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四台小流域治经过综合治理后,治理程度由20.4%,达到90.3%,蓄水效益达71.1%,保土效益达91.5%,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果、草初具规模。治理后运行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1、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七家子乡海四台小流域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部,属于细河流域伊马图河支流佛寺水库上游,流域面积13.18 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17Km2,属于石质低山丘陵区。 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210-550m,相对高差340m。地势为西高东低。坡度范围6°-28°,沟壑密度2 9Km/Km2。土壤多为轻壤土,土层厚0.2-2.1m,有机质含量0.87%,PH值7.5左右。
项目区土地资源面积1318hm2,治理前土地利用状况为:农业用地381hm2,占金区面积的28.9%;林业用地254hm,占全区面积的19.3%;荒山荒坡面积615hm2,占全区面积的46.7%;其它用地68hm2,占全区面积的5.1%。治理后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用地面积没有变化,占28.9%;林业面积592hm2,占44.9%;草场面积307hm2,占23.3%;其它用地38hm,占2.9%。全区人均土地面积10.7亩,人均耕地面积3.1亩。
项目区治理前植被较差,林草面积355hm,覆盖率26.9%:治理后林草面积达到899hm2,覆盖率达到68.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20.4%,达到90.3%。1.2社会经济状况流域内有人口1844人,其中:农业人口1703人。农业劳动力821人。人口密度为140人/Km2。农村产业结构:治理前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总产值147万元,人均收入1028元,粮食平均亩产265kg;小流域治理后农、林、牧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238万元,增长61.9%,人均收入1568元,增长52.5%,粮食平均亩产470kg,增长77.3%。
2、治理规模与模式
2.1 治理规模小流域治理期为3年,治理程度由20.4%,达到90.3%,蓄水效益达71.1%,保土效益达91.5%,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果、草初具规模。项目区增加林草面积544hm。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100%,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保工程安全度汛,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农、林、牧各业有较大的发展,总产值、总收入增加近60 55%,粮食产量增加70-80%,人均收入比治理前提高46-47%。
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817hm2,综合治理后治理工程总面积738hm2,其中:水平梯田113hm2,地埂植物带40.6hm2,经济林果30.7hm2,种10.5hm2,封禁治理664.9hm2,谷坊11座,蓄水池2座,沟头防护6.2Km,农田作业路7.8Km,淤坝地6座,方塘1座。
2.2 治理模式。坡面治理模式是:小于3。的坡地,采取改垄措施,沿等高线改顺水垄为水平垄,大弯顺势小弯取直。3°-5°的坡地采取地埂植物带治理措施,沿等高线方向,依据不同坡度确定植物带间距;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1、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七家子乡海四台小流域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部,属于细河流域伊马图河支流佛寺水库上游,流域面积13.18 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17Km2,属于石质低山丘陵区。 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210-550m,相对高差340m。地势为西高东低。坡度范围6°-28°,沟壑密度2 9Km/Km2。土壤多为轻壤土,土层厚0.2-2.1m,有机质含量0.87%,PH值7.5左右。
项目区土地资源面积1318hm2,治理前土地利用状况为:农业用地381hm2,占金区面积的28.9%;林业用地254hm,占全区面积的19.3%;荒山荒坡面积615hm2,占全区面积的46.7%;其它用地68hm2,占全区面积的5.1%。治理后土地利用现状:农业用地面积没有变化,占28.9%;林业面积592hm2,占44.9%;草场面积307hm2,占23.3%;其它用地38hm,占2.9%。全区人均土地面积10.7亩,人均耕地面积3.1亩。
项目区治理前植被较差,林草面积355hm,覆盖率26.9%:治理后林草面积达到899hm2,覆盖率达到68.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原来20.4%,达到90.3%。1.2社会经济状况流域内有人口1844人,其中:农业人口1703人。农业劳动力821人。人口密度为140人/Km2。农村产业结构:治理前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总产值147万元,人均收入1028元,粮食平均亩产265kg;小流域治理后农、林、牧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238万元,增长61.9%,人均收入1568元,增长52.5%,粮食平均亩产470kg,增长77.3%。
2、治理规模与模式
2.1 治理规模小流域治理期为3年,治理程度由20.4%,达到90.3%,蓄水效益达71.1%,保土效益达91.5%,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果、草初具规模。项目区增加林草面积544hm。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100%,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保工程安全度汛,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农、林、牧各业有较大的发展,总产值、总收入增加近60 55%,粮食产量增加70-80%,人均收入比治理前提高46-47%。
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817hm2,综合治理后治理工程总面积738hm2,其中:水平梯田113hm2,地埂植物带40.6hm2,经济林果30.7hm2,种10.5hm2,封禁治理664.9hm2,谷坊11座,蓄水池2座,沟头防护6.2Km,农田作业路7.8Km,淤坝地6座,方塘1座。
2.2 治理模式。坡面治理模式是:小于3。的坡地,采取改垄措施,沿等高线改顺水垄为水平垄,大弯顺势小弯取直。3°-5°的坡地采取地埂植物带治理措施,沿等高线方向,依据不同坡度确定植物带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