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实现其就业和理想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需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理论;创业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拓展与深化,高校的规模与职业岗位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催生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职业岗位数量短时间较难匹配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大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性与创新能力的个体及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人才培养数量与职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知识、技术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自主搭建工作平台来创造价值的过程。当前,大学生创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根据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努力创造条件使其接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在新形势下探索创业教育若干问题,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其就业途径与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这次报告会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教育,并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地位来认识。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在创业教育概念与内涵的界定上,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或群体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开发创业个性、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创新教育相比,创业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锻炼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锻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也有学者从课程体系构建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职业或创业相关课程体系整体的构建提高学生素质与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有学者以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为重点,提出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虽然不同学者对创业教育认识各异,但一致把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作为重要因素进行思考。
基于此,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及开发创业者基本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通过就业或创业相关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创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进行校企合作、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创新意识与精神的教育。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
1、创业型职业锚理论
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美国E·H·施恩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职业锚理论。该理论经过不断完善,自1992年以后,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将职业锚具体拓展为8种锚位: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等。简单来说,创业型锚位,指的是创业人希望使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愿意去冒风险,并设法排除所面临的障碍。
2、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的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模式、哈佛大学的“注重经验”模式、斯坦福大学的“系统思考”模式是创业教育开展最早、具有特色的经典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其模式是通过创新性课程计划、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学术研究来支撑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哈佛商学院的优势在于针对创业管理建立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斯坦福商学院在强调实际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强调对经济、金融、市场运转等理论的长期研究。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创业意识可能因为偶然刺激而产生,也可能是逐渐积累而引发的慎重决策。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期望的创业教育形式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是沿袭传统的老师授课的方式,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而不应只是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亲身实践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二)创业教育内容方面的不完善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上与同学们的需求差距最大,与之相关的抗挫折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同学们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缺口,这是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应重视的问题。
(三)创业实践需求
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创业实践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还希望学校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区,并为其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条件和服务,同时也希望学校帮助他们办理创业实践相关手续和提供配套资金。在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更倾向于依托高校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的建议
教育部规定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计入学分,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扩大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途径及渠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高校应通过全方位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通过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等手段加大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在学校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宣传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方法和奋斗经历,为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二)加强实践训练模块的创立
创业实践训练模块旨在拓宽创业能力培养渠道,利用各种实践条件培养创业能力。在基础理论模块之外,通过各类培训、创新项目和创业计划大赛来实现。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和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来促进创业实践的迅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2)模拟创业活动。从寻找商机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过程进行模拟,以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3)创业者系列讲座。邀请创业校友和在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创业经验和知识交流,让学生了解创业的真实过程和艰辛。(4)大学生创业项目支持计划。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支持计划,提供资金和场地,在校园中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让学生经营文印社、商店等。
(三)注重创业师资的培养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积极引进高级别创业教育师资,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采用校企合作办学形式,聘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就业创业成功人士、企业骨干技术专业或高级技术工人为兼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就业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的讲授。积极倡导创业教师依据“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依托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大力倡导就业工作研究,并积极申报相关课题。
(四)建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时,力求体现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及时性、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及时在课程结构中融入部分交叉学科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职业、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计入学分,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步形成“就业创业课”等选修课模式。此外,还可引进原劳动部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GYB》、《SYB》创业培训课程,在高年级开设。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
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大力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探索举办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譬如进行“就业创业课”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系列讲座、创业项目课程培训、校企合作创业培训;聘请校外师资,大力开展创业励志讲堂;聘请校外专家、创业成功的企业代表以及创业项目培训师等,开展名师名家讲坛。在创业教育的形式上,进行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讲座、创业培训课程等活动。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学校、家庭、自身多方面努力,在不断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辅导与培训,以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要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注重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从而最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军.吉林大学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6):10.
[2]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
[4]储亚平,常敏.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3).
[5]顾晓华等.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创新,2005(6).
[6]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徐祗坤,陈有为.创业教育兴起的要因[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8]关勇.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9]黄晓阳.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0]陆伟家,张厚军,施险峰.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南通大学学报,2008(2).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理论;创业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拓展与深化,高校的规模与职业岗位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催生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职业岗位数量短时间较难匹配快速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大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性与创新能力的个体及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人才培养数量与职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知识、技术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自主搭建工作平台来创造价值的过程。当前,大学生创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根据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努力创造条件使其接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在新形势下探索创业教育若干问题,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其就业途径与渠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这次报告会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教育,并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地位来认识。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在创业教育概念与内涵的界定上,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或群体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开发创业个性、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创新教育相比,创业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锻炼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锻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也有学者从课程体系构建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职业或创业相关课程体系整体的构建提高学生素质与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有学者以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为重点,提出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虽然不同学者对创业教育认识各异,但一致把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作为重要因素进行思考。
基于此,笔者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及开发创业者基本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的,通过就业或创业相关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创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进行校企合作、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创新意识与精神的教育。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
1、创业型职业锚理论
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美国E·H·施恩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职业锚理论。该理论经过不断完善,自1992年以后,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将职业锚具体拓展为8种锚位: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等。简单来说,创业型锚位,指的是创业人希望使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愿意去冒风险,并设法排除所面临的障碍。
2、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的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模式、哈佛大学的“注重经验”模式、斯坦福大学的“系统思考”模式是创业教育开展最早、具有特色的经典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其模式是通过创新性课程计划、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学术研究来支撑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哈佛商学院的优势在于针对创业管理建立完整的资料和案例库,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斯坦福商学院在强调实际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强调对经济、金融、市场运转等理论的长期研究。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创业意识可能因为偶然刺激而产生,也可能是逐渐积累而引发的慎重决策。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期望的创业教育形式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是沿袭传统的老师授课的方式,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践,而不应只是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亲身实践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二)创业教育内容方面的不完善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上与同学们的需求差距最大,与之相关的抗挫折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同学们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缺口,这是学校进行创业教育应重视的问题。
(三)创业实践需求
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创业实践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还希望学校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大学科技园区,并为其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条件和服务,同时也希望学校帮助他们办理创业实践相关手续和提供配套资金。在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更倾向于依托高校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关于创业教育实践的建议
教育部规定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计入学分,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扩大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途径及渠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营造创业氛围
高校应通过全方位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通过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等手段加大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在学校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宣传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方法和奋斗经历,为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二)加强实践训练模块的创立
创业实践训练模块旨在拓宽创业能力培养渠道,利用各种实践条件培养创业能力。在基础理论模块之外,通过各类培训、创新项目和创业计划大赛来实现。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和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来促进创业实践的迅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2)模拟创业活动。从寻找商机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过程进行模拟,以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3)创业者系列讲座。邀请创业校友和在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创业经验和知识交流,让学生了解创业的真实过程和艰辛。(4)大学生创业项目支持计划。设立大学生创业项目支持计划,提供资金和场地,在校园中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让学生经营文印社、商店等。
(三)注重创业师资的培养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积极引进高级别创业教育师资,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采用校企合作办学形式,聘请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就业创业成功人士、企业骨干技术专业或高级技术工人为兼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就业创业相关知识、能力的讲授。积极倡导创业教师依据“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依托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大力倡导就业工作研究,并积极申报相关课题。
(四)建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时,力求体现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及时性、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及时在课程结构中融入部分交叉学科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职业、就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计入学分,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步形成“就业创业课”等选修课模式。此外,还可引进原劳动部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GYB》、《SYB》创业培训课程,在高年级开设。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
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大力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探索举办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譬如进行“就业创业课”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系列讲座、创业项目课程培训、校企合作创业培训;聘请校外师资,大力开展创业励志讲堂;聘请校外专家、创业成功的企业代表以及创业项目培训师等,开展名师名家讲坛。在创业教育的形式上,进行不同层面、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讲座、创业培训课程等活动。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创业需要政府、学校、家庭、自身多方面努力,在不断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辅导与培训,以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要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注重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从而最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军.吉林大学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6):10.
[2]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
[4]储亚平,常敏.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3).
[5]顾晓华等.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创新,2005(6).
[6]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徐祗坤,陈有为.创业教育兴起的要因[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8]关勇.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9]黄晓阳.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0]陆伟家,张厚军,施险峰.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南通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