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早、晚锻炼,不论是数九寒冬,还是酷暑炎夏,从未间断。哪怕是出差在外,也不择场地、时间、条件,照样
现在。不少地方时兴起“慢一族”,他们认为。慢养生效果好,他们慢饮食,慢旅游,慢运动,休息天慢悠悠地逛商场,对此,引起我的共鸣。现把自己的一些慢生活细节归纳如下。  慢步行:我曾看过一篇散文,有两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急匆匆地赶路急匆匆地去死,慢吞吞地走路就不至于死”。仔细琢磨,很有道理,和平年代,一介百姓,何必急匆匆的呢。我喜欢步行上下班,以前3公里的路程,我走30分钟,走得很急,有时还要闯闯红灯。
欲深机浅 戴逸如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战国]庄 周  庄周(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上面这句话,是名言。一个嗜好很深而成恶习、欲望很深而成贪欲的人,他的天性一定浅薄。反过来说,一个通达、虚静、天性高远的人,则不会有恶习和贪欲。  一个人的天性,一般不会很完美,所以要靠修养来完善它。如何修养?可以从克服恶习、消除贪欲着手。  克雷洛夫说:“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
假日的傍晚,神清气爽。我去到公园一角闲逛。这个时候,公园的人已经很少,偶尔有一两个人从远处闪过。拐过弯道,临近一茂林的休息长廊,我忽然听见有抽抽泣泣的声音。  我赶紧停下脚步,侧过身去望长廊,原来长廊里有一个女子,正独自在那里哭得伤心欲绝。  这是一个打扮得体、神态和气质俱佳的年轻女子。她的发髻高高,面容姣好,她坐在廊里,身边放着一个精致的挎包,她一边哭泣,一边旁若无人地从挎包里取出纸巾擦拭着眼泪
睡眠不好可导致诸多身心健康问题,美国匹兹堡大学护理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加重成年人的哮喘。  研究人员对1400名2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参试者自我报告的睡眠习惯,将其分为每晚睡眠5小时以下的缺觉组、每晚睡眠6~8小时的正常组和每晚睡眠9小时以上的多觉组。对参试者哮喘发作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另外两组人哮喘发作次数更多:缺觉组参试者在过去1年内发生
刘女士75岁了,在一次胰岛素治疗心得交流会上,我听了她的发言,有经验、有体会、有见解,真称得上是“久病成医”。本人很受启发,现以问答形式写成下文,供病友们参考。  ★您在什么情况下用上了胰岛素?  1971年我患了糖尿病,当时采取了饮食控制和D860治疗的方案。1976年,用上了优降糖,疗效很好。可是6年后,优降糖失效了,空腹血糖经常在10毫摩尔以上,而且还患上了高血压和冠心病。在医生多次耐心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