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南京市下关区六所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谦让行为做了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展开原因分析,,依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目标明确要求: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在幼儿园的见习和实习生活,我初步发现幼儿谦让教育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为了解我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谦让行为发生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差异,本次研究选取南京市下关区六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六家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对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女孩的谦让行为明显多于男孩;幼儿对物质资源的谦让明显多于对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幼儿主要是谦让经常在一起游戏玩耍或座位相近的好朋友。在谦让作用方面,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大于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基于调查到的本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发生的现状及特点,笔者认为可从幼儿自身、幼儿园及家长三个方面来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
1.男孩与女孩存在明显的性格差异。2.大班幼儿有相对固定的交往同伴。3.大班幼儿的道德情感处于他律阶段。
(二)幼儿园方面
1.教师对谦让教育的内容、形式认识不够充分,这包括对谦让教育的内容认识不全面,和对开展谦让教育的形式认识不全面。2.部分教师的谦让教育方式欠妥。有的教师过多的给予表扬,有的则采取命令式的方式。
(三)家庭方面
部分家长没有做好榜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如过分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谦让教育,或过早灌输竞争意识。
针对南京市下关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及教育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了解幼儿个性差异及交往特点
1.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不善于争取的孩子我们该鼓励她适当的去争取,对于好争抢的幼儿,我们就该说服引导他谦让他人。对于不同的孩子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前提是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策略,真正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
2.了解幼儿的交往特点,提供与更多同伴交流的机会
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满足幼儿想要交往的心理需要,让幼儿不仅仅和固定的几个幼儿进行游戏和学习,帮助他们与更多的同伴合作、学习,融入到大的班集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而不只是谦让“小集体”成员,帮助幼儿扩大交际面,使他谦让的对象变的广泛,让幼儿懂得谦让也可以是一种能使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有效手段。
3.帮助少数不善于谦让的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有些幼儿由于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不懂的谦让,不善于谦让,当被要求割舍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往往会流露出消极甚至是哭闹的情绪,他们不能体会到谦让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那些不善于谦让的幼儿试着体会谦让所带来的良好情绪情感,让幼儿亲身体验谦让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师深入理解谦让的内涵和价值,改善教育方式
1.重新认识谦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 深入认识谦让的内容
教师应认识到谦让这一行为的广泛内容,谦让的内容不仅仅可以是物品,还可以是空间、机会等很多内容,让他们意识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们都能够给予幼儿适当的谦让教育。
(2) 重视谦让教育课程的开展
当笔者访问教师时,他们均认为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落实和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抓住点滴随机教育契机。但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教师应注重开设有关谦让教育方面的课程,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谦让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故事讲述、表演、游戏等形式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学的形式让幼儿自觉的萌发谦让意识。
2.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改善教育方式
(1) 做一个好的观察者,一个主动的善于观察的人
教师应该时时处处观察每位幼儿,有敏锐的视角,仔细的观察幼儿将其内在需求、内在思想表现出来,抓住每个教育契机,把握住每个时机,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教育,而不是像有的教师那样,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一味要求幼儿去谦让,这种做法很明显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2) 适当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
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幼儿园老师的夸奖,他们有着强烈的被赞扬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当幼儿表现出友好谦让的行为时教师及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感到自豪,教师甚至可以给幼儿一些补偿或者奖励,让幼儿感觉自己虽然损失了自己一些利益,但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和奖励,反而得到了更多。教育幼儿谦让不仅是应该谦让自己的好伙伴,还应该是更多同伴,让幼儿意识到你的谦让对他来说可以是一种帮助也可以是一种分享,你们会因为你的谦让而变的友好,会和很多小伙伴变成好伙伴,会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和你玩,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更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会到谦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心情是很珍贵的。幼儿同时也是喜欢讨大人欢心的,如果教给他们分享,他们五六岁时,一般能在大多数时间里和伙伴一起好好地玩。同时还应注意,过分的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会使部分幼儿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去谦让,使谦让行为成为一种表面的、功利性的行为。
(3) 对于不会谦让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惩罚”
有的幼儿个性较强,教师要求他谦让时他往往不愿意,非要他谦让时他会表现的非常不愿意,甚至会有逆反心理,在幼儿园笔者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他和班集体暂时分开一会儿,让他单独一个人,让他自己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不友好所以不能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别的小朋友不喜欢和争抢玩具或文具的小朋友玩,那样以后就不会有好朋友,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可,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讨厌自己、排斥自己。如果情况严重的话教师可以立即强制性的制止他,让幼儿亲身体验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树立家长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的意识,改善教育方式
1.帮助部分家长树立好榜样作用
虽然公办园和私办园的家长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但家长可通过家长学校等渠道较系统的学习到科学育儿知识,主动咨询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仔细阅读幼儿园印发的一些文字材料或简报,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使家庭教育科学化。
2.避免溺爱孩子,多渠道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明确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教会孩子适当的分享、合作、谦让。家长除了传统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通过给孩子观看有关谦让教育的电视节目、与孩子进行有关道德教育的游戏等新颖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不过早灌输并过分强调竞争意识
虽然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但是家长不应该过早的让幼儿感受社会的残酷竞争,过分的强调竞争,不应让孩子养成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争强好胜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甚至蛮横不讲道理。
关键词: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目标明确要求: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在幼儿园的见习和实习生活,我初步发现幼儿谦让教育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为了解我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谦让行为发生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差异,本次研究选取南京市下关区六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这六家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对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女孩的谦让行为明显多于男孩;幼儿对物质资源的谦让明显多于对非物质资源的谦让;幼儿主要是谦让经常在一起游戏玩耍或座位相近的好朋友。在谦让作用方面,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大于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基于调查到的本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发生的现状及特点,笔者认为可从幼儿自身、幼儿园及家长三个方面来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
1.男孩与女孩存在明显的性格差异。2.大班幼儿有相对固定的交往同伴。3.大班幼儿的道德情感处于他律阶段。
(二)幼儿园方面
1.教师对谦让教育的内容、形式认识不够充分,这包括对谦让教育的内容认识不全面,和对开展谦让教育的形式认识不全面。2.部分教师的谦让教育方式欠妥。有的教师过多的给予表扬,有的则采取命令式的方式。
(三)家庭方面
部分家长没有做好榜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欠妥,如过分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谦让教育,或过早灌输竞争意识。
针对南京市下关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及教育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了解幼儿个性差异及交往特点
1.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不善于争取的孩子我们该鼓励她适当的去争取,对于好争抢的幼儿,我们就该说服引导他谦让他人。对于不同的孩子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育,前提是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策略,真正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
2.了解幼儿的交往特点,提供与更多同伴交流的机会
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满足幼儿想要交往的心理需要,让幼儿不仅仅和固定的几个幼儿进行游戏和学习,帮助他们与更多的同伴合作、学习,融入到大的班集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而不只是谦让“小集体”成员,帮助幼儿扩大交际面,使他谦让的对象变的广泛,让幼儿懂得谦让也可以是一种能使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有效手段。
3.帮助少数不善于谦让的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有些幼儿由于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不懂的谦让,不善于谦让,当被要求割舍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往往会流露出消极甚至是哭闹的情绪,他们不能体会到谦让带来的愉悦和满足,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那些不善于谦让的幼儿试着体会谦让所带来的良好情绪情感,让幼儿亲身体验谦让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师深入理解谦让的内涵和价值,改善教育方式
1.重新认识谦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 深入认识谦让的内容
教师应认识到谦让这一行为的广泛内容,谦让的内容不仅仅可以是物品,还可以是空间、机会等很多内容,让他们意识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们都能够给予幼儿适当的谦让教育。
(2) 重视谦让教育课程的开展
当笔者访问教师时,他们均认为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落实和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抓住点滴随机教育契机。但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教师应注重开设有关谦让教育方面的课程,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谦让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故事讲述、表演、游戏等形式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学的形式让幼儿自觉的萌发谦让意识。
2.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改善教育方式
(1) 做一个好的观察者,一个主动的善于观察的人
教师应该时时处处观察每位幼儿,有敏锐的视角,仔细的观察幼儿将其内在需求、内在思想表现出来,抓住每个教育契机,把握住每个时机,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教育,而不是像有的教师那样,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一味要求幼儿去谦让,这种做法很明显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2) 适当给予幼儿表扬和鼓励
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幼儿园老师的夸奖,他们有着强烈的被赞扬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此,当幼儿表现出友好谦让的行为时教师及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正面引导,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感到自豪,教师甚至可以给幼儿一些补偿或者奖励,让幼儿感觉自己虽然损失了自己一些利益,但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和奖励,反而得到了更多。教育幼儿谦让不仅是应该谦让自己的好伙伴,还应该是更多同伴,让幼儿意识到你的谦让对他来说可以是一种帮助也可以是一种分享,你们会因为你的谦让而变的友好,会和很多小伙伴变成好伙伴,会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和你玩,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更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会到谦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心情是很珍贵的。幼儿同时也是喜欢讨大人欢心的,如果教给他们分享,他们五六岁时,一般能在大多数时间里和伙伴一起好好地玩。同时还应注意,过分的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会使部分幼儿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去谦让,使谦让行为成为一种表面的、功利性的行为。
(3) 对于不会谦让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惩罚”
有的幼儿个性较强,教师要求他谦让时他往往不愿意,非要他谦让时他会表现的非常不愿意,甚至会有逆反心理,在幼儿园笔者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他和班集体暂时分开一会儿,让他单独一个人,让他自己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不友好所以不能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别的小朋友不喜欢和争抢玩具或文具的小朋友玩,那样以后就不会有好朋友,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可,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讨厌自己、排斥自己。如果情况严重的话教师可以立即强制性的制止他,让幼儿亲身体验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树立家长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的意识,改善教育方式
1.帮助部分家长树立好榜样作用
虽然公办园和私办园的家长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但家长可通过家长学校等渠道较系统的学习到科学育儿知识,主动咨询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仔细阅读幼儿园印发的一些文字材料或简报,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使家庭教育科学化。
2.避免溺爱孩子,多渠道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明确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教会孩子适当的分享、合作、谦让。家长除了传统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通过给孩子观看有关谦让教育的电视节目、与孩子进行有关道德教育的游戏等新颖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不过早灌输并过分强调竞争意识
虽然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但是家长不应该过早的让幼儿感受社会的残酷竞争,过分的强调竞争,不应让孩子养成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争强好胜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自私自利,甚至蛮横不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