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陪同事或朋友去逛街买衣服,不论她们是否买到,我却是满载而归,成了主角,哪怕自家的衣柜已经层层叠叠地挂满了,家里姐妹经常劝说我那么多衣服,不要再买了,哪穿的了啊!简直是浪费。我只是笑笑,无法解释。我对衣服确实情有独钟,每次看到自己欣赏的衣服,都会情不自禁地买下来,所以衣帽间里长的短的,薄的厚的,黑的白的,贵的便宜的应有尽有,有不少连一次都没有穿过的。有时候,我看着衣柜里的衣服也在反省,是不是自己真的有点过了?可是,看到时尚漂亮的衣服又经不起诱惑……女人啊,对自己拥有的任何一件衣服,都不是那么的满足,总觉得差点什么的。我原以为只是我自己才有这种感觉,通过跟多位同事或朋友聊起服装,才知道“天下女人一样心”,自己的衣柜中永远都差那么一件合适的衣服。
  女人每天早上醒来,都会面临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天穿什么?站在衣柜前时,衣柜里有无数的衣服可供选择,?但内心还是不禁生出有无限惆怅与无衣可穿的感觉,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件还是在商店的橱柜里。
  女人挑衣服是一种欣喜,有时也是一种折磨,很多时候,看中一件心仪的衣服,却难以下决心购买,除了价格原因外,还有一个担忧,那就是自己还不能确定,这件衣服自己穿上是否漂亮,选择放弃吧,回到家里却念念不忘,这种犹豫不决,相信可能每个女人都曾遇到,我以前经常会這样。
  女人对衣服的喜好永无止境,对衣裳的需求,就像人喝水吃饭一样,既是一种现实的要求,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女人追逐时尚的衣裳,是不需要理由的,人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我想现代大多数女人首先是为自己而容,不管什么年龄的女人。
  其实,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有的女人喜欢妖艳的美,有的女人喜欢朴素的美,有的女人喜欢淡雅的美,有的女人喜欢高贵的美……无论女人喜欢哪一种美,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衣服来表现,即使喜欢朴素美的女人,她的衣柜里也挂满了各种朴素的衣服。因此,逛街购物也成了女人永远乐此不疲的美差,这点男人们是很难理解的。记得上个月跟一位男同学通电话,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在办公室。接着,就开始抱怨他们科室的女同胞们一有空就谈衣服试衣服。他说,我们男的一双皮鞋,一二条恤袖,就年头穿到年尾。我真服了她们天天买衣服,哪穿得了那么多呀。我笑了说,很正常,我们也是一样。你们男人钱不花在衣裳上,可花在其他方面啊!比如,打麻将,在外面吃饭喝酒。女人一样赚钱,不就是买些心仪的衣服吗?他说,也是,理解。
  如果说衣服是女人的封面,台湾作家张晓风说:“人生于世,相知有几?而衣履相亲,亦凉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那是对衣服更深层的译注,所以,自己选择心仪的随身衣服也是人生的一种缘,珍惜这些缘,生命才会更加充盈和醇厚。
其他文献
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潮汕媳妇,她品行端正、心地善良、贤惠能干、温柔坚韧、勤俭持家。她虽然具有很多潮汕女子的特性,却是来自江西革命老区。外公是赣州人,外婆是吉安人,外公年轻时为了爱情留在了外婆的家乡生活、工作,母亲是在吉安东固畲族乡出生长大的。母亲的身上具有畲族血统,畲族的发源地就在潮州市凤凰山。那么,母亲既是潮汕媳妇,也是潮汕姿娘。  潮汕女人统称“姿娘”,至今仍保留着古汉语的称呼。小女孩叫“姿娘
期刊
屋里烟气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呛人烟味。缕缕烟气从我模糊的眼前掠过,透过飘散迷绕的烟雾,我看到父亲曾经那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早已布满榆树皮般粗糙皱裂的老茧子,仿佛无限沧桑留下的斑驳印痕;曾经那满头乌黑的青丝,如今已是银发丝丝,掩盖不住岁月风霜的无情侵蚀;曾经那伟岸坚挺的脊背,开始变得无法挺直,不能承受生活压力的沉重负荷……  时至今日,我仍然清晰记得那个炎热夏天里发生的事情,感觉就像昨天刚刚经历一
期刊
朔风自北向南呼啸而下,摧折萧萧草木。进入11月,再没见过霁空旭阳,天公虎着脸,要发作又不发作的样子,人人噤若寒蝉,团团白雾哈在口鼻之测,有不真实的滑稽感。  没有暖气的南方,冬天尤其难熬。幼年居住乡间,尚可生起炭火,一家老小团坐取暖,吃饭叙话。火星子哔哔剥剥,映的人脸儿红红。最喜炭火里烧几个栗子,煨一截红芋,简直是无上美味。炭贵,舍不得烧太多,只是架起来做个引子,中途不停添些枯枝干叶充作燃料,以增
期刊
今年5月,我去北京出差,返回的时候,顺道回山东邹城看望了一下母亲。这次回来,我觉得母亲似乎又苍老了许多,而且瘦得厉害。母亲今年已经78岁,说实在的,在母亲的年龄没有超过75岁的时候,在我的心里她永远是健康的。而最近几年,她却总是犯病,先是心脏不好,后又是头晕,再后来自己在外散步的时候还摔了一跤,摔至骨裂,这些都使我感到非常的不安。  去年一年,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我居然没有抽得出时间去看望母亲
期刊
一  元末明初,红巾军与元朝军队展开拉锯战,湖广地区是主战场之一。都知道打仗不是什么好事,两败俱伤,更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人口锐减。但仗依然照打,从古至今,全世界一直就没有歇过,只是分全面战争、局部战争和仗大仗小而已。  我的家门儿朱元璋先生在统一长江流域后不久就下旨,命令人多地少的江西居民迁往湖南、湖北,拉开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序幕。这是朱元璋从发展国家经济大局出发而
期刊
从行政中心站的地铁口出来,空气像滤过似的清新透亮。天蓝盈盈的,风软乎乎的,我的心情也便觉得舒畅起来。要在陕北,这样的日子几乎每天都会光顾,但对“霾”日中天的古城西安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这恐怕都得归功于我眼前的这座城市运动公园吧!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索性消遣消遣一下这曲径通幽的去处吧。我这样想着,便从广场中央穿过,由公园东面而入。  徜徉在落英满铺的小道,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难以名状的,这对于赏
期刊
一  武汉,是一代伟人毛泽东除北京以外呆得最久的城市。从25岁到81岁,他先后48次来到武汉,44次到东湖,入住东湖梅岭,最长一次住了178天,是毛泽东解放后除中南海以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对于这些数字,有多个版本,我也拿不准,但毛泽东在东湖居住次数多、时间长那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国领袖,这么多次、这么长时间到首都以外的同一个地方,不说是空前绝后,也是极其罕见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毛泽东对武汉
期刊
那些年,那些岁,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九前后,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孩子们,又迎來了一段兴奋激动的好日子,这就是年年岁岁必过的灯笼会。  那时,普通人家照明多是155W--255W--400W 的电灯泡,晚上发着昏黄的光,街道巷子,隔很远一段栽着一根冒天高的电线杆,顶端安装着同样发着昏黄的光的电灯泡。到了天黑院子是黑洞洞,街上也是雾雾的黑。当一盏盏灯笼,尤其是那火红火红的圆灯笼,从一扇一扇门里出现在院子里,出
期刊
曾几何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追忆过去的时光,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龄,有时不经意间,你看了一张老照片,一把陈旧的吉他,或一把如月的口琴,都可能把你带回到往事之中,重温细水流年或激情澎湃的那个岁月。沙窝学校的那段时光,就像尘封的一坛老酒,浓烈甜香。弹指一挥,已过三十年,那份纯真的友谊,依然留存着谷果的弥香。那是一种久违的味道,回味时光,会使你久远而悠长。  曾经的日子无法复制,只能一点一滴地追忆。这种追忆留给
期刊
前几天,朋友将莫言的《生命里,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推荐给我看,我在他手机里瞄了一下,开头写着"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因为这句话我早已看过,以为这篇文章也早已看过了,当时有事便不理睬。  第二天,朋友轉发给我,叫我方便还是看看,我由于工作太忙又忘了。  今晚,我坐在阳台上看书的时候,遥望天空,天空上飘过朵朵白云,突然想起这篇文章来,于是,信手打开微信寻找,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