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频技术的自动运粮机电气控制系统优化

来源 :农机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运粮机能耗高、生产率低的问题,基于变频技术对自动运粮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运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吸料系统、卸料系统、运送系统、移动系统、控制器和电气控制系统.为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运粮机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增加交流变频器,并对变频器的调速控制方式和调速机械性能进行了优化.运粮机的仿真和能量消耗试验结果表明:运粮机性能稳定,产能远高于人工运输,用电量明显降低,实现了提高生产率和节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针对中原地区玉米大规模播种作业质量缺乏有效监控手段、播种作业数据信息利用率偏低等问题,设计了玉米免耕变量施肥播种机作业质量监控系统,包括播种质量监测子系统和变量施肥质量监控子系统.播种质量监测子系统通过STM32单片机实现播量统计和漏播量等播种信息采集;变量施肥质量监控子系统通过PLC实现堵塞、缺肥和施肥量等作业信息采集,采用PID控制伺服电机实现变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免耕变量施肥播种机作业质量监控系统在复杂环境中运行稳定,漏播监测精度为97.34%,播种量相对误差为1.20%,不同作业速度下实际施
目前,国内旱地使用的移栽机多数是半自动移栽机,主要由人工完成供苗、取苗、投苗工作,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根据穴盘苗进给装置技术要求,设计了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苗盘进给装置,对其关键部件横向进给驱动机构和纵向送苗驱动机构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并搭建试验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苗进给装置运行稳定,基本符合供苗功能要求,可为旱地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为深度提升我国玉米收获机的整机作业效能与运行效率,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开发方法,对其作业系统展开可行性优化设计.以整机的作业机理为基础,融合ETL技术与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把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对象进行系统建模,并构建完整的系统运行体系展开可行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面向对象方法设计优化,收获机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可降低到10%以下,行距自动对准率与收获定位准确率分别可提高至93.70%与92.25%,整机系统的作业效率与整机运行稳定率达90%以上,验证了系统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农作物收获装置改善有
由于单一椰糠很难满足作物生长的各项要求,需要与畜禽粪便有机肥料搅拌混合形成椰糠有机肥.为解决椰糠与畜禽粪便有机肥物料的单一缺陷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市面上的固体混合设备存在混合不均匀或功率不符,不能直接套用椰糠与畜禽粪便有机肥料搅拌混合的问题,设计了椰糠有机肥混合机,并对其主要结构进行设计,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10 min搅拌混合均匀度为83.46%,能够满足椰糠与畜禽粪便有机肥料搅拌.
为了进一步改善履带式拖拉机的传动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展开设计.根据履带式拖拉机的变速箱体内部各轴系的位置关系与承受载荷程度,结合履带式拖拉机田间作业环境特点,充分将组成部件离散化,利用ANSYS进行分析,得到变速箱体压力分布云图,达到预期优化目标并进行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变速箱内部组合结构局部优化后,固有频率试验值与有限元模拟值相对误差控制在7%以内,振型特征显示良好;试验测得的应力值与有限元分析下的应力值相比,两者误差不大,可保持在10%以内,满足强度与刚度作业要求.该组合结构优化有效避开了共振区与
为解决果树枝粉碎还田问题,设计了一种9 ZFS-350型履带式自走剪枝粉碎机.首先,阐述了该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前期试验确定以喂入量、粉碎转速、导流板倾角为试验因素,粉碎合格率为目标值,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处理软件对其目标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分析表明:影响目标值的显著顺序为粉碎转速X2>喂入量X1>导流板倾角X3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工作参数组合为:当喂入量X1=354.57 kg/h、粉碎转速X2=1979.01 r/min、导流板倾角X3=20.81°时,粉碎合格率Y
以智能喷灌装置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神经网络的方式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引入随机优化算法进行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式优化,对发动机尾气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与初始设置的故障信息代码进行比对,确定发动机故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动机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式可明显降低诊断过程中的误差值,仿真实验结果与预测信息高度吻合,表明利用随机优化算法优化搭建的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了解深松阻力、合理配置深松动力是提高深松作业效率重要环节之一.为此,针对现有普遍使用的深松阻力测量系统因需要通过两台拖拉机串联工作的方式而增加了对测试田块要求和测试系统安装的难度,还会存在应力贴片粘接不牢、数据采集样本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通过测定振动系统对深松铲的振动力变化来计算深松阻力的方法.将拉压传感器安装在深松铲受振端,以回归拟合为基本工具,借助传感器的标定获取单位压力和电信号回归拟合关系式,通过负载力与采集力之间拟合函数近似替代深松中的耕作阻力,并将结果与传统测试方法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测
针对育苗播种机设备作业过程播种效率较低,取种、播种过程不够精确等问题,设计了气吸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该播种机的主要组成为PLC控制器、电源模块、机架、播种模块、气动系统模块和传感器模块.通过采用吸盘进行吸种播种和双排播种的方式,提高播种机的播种精度和效率,并建立了种子吸附过程和双排播种过程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该播种机的性能,对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机的PLC反馈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播种性能良好且能满足精密播种的要求.
针对预切种木薯种植机排种器排种仿真缺乏种茎离散元模型问题,通过Creo建立了木薯种茎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在EDEM软件中构建木薯茎秆的离散元模型,通过物理试验测量了种茎的接触参数,对测得的参数进行EDEM软件标定,以堆积角度数作为评价指标得到标定的最佳结果,并对标定的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标定的木薯种茎接触参数结果和实际结果相差较小,所构建的木薯种茎离散元模型能够用于预切种木薯种植机排种仿真,可为排种器仿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