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对我国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地基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质量优劣和寿命长短,因此我国建筑业必须要重视建筑地基的建设。目前,影响我国建筑地基出现的主要是地基沉陷问题,地基沉陷是对建筑物造成威胁最大的问题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导致新旧建筑物倾斜,更严重情况下会直接致使新旧建筑倒塌,严重的威胁了使用者的安全和扰乱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关键字:建筑地基;地基沉陷规律;范围确定;变形测量
一、引言
建筑地基沉陷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影响,会对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建筑地基沉陷不仅仅只对新建筑物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新增建筑物周围的老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建筑物地基沉陷的观测。确定建筑地基沉陷范围是观测地基沉陷的目的,只有先确定了建筑地基的沉陷范围才能够根据地基沉陷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相邻的建筑间规定最小的间距,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为了防止新建筑的地基沉陷对老建筑物的稳定产生影响,新建筑物的地基沉陷主要会导致老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甚至是倾塌。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我国建筑工程师就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确定出建筑地基沉陷盆地的沉陷范围,保证老建筑物处于该沉陷范围之外,才能杜绝新建筑物对老建筑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地基沉陷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并通过数据验证,证实了本文所闡述的确定方法的可行性。期望通过此文,能给正在研究建筑地基沉陷的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地基沉陷影响观测线的布置
在布置观测点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师务必要要保证每个观测点的质量及稳定性,观测点的之间的间距要合理。如果观测点的质量不过关、稳定性不强,就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和地质条件的影响,致使观测点损坏,最后导致观测的数据的准确性下降。同时,观测点的合理间距是为了保证观测的效果。因此,建筑工程师必须要在观测工作进行之前,做好上述的观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否则后期的观测工作将会难度增加,数据准确性会降低。
三、地基沉陷影响观测线上各测点沉陷值的测量方法
(一)参考基点的设置
参考基点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建筑工程师能够准确的获取各观测点的沉陷值,因此,在设置参考基点时要确保基点的稳固。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师可将参考基点设置在土质比较稳定且不会被建筑沉陷盆地影响的地方。途中所示建筑工程的参考基点设置在了距离建筑物500多米的地方,而且该地点的土质较硬,能够增加参考基点的稳定性。参考基点的埋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本建筑工程中,埋深被确定为1.2m。且在参考基点附近没有新旧建筑物,没有其他因素能够引起参考基点的变动。如果要检测参考基点是否稳定,还可以在其附近设置两个辅点,辅点的设置形式和埋设的方法均可参照参考基点的设置。
(二)沉陷值观测
当建筑基础施工完成以后,就可在建筑基础上浇灌基础沉陷点,并进行沉标高值的第一观测。在第一次观测时候,需以参考基点作为依据,并使用S1水准仪分别测出八个方位上每个沉陷点相对于参考基点的标高值(Hi)。
当建筑物的第一层工程施工结束以后,就需进行标高值的第二次观测。第二次观测时,仍然要将参考基点作为依据,使用S1水准仪测出各个方位上的标高值( )。此时,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观测,便可以求出观测线上的首次沉陷值,即 。接下来每完成一层施工便需要观测一次沉陷值,直到建筑物的最后一层(n)完成后,可进行第(n+1)次标高值的观测,此次观测同前面的观测一样,都要以参考基点为依据,并使用S1水准仪测出每个方位上各观测点相对于参考基点的标高值( ),然后根据第一次的标高值(Hi)和最后一次的标高值( ),计算出施工期间的建筑地基总沉陷值 。
在建筑工程竣工以后,还要在一定的时期内,每隔一段时间,对建筑基底进行观测,根据8条观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沉陷值,就可总结出建筑物沉陷盆地的沉陷范围和沉陷规律。
由此可见,确定建筑物地基沉陷范围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建筑工程师在观测每个观测点的标高值时,必须要耐心仔细的对每个点进行观测和记录,这样才能保证所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沉陷值的计算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建筑工程师要在计算的过程中对每个数据都仔细的进行核对,并反复验证最后的计算结果,以保证最后所得值的精确性。建筑地基的沉陷范围影响甚广,切忌在观测和计算过程中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否则,错误的计算结果会给工程建设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最后导致工程建设的成本增加,工期拖延等情况出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确定出建筑地基的沉陷影响范围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只有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林刚.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C].//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114-118.
[2] 刘明,姜志刚,刘金辉等.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与探讨[C].//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91-94.
[3] 朱福.杂填土层地基沉陷的预防和处理[J].科技资讯,2008,(22):78-78.
[4] 全京善.浅谈桥头沉陷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4):48-50.
[5] 高平,张麒鹏.关于建筑地基处理的综合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
关键字:建筑地基;地基沉陷规律;范围确定;变形测量
一、引言
建筑地基沉陷会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影响,会对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建筑地基沉陷不仅仅只对新建筑物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新增建筑物周围的老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建筑物地基沉陷的观测。确定建筑地基沉陷范围是观测地基沉陷的目的,只有先确定了建筑地基的沉陷范围才能够根据地基沉陷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在相邻的建筑间规定最小的间距,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为了防止新建筑的地基沉陷对老建筑物的稳定产生影响,新建筑物的地基沉陷主要会导致老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甚至是倾塌。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我国建筑工程师就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确定出建筑地基沉陷盆地的沉陷范围,保证老建筑物处于该沉陷范围之外,才能杜绝新建筑物对老建筑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地基沉陷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并通过数据验证,证实了本文所闡述的确定方法的可行性。期望通过此文,能给正在研究建筑地基沉陷的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地基沉陷影响观测线的布置
在布置观测点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师务必要要保证每个观测点的质量及稳定性,观测点的之间的间距要合理。如果观测点的质量不过关、稳定性不强,就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和地质条件的影响,致使观测点损坏,最后导致观测的数据的准确性下降。同时,观测点的合理间距是为了保证观测的效果。因此,建筑工程师必须要在观测工作进行之前,做好上述的观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否则后期的观测工作将会难度增加,数据准确性会降低。
三、地基沉陷影响观测线上各测点沉陷值的测量方法
(一)参考基点的设置
参考基点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建筑工程师能够准确的获取各观测点的沉陷值,因此,在设置参考基点时要确保基点的稳固。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师可将参考基点设置在土质比较稳定且不会被建筑沉陷盆地影响的地方。途中所示建筑工程的参考基点设置在了距离建筑物500多米的地方,而且该地点的土质较硬,能够增加参考基点的稳定性。参考基点的埋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本建筑工程中,埋深被确定为1.2m。且在参考基点附近没有新旧建筑物,没有其他因素能够引起参考基点的变动。如果要检测参考基点是否稳定,还可以在其附近设置两个辅点,辅点的设置形式和埋设的方法均可参照参考基点的设置。
(二)沉陷值观测
当建筑基础施工完成以后,就可在建筑基础上浇灌基础沉陷点,并进行沉标高值的第一观测。在第一次观测时候,需以参考基点作为依据,并使用S1水准仪分别测出八个方位上每个沉陷点相对于参考基点的标高值(Hi)。
当建筑物的第一层工程施工结束以后,就需进行标高值的第二次观测。第二次观测时,仍然要将参考基点作为依据,使用S1水准仪测出各个方位上的标高值( )。此时,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观测,便可以求出观测线上的首次沉陷值,即 。接下来每完成一层施工便需要观测一次沉陷值,直到建筑物的最后一层(n)完成后,可进行第(n+1)次标高值的观测,此次观测同前面的观测一样,都要以参考基点为依据,并使用S1水准仪测出每个方位上各观测点相对于参考基点的标高值( ),然后根据第一次的标高值(Hi)和最后一次的标高值( ),计算出施工期间的建筑地基总沉陷值 。
在建筑工程竣工以后,还要在一定的时期内,每隔一段时间,对建筑基底进行观测,根据8条观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沉陷值,就可总结出建筑物沉陷盆地的沉陷范围和沉陷规律。
由此可见,确定建筑物地基沉陷范围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建筑工程师在观测每个观测点的标高值时,必须要耐心仔细的对每个点进行观测和记录,这样才能保证所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沉陷值的计算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建筑工程师要在计算的过程中对每个数据都仔细的进行核对,并反复验证最后的计算结果,以保证最后所得值的精确性。建筑地基的沉陷范围影响甚广,切忌在观测和计算过程中掉以轻心,敷衍了事。否则,错误的计算结果会给工程建设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最后导致工程建设的成本增加,工期拖延等情况出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确定出建筑地基的沉陷影响范围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建筑行业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只有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林刚.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C].//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114-118.
[2] 刘明,姜志刚,刘金辉等.采煤沉陷区建筑地基稳定性分析与探讨[C].//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91-94.
[3] 朱福.杂填土层地基沉陷的预防和处理[J].科技资讯,2008,(22):78-78.
[4] 全京善.浅谈桥头沉陷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4):48-50.
[5] 高平,张麒鹏.关于建筑地基处理的综合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