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建设的实证分析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德育课教学中不可缺少、不能偏废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缺失,全面分析影响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因素,积极促进我校德育课教学的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 德育 实践教学
  一、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是江苏省财政厅主办的、在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有重要影响的全日制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兼办三年制中职教育。学校已建成以会计为核心专业的财经类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专业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的商贸类专业群;设有12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0个三年制中职专业。
  我校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副理事长单位,省职业教育财经商贸类教研中心组副组长单位,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组成员单位。当前,我校正在为建设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同心同德,共同努力。
  我校以“学做事、学做人、学知识、学技能”为办学宗旨,一贯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课教学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教学融合德育、渗透德育。所培养的技术性人才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可喜局面。
  二、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职校教学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可回避很久以来人们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校高职、中职德育课程由基础部德育教研室承担,高职开设《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就业与创业》、《邓论、国情》、《成功教育》、《社交礼仪》、《就业与创业指导》、《毛泽东思想概论》,中职开设《经济生活与创业》、《成功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社交礼仪》、《哲学与人生》。德育教研室任课教师重视实践教学的运用,尤其是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更是把它作为提升德育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各门课程在对如何运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教学成果斐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计划制订中,实践教学的份量在不断加大,这从每一门课的实践教学时间在总教学时数中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如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为12课时(原来是6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 35.2 %(原来是17.6 %);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为16课时(原来是8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 47 %(原来是23.5 %);《邓论、国情》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为 8 课时(原来是4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 23.5 %(原来是11.8 %);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为14课时(原来是4课时),占总课时比例为 41.2 %(原来是11.8 %);《成功教育》和《社交礼仪》课程更是走在各学科的前列,实践教学的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高达50% 。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目前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几乎覆盖了各学科的各章节,比如《哲学基础知识》、《邓小平理论》理论性较强,之前几乎不太涉及到实践教学这种形式,现在也在尝试。从内容上看,实践教学不仅体现教材中已有知识,而且还注重与当前当今社会联系起来,及时补充新鲜的血液,有的学科还试图牵手专业课知识,比如《法律基础》、《创业就业》等课程经常会联系到基础会计方面的知识。可见,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更加宽泛。德育课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案例教学法、情景剧教学、小组讨论、辩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的运用已经成为常态,这些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做和练中去掌握抽象的理论。另外《哲学基础知识》课所运用的“比较哲理分析法”,即让学生根据某一原理自己查找资料,然后课堂上进行分析、比较,求同存异,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功教育》课中的情感体验教学(分组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教学中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三、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众所周知,目前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践性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行选择。诚然,我校在探索德育课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从以上分析的我校德育课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德育课实践教学在总学时的比例及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可见一斑,但是,不容回避在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同校内实践教学相比,德育课的校外实践教学还是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内容少,形式单一,与学生的渴望和要求相去甚远。目前,我们仍然把太多的课时集中在给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虽然迫于压力开展了一些活动,但质量无从保证。
  在分析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寻找影响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因素,以便使今后的德育课教学及改革做到有的放矢。总的来说,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也有客观因素,有校内也有校外因素。就主观因素来说,由于德育课实践教学的校外形式需组织学生去完成,有些老师觉得组织学生太麻烦,出了校门后还要承担安全责任,加之平时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也比较少,这就使校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有一定困难。从客观因素来说,人多、路远、费用高,这也是制约德育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是集体活动,出动的学生比较多,有时活动的路程较远,需要联系车辆,因此又会涉及到一些活动经费问题,这些常常使许多老师对校外实践教学感到望而生畏。综合以上这些原因,使我们的教学延伸在这一环节上表现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但是尽管这样,作为德育课教师,我们仍需克服困难,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教学形式来弥补我们德育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且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德育课实践教学新形式,使德育课真正发挥其培养教育学生的“育德”作用。   四、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建设的反思与对策
  (一)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观点。实践作为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教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二是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活动中确认的;三是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讲:我们不是以主体表象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而是作为行动者来领悟、把握我们借以发现自身的可能性,从表象转向操作,从所知转向能知,并不否认科学有助于揭示周围世界这一种常识性观点。[1]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不是认识的关系,而是实践的关系,通过操作和介入世界的方式人类获得了对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同时,通过实践也改变着世界得以被认识的方式。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实践亦是其应有之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指出,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发展,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可见,人们通过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也就是说,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世界观的形成或改造、社会生活基本素质的养成,最终实现了个人能力、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充分统一。
  (二)我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对策
  以上提到,德育课的实践教学有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有讨论法、辩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社团活动等。这些形式的运用已经成为我校德育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德育课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实践教学,奠定实践育人的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扩大实践育人的范围,主要有:
  1.劳动教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这也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劳动教育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重塑辉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我校老师要发挥学生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到周边农村去帮助困难户,帮助外出务工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收割庄稼;组织各专业学生深入工厂、银行,亲自参加生产和管理。
  2.社会考察。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方式运用于德育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深入社会实际,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参观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革命旧址、希望小学,定期走访“老少边穷”地区、工厂车间。通过考察增进了同学们对国情、党情、民情的了解,所到之处,抚今追昔,激发起同学们深深的爱国情怀。
  德育课的校外实践性教学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在智育方面,都能弥补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受教育,长才干”的目的。校外实践性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想象和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内化为学生的需要,进而外显为其道德行为,达到“知、情、信、行”统一的目的,最终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在德育课中广泛开展这些校外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德育教师任重道远。
  总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身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获得知识、技能及道德行为等多方面的提升,不断地习得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这样在教育育人根本目的得以实现的同时,也满足了包括人的社会生存、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3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诗人。其在创作的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为诗坛提供了独具特色、朦胧复杂、谨严耐读的审美文本,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特点 哲思  论及现代诗派,在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中,卞之琳算不得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但却是非常有个性且富有韧性的一位,他对于新诗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尤其是1930至
期刊
摘 要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对思孟学派“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邹衍在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历史循环观中,加进阴阳五行的内容,完成了五德终始说。它既是一种政治哲学、历史观念,同时又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政治数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往往被作为王朝更替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 思孟学派 “诚” 五行说 邹衍 五德终始说;  一、思孟学派与五行说  (一)思孟学派  思孟学派一般是对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
期刊
摘 要 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必要性。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众多知名人物、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拥有大量典型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合理运用天津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地方红色资源 天津  2007年春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
期刊
摘 要 日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句的生成。本文选取描述听觉体验过程的「感じル」句为例,着眼于其句义结构和句法框架,对参与人类听觉体验活动的要素及其语言表达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句义结构 句法框架 听觉活动  一、研究目的与对象  目前,认知语言学作为近年的研究热门,在日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尝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日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就明确规定:音乐教学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他所创建的每所师范学校的教育理念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都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原动力,他在自己的著作里对兴趣问题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兴趣唤醒 兴趣激发 兴趣保持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生学术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研读和高层次思维进行了多角度解读,辩证分析了思考、研读和科研的关系,并提出了研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学术研究 研读 创新性研究  随着大学研究生的连年扩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多学校也特别针对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学术研究课程或论文写作课程,以帮助研究生认识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从而使研
期刊
校史馆是展示一所学校峥嵘岁月的宝库,也是对外宣传校园文化的绝佳场所。一篇优秀的解说词更是能使人对一所学校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全球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校史馆解说词的英译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于此,首先分析校史馆解说词的特点,再从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两个方面对解说词的英译进行探析。  一、校史馆解说词的特点  校史馆解说词是为了介绍一所学校的风雨历程,所以语言风格大体是平实质朴中又带有些许生动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多老师苦苦思索的问题,本文从巧设悬念,收集利用新闻事实,活用地理地图,利用乡土地理资料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从教经验。  从教几年来,听过吴中区和苏州市的不少知名地理教师的示范课和讲座, 2008年在甪直中学举办的吴中区名教师地理课展示活动中,木渎中学师奇铭老师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让我反省至今。他在讲述“洋流”引用了一个“鸭子舰队”的故
期刊
摘 要 低碳工作是图书馆急需建立的绿色工作方式,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在回顾相关文献和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深入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低碳图书馆建设的几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 图书馆 低碳 影响因素  目前,世界环境保护问题日趋突出,大气中因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并日益受到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当前,
期刊
摘 要 美国国会于1882年签署通过的《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以种族为限制依据的移民法案。二战期间,中美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进入全面转折阶段之后,1943年《麦诺森法案》出台,《排华法案》终结。这一进程的背后是各方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与妥协。本文通过解读美国《纽约时报》1943年所载有关存废之争的报道,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排华法案》为何在二战期间被终结。  关键字 《麦诺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