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技术流”,用AI写歌的清华学霸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清华学长李健称为“近20年清华唱歌最好的人”,充分展现工科学生的“技术流”——依靠人工智能(AI)中“深度学习”的算法重新填词,改编歌曲,在热门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中闯入“全国七强”; 4年读完初高中、16岁上大学、20岁直博、24岁即将博士毕业。如此出众的经历,来自于一个名叫宿涵的男孩,比起普通工科学霸,自称由音乐主宰生命的他似乎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
  我的运气没那么好
   我是一名清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因为参加了一档电视节目而有幸被贴上了“开挂的人生”、 “名校网红”这样的标签。我知道,这只是标签而已,并不能代表我真正的人生,也并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而我目前最想做的就是,让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华语乐坛几千首经典作品,总结人类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无限创作。我希望在此基础上赋予人工智能以温度和情感,今后用技术推广和传播音乐之美。
   我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做個好人,其余的,家人并不干涉我,他们很尊重我的想法。所以,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便自愿进入沈阳的东北育才学校“中学四年制优才教育实验班”就读,四年学完初高中全部课程。在别人看来,四年读完六年的课程是辛苦的,但我并没有感觉到,大概因为我平日里乐观并且爱思考,一鼓作气学下来,也并没有觉得吃力。16岁,我参加了高考,却因在这之前参加了不少竞赛,备考时间不足,没有考到清华,最终去了离家最近的东北大学念自动化专业。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不是标准的学霸,中学的时候我不喜欢乖乖坐在那里准备考试,就去参加数学竞赛、信息竞赛,还有一些歌唱比赛,也试过清华艺术特长生加分的选拔和科学类电视选秀节目。回忆过往,可能运气不是很好,所有的竞赛我得到的都是入围线后的那个名次。
   到了大三,我当上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发现用心做事情其实就是无敌的状态。我想从家乡考回理想中的清华。20岁,我如愿通过了直博考试,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出于兴趣,我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想为解决人类的病痛疾苦做研究。 在清华的日子,除了学习,我业余的一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很幸运,我在这条路上遇到了知己,我们因对音乐的热爱和相似的经历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生命由音乐主宰
   两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科研需要全心投入,同时也愈发觉得内心对于音乐难以割舍。科研的确是枯燥的,但是这份枯燥有其价值。如果音乐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爱好,那么我会选择以科研为主。可是我从本科时就不断思考音乐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它对我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爱好。
   五年前,我开始在音乐平台上发布翻唱歌曲。之后我参加了“清华校歌赛”,拿下冠军。2017年,由我担任主唱之一的清华大学第一首学生原创中国风说唱歌曲《水木道》发布后在社交平台上了热搜。
   清华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两类,有一类在自己的专业上非常强,可以说水准世界领先;还有一类组织能力和影响他人的能力非常强,我想,我更愿意成为后者。对于喜欢的事情,我会努力做到极致。比如,我很喜欢去KTV,而且会把自己唱的歌录下来,回去听很多遍,以便改进。
   清华工科博士不去钻研学业却去参加音乐选秀节目,还自称生命由音乐主宰,这一经媒体报道自然会引起社会上不小的关注,有人说我“不务正业”,有人认为这是“浪费”,但在这些关注讨论的声音中,我最欣赏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的说法,他说,“社会上有一种价值判断认为有能力做学术科研的人进入娱乐圈是人才上的浪费,名校出来不去那些公认的所谓高端或严肃的职业就是误入歧途。今天的时代,人生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大大增加了,年轻人多元化的选择也在改变人们对于人才的看法,清华博士音乐选秀,反映的正是社会的丰富性和活力。”另外,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一位教授的说法也给了我坚定走音乐之路的信心,他说,看到希望而转换人生跑道,其实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的正确态度。希望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中,这种追求美好生活而尝试各种跑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于是,音乐的重量在我心里渐渐地明晰起来。3岁的时候,我就跟父母一起上台唱歌。从出生到大学,音乐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甚至,它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总和,可以说,我的生命是由音乐来主宰的。
  尝试用技术推广音乐之美
   幸运的是,我似乎找到了平衡两者的交融点——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音乐创作。
   在一档热门电视音乐综艺节目现场,我表演了一曲《止战之殇》,媒体对它的评价是“开场极具爆发力,歌曲中16秒吐101个歌词的高难度Rap,引得导师全体转身。”这首作品中改编的主歌歌词,是由我和同伴们一起用自己开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创作而来。
   在这套算法中输入需要的韵脚,以及“战争、深渊、绝望、疯狂、哭泣”等关键词后,AI便输出了歌词。虽然逻辑上会有点古怪,但恰恰很有画面感。这首词中的一句“讽刺挂满美丽的太阳”给我带来了惊喜,感觉将它放在反战题材里很有深度。
   这个关于人工智能和音乐编程的项目基于一种“深度学习”的算法。AI学习了华语乐坛几千首经典作品后,便能总结人类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无限创作。除了作词,我们最核心的技术是作曲和编曲,可以为音乐人提供用于歌曲中配乐片段的音乐制作服务。
   事实上,AI音乐并非新鲜事。早在1957年,就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首完全由计算机作曲的音乐作品《Illiac Suite》。2017年,美国歌手Taryn Southern的歌曲《Breaking Free》,就是由人工智能程序负责作词作曲和监制的。
   目前,AI创作歌曲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打开相关网站,只要设定音乐类型、情绪、节奏、乐器和音轨长度,就可以自己创建一首歌曲。真正的AI音乐应该是99%以上通过AI完成的。目前我和我的同伴们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真正在做人工智能音乐的团队。
   只是现在的音乐版权归属是个问题,国内在这方面相对空白。在我看来,AI音乐的应用场景具有功能性、情景化的特点。通过AI,可以帮助影音娱乐行业的从业者减少重复性工作,提升效率;对于音乐爱好者们,则提供了一个“将非音乐语言转化成音乐”的创作工具。
   我们这种人机互动模式下自创歌曲的形式不仅让“乐迷”好奇,也引发了对“AI能否做出真正好音乐”的质疑。而我想说的是,音乐本质上是用来表达人类情感的。AI与音乐的结合是否能够飞跃,关键在于AI最后能不能写出人类的真情实感。当前,AI还没有办法超过大师,还需要人类赋予其温度和情感。
   对于未来,我想通过用AI做音乐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初衷是用技术去推广和传播音乐之美,给更多人带去能量和改变。我们的第一步,现在已经迈出来了。
其他文献
乐颖姐姐:  小时候我常常把虚伪挂在嘴边。老师给同桌发了一朵小红花,同桌开心地想与我分享,我固执地别过头去,后来她和她的后座成了好朋友,后座在她的帮助下也获得了小红花。高中时前座坐着班花,每每收到不知谁送的零食时喜欢同我一起吃,我瞅瞅自己空荡荡的课桌,回了她一句“我不吃这种垃圾食品”,心里想的却是“显摆什么呀!”大学时班里的上海姑娘见面总喜欢夸人几句,“我觉得你这件裙子蛮好看的”、“你的课件做得真
期刊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当情感澎湃,想象天马行空时,人们常觉自己才华横溢,能够写出绝世好文,但真正动笔时,却发现能表达出想象的一半就不错了。的确,写作时的那支笔也许你以为是一双翅膀,但它不一定能带你飞过文字的高山大海,遇见绝美盛景。如果能读一些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书,沿着书中所给的道路前进,这条路就会变得相对明朗多了。  《写作这回事》:恐怖小说之王的“大师班”   《写作这回事》出版之际,美国
期刊
一位江苏宿迁的周先生为庆祝儿子考试得7分,竟放了一车烟花。周先生说,儿子经常考零分,这次考了7分不容易,就买了1千元烟花来庆祝。经过激励,现在儿子已经能考到57分了。此消息一经证实,网络上的意见褒贬不一。   @中国青年报 就分数层面而言,7分当然不是什么可喜可賀的成绩,但是,在一个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分数扮演的角色究竟有多重呢?选拔性考试当然要看分数,但分数还远远不是成功的标志。我们不能肯定
期刊
英国学术网络“e学习领头人论坛”调查显示,超过六成英国大学引进至少一种或两种机考,20%的大学考试均采用机考。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大学目前都不同程度试行机考。在中国,机考也十分普遍。专家为此担忧,机考是否会导致“手写死亡”。   @小鱔鱼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电子产品应用得太多,而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一些学生的书写能力的确比我们当年下降了不少,所以专家的担忧
期刊
仙鹤系列眼影、螺钿系列口红、层波叠浪高光粉……这些听起来书卷味十足的彩妆是最近红遍美妆界的故宫彩妆。当下,凡是与故宫有联系的周边产品总能火爆起来,尤其是将传统情怀与时尚彩妆联结在一起,更是颇有新意。  笼罩在故宫光环下的彩妆   去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故宫淘宝”发布了仙鹤系列眼影、腮红、口红,螺钿系列眼影、腮红、口红,点翠眼影,层波叠浪高光粉;紧接着又发布了玲珑五色墨口红等产品。产品将故宫博物院
期刊
近期,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通过直播教学,地处贫困地区的云南禄劝一中的學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很多人考上了本科,还有人考上清华北大,改变了命运。此报道引起了众多关注,一些人觉得直播教学是解决教育不公的良药,但也有人质疑它的作用有多大。  被“照亮”的学生与教师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大概是触及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痛感和期待。自古以来,教育就是国人的进身之阶;
期刊
机器人正快速出现在我们周围,但它们不是威尔·史密斯及其朋友们在2035年看到的那些杀手,只是普通的家居机器人。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英国人认为未来50年内每个家庭都会有机器人。看得出,机器人和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亲密。  机器人革命正在发生   日前,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撰写了一份名为《好机器人》的报告,它不仅揭示了当前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还揭示了人们希望如何从与机器人协同生活中获益的
期刊
当下,小剧场戏曲渐渐火起来,许多大城市的年轻人以去小剧场看戏为时尚。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戏曲形式,小劇场戏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新颖的呈现形式,先锋的理念探索而备受观众关注。  唱出诗的感觉,演出戏的味道   说到小剧场戏曲,专业编导会用四个字来概括它——“小、深、精、广”,即小舞台、深内容、精表演、广观众。具体来说,小剧场的观众与演员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近在咫尺的表演,是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眼对眼
期刊
因为想给自己那只已经老去的宠物狗小 Q 一个温暖的归宿,北京女孩吴彤开始设计宠物墓碑和骨灰盒。此后,她用自己的设计送别了 2125 只小动物。这 2125 场送别不仅让吴彤收获了很多温暖又可爱的瞬间,也让她学会理解死亡。  Q星球   在遇到小 Q 之前,我没想过养狗。当时,我朋友家的狗下了一窝小可卡,就给了我一只。随着时间推移和情感的加深,它慢慢走进我心里,就像我的妹妹,我的家人。三年前,小
期刊
葫蘆是中国人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被称为“瓠”、“匏”、“壶”等。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葫芦及种子,古代文献中有关葫芦的记载不绝于书。在中国文化中,葫芦与神话传说、文学、艺术、民俗乃至政治等都关系密切,正如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所说,“葫芦是人文瓜果”。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东晋志怪小说《神仙传》中讲到,汉代汝南城有个老翁,常常悬挂着一个葫芦在闹市上卖药。他葫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