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考察行思录(上)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27日~11月17日,广东省19位校长在华南师范大学公共教育管理学院校长培训中心王红博士的带领下,对美国,重点是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包括专家讲座、学校参观、影子校长、校长培训观摩、中美校长论坛、文化体验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这次考察和交流活动使我对美国社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中美教育的比较也有了具体的亲身的体验。
  
  一、大教育的格局如何构建
  
  我国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希望营造大教育格局。其实说白了,就是希望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格局。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中国的民众常常抱怨教育不公平,媒体报道学校乱收费,家长不满意学校,很多的文艺机构和场所把学校的参观活动看做负担。这样的现状当然与我们构建大教育格局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
  那么在美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政府对困难家庭的孩子免费提供早餐和午餐,学区开设校车免费接送孩子上学,科技馆、艺术馆经常深入学校和社区宣传,学生家长亲自到校做饭迎接我们的到访,宗教团体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送礼物。这里的政府、社会团体、学生家长都一心一意支持教育,把帮助学校发展看作己任。形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很多,我也无法全部找到。但就我的观察和了解,起码以下的原因是可以确定的。
  1.政府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措施到位
  政府把促进教育的发展看作是重要的职责,把教育看作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国家的财政预算中就能保证教育的投入,保证所有的公民享受义务教育,保证每一个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业基础。特别是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颁布后,对在州统一考试中质量不佳的学校,政府在第一年会给学校增加经费和设备投入;如果还不行的话,第二年派出专家到校协助学校改善管理与教学;如果还不行,第三年就重组学校,另行调配校长和教师。政府不遗余力保证教育的质量,以此争取选民的支持。
  2.形成了一套支持教育发展的做法
  我们在美国看到由当地政府调配校车接送学校学生上学。这样的做法有效避免了国内民办学校校车由学校自行购买和管理造成的车况不佳、超载严重等情况。在美国,校车在道路行驶中的优先权仅次于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当学生上下车时,校车前后的所有车辆必须停下,保证学生的安全,否则视作违章。对困难家庭的孩子,社会福利部门会提供名单给学校和学区,下拨经费让学校免费供应早、午餐给这些孩子。一个学区会有一个校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当地民众选举产生,校董事会根据社区的实际制定地区的教育政策,满足社区需求。种种制度和规定保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民支持教育变成了应尽的职责,将其提升到政策法规的层面去保障。
  3.对文化、教育机构的社会职责明确规范
  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对诸如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的评估标准主要是看参观的人数和受教育的人数,来年的经费拨款是以社会效益来确定的。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下,这些教育机构就要努力改善设备设施,定期更换展品,到学校和社区作宣传和推广,甚至对自行到馆参观的学生报销车费,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来馆参观。同时,这些机构很愿意与教师合作,配合教学内容安排专人讲解和安排专门的展览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4.社会福利团体众多
  在美国,有许多的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他们希望通过关心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因此一年到晚,总有各种团体到校慰问、赠送礼品。学校也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各种基金会的帮助。因此许多大企业、社会名流、家长都把关心学校、支持教育看做是一种荣耀。
  在这样的格局中,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家长参与、社会关心,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教育的大格局焉有不形成之理?
  
  二、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总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形式是否多样,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归结起来一句话:课堂是否解决了问题。似乎只要当堂把问题解决了,知识传授了,能力就会培养起来,成绩也就应该提高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我们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问题提得越来越少,创造力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为何?我试着从课堂中找原因。
  1.从一次校长培训看中美校长思维差异
  我们在美国参加了一次美国校长的培训。课堂中教授出示了学区内学生参加州统一考试后的一些数据,对比美国联邦政府的要求,让在座的校长们谈谈如何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改进教学质量。提完要求之后,教授就让中美两国校长在各自的小组中发表意见,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在小组乃至班级交流中,不同的意见发生了一些争执,教授对此不进行评判,很快时间到了,就结束了培训。培训活动之后,有一些中方校长抱怨说:“这样的培训没有收获,讨论没有结果就结束了,学不到东西。”我觉得要是用我们国内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来看,确实是不成功的——因为讲授者并没有告诉学员应该怎样开展教研活动,哪些形式是应该予以肯定或提倡的,更没有解决到底怎样的教研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问题。但我却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培训,原因有四: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我们常说,但碰到问题的时候,中国校长的思维还是希望授之以鱼。不是吗?学生学业不良,当然要改进,但不同的学校学生学业情况不同,教师的教学基础也不同,学校的问题当然也会不同。校长却希望教授给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改进方案。这位教授没有告诉校长如何改进你的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方案,但是每一位参训的校长都明白了,学生的学业质量改进可以从教师教研方面入手,这样的培训不就是成功的培训吗?
  (2)教会科学的管理方法
  教授在分析问题时,是用大量的图表、数据和折线来描述学生学业情况以及与联邦政府要求之间的差距的。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同时也让校长们明白:科学的管理必须是精细化的,不要只凭经验管理,不要主观臆断。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支撑结论,用数据影响决策是管理者应有的态度,也是管理者应有的能力。这样的言传身教不是最生动的吗?这不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吗?这样的培训不是很有价值吗?
  (3)创设了思维碰撞的机会
  我想那位教授作为一名资深教授,不可能没有一些好的做法。但他让在座校长,特别是中美校长打乱编组,互相研讨交流,形成了很多教学管理思路和做法的碰撞,也让其中一些好的做法在小组分享环节得以传播,这不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吗?我们常说,好的课堂不是教师满堂灌,要给学生足够的探讨、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校长们不是享受到这种充分的探讨了吗?虽然这是以牺牲部分效率为代价的。其实每一位受训学员也能为师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的校长却忽视了讨论交流中的“师”。善于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入课堂,这样的教学不是高明的吗?这样的培训不是成功的吗?
  (4)教会校长们理解和宽容
  在研讨中,校长们都对教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也对学校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在交流中,其实有心的校长会发现,学生的问题不但与学生自身有关,还与家长、教师有关,更与学校教学的安排、教研的制度有关。有了这样的认识,作为校长就不会只抱怨学生不行,教师不尽力,而是会研究学校制度的改进和对教师有效教学的指导。培训之后的校长会理解、宽容学生和教师,这样的胸怀不是领导者很需要的吗?教授不是把管理的理念教学化于无形了吗?
  2.问题推动的有效教学
  通过这次校长培训的课堂体验,加上一些听课活动,我觉得美国课堂教学评价和我们国内有很大不同,他们的课堂呈现出问题状态:
  (1)力图让学生带着质疑的态度上课
  学生们在课堂中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听课的:教师不一定知道答案,只要我们参与了、发现了,可能我们也能找到答案,甚至比教师更高明。
  (2)鼓励提出问题
  讲课的教授总是在课前强调,有问题可以随时发问。中小学课堂更是鼓励学生随时插话发问,教师总是欣赏有问题的学生,认为学生能提问,说明学生在认真听课,也在积极思考。
  (3)总是让学生发表意见,创设观点碰撞的机会
  如一所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师让学生通过按键器投票支持美国最新的人选应该是奥巴马或是麦凯恩,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发表意见。课堂中发表意见的学生坐在座位上的发言总是充满自信,给大家创造了不同观点碰撞和交流的机会。
  (4)不强求教学的最终答案
  课堂往往在问题中开始,在旧的问题解决时,又在新的问题中结束。美国的课堂把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最好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准,希望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通过交流、碰撞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课堂教学或许知识达成的效率不高,需时不少,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会得到很好培养。想想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需要自己去寻找。我想这样的课堂评价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还是那句话,不能照搬,但可以吸收与借鉴。
  
  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我们经常提出一些口号:办最好的学校,办最好的教育。但什么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似乎总是没有定论,反而造成一些似是而非的混乱。这次到美国考察期间,感触最深的就是美国教育追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教育,让所有青少年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的口号似乎应该改为:办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办社区人民最满意的教育。现在学校的建设动辄提现代化、信息化,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是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写到墙上,就是把“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座右铭镌刻在礼堂里。其实,学校要想办好,首先要满足周边社区或当地人民的需要。在美国,不同的学校办学各具特色,有专门培养尖子的磁石学校(美国的优质学校),有专门辅导特殊儿童的学校。就算普通的小学,也各有不同。比如,针对社区贫困家庭孩子的实际,会引入社会机构,对这些孩子进行课后托管,满足家长在学生放学时无法按时接孩子的需要。反观我们的教育,总是希望“一刀切”,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纸公文就垂直管理到每一所学校。某地教委最近要求所有公办学校停办课后托管和周六日的课外培训,使许多学生家长无奈之余只好投诉到报社,呼吁学校不要停办,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忽视地区、社区、学校的多样性,用单一做法管理各类各地的学校,这就难免不出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不要说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差别悬殊,就是爱好、兴趣、家庭的基础也相去甚远。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做相同的人,设计相同的教材,用相同的试卷予以测查,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是简单的,但同时也是遗憾的。多元课程、多元评价、多种发展的可能、多种形态的学校模式应该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无论对于国家、学校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那么必要。(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海富小学
  (责任编辑 王永康)
其他文献
福州市保安服务公司鼓楼分公司创建于1988年7月。公司建立十几年来经艰苦创业,保安队伍不断扩大,服务单位逐渐增加,目前公司有保安人员300多名.为全区几十家单位开展保安服务。公
岩土工程建设中常会碰见复杂地质情况,但由于基于此情况下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处理起来会较为麻烦,从而产生多个问题,所以本文就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的关键问题进行相关探讨。明确复杂地质条件具体包含哪些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对野外勘察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地基均匀性评价的主要问题进行对应描述,再在考虑复杂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开展室内试验项目、采用岩层钻探技术、调查地质测绘情况一系列方法步骤,而对岩土工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升区域教育软实力的需要。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南长教育现代化建设,激发广大基层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提高自主发
本文系美国白宫网站资料翻译而来,以下是原文的翻译——译者按。  奥巴马总统和拜登副总统认为,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国家不能再承担又一个四年的忽视和冷漠了。在这个美国历史上决定性的时刻,美国在促使我们的孩子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比经济危机更为急迫的挑战。我们的领导人在未来几年所做出的教育方面的决定对后代塑造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奥巴马和拜登将以过去8年教育改革缺乏的能力和判断迎接这些挑战,将从更多的改革和责任
【正】反思我校构建"体验、互动、生成"的教学特色,我认为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有效性,达成"双基"的多维化发展,应成为我们探究低负高效的特色课堂的切
脉冲装置用于直流回复退磁时其电容电压值不易把握.利用试验法得到使铁磁体剩磁方向翻转的临界电压为最佳退磁电压,通过计算反向峰值磁场和脉冲电路参数得到电容电压公式,结
【正】高职英语教材的课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体现了极强的时代特色,在内容方面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人物传记、历史故事、网络传媒、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在体裁方面更是
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得到不断地扩大,但是在建筑行业中岩土层的勘测还需进步,岩土土层的勘测与地基处理技术对建筑工程必不可少,它能够反映地基基础类型和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对不良地基起到防治作用。因此本文对岩土土层勘测及地基处理技术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正】当前的教育目标从社会需求来看,应该是培养有适应能力、务实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社会人才,灵活性很强的英语学科,更应体现这些能力的培养。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来看,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