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实践讲述了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当前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加强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一、当前美术类大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大多数美术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情绪也是乐观健康的,他们渴望成才,报效国家,对从事的专业有危机感和使命感,但由于其求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使该群体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美术类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经常外出参加辅导、考证,过早的接触社会使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他们大多能以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和“有钱就有一切”的也大有人在,这些表明,就美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向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部分美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
2.自我意识强,个性突出
美术类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发出“我们已是成人了,请相信我们”的呼唤,在专业学习中则形成了认识误区:学美术就得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灵感,没有灵感就难以创作,甚至从行为上刻意追求异化。由于其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正大与狭隘、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3.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一部分美术类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文明礼貌意识和生活习惯:说脏话、不讲卫生、生活无规律。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气的影响,又将其带入大学校园,虽经过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但仍有保留。他们集体观念薄弱,不习惯集体生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贪图安逸、娇气、怕苦、怕累。
4.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美术类大学生有一部分并不是通过系统专业学习考入,而是把艺考当作升学捷径,因此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不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全是为了一张文凭。还有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热情,求知欲不强,缺少刻苦钻研精神,学习不能做到求深、求多。
二、道德素质问题形成的原因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有所滋长。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消极的思想道德观念蔓延。这些社会消极因素对美术类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专业需要,美术类大学生过早地背着画板奔波于社会,在这些负面现象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2.扩招导致鱼龙混杂
艺术类报考人数连年走高。以山东省为例,2002年3.2万人,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人,其中美术类占到近八成。“艺考”持续走热的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考生和家长,认为艺考是上大学的捷径——入学门槛较低,二是艺术专业和院校快速扩张的直接原因是相当可观的学费。招生数量扩大必然带来学生质量的下降,许多本来无学可上、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堂而皇之的走进大学校园。
3.专业学习教育和管理存在真空
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其专业的特殊性,课堂管理相对宽松。比如课堂上有时可外出换水、可以走动、可以讲话等,久而久之易使学生养成一种思想涣散、不讲秩序的坏习惯。学生经常外出参加辅导和考证,学无定所,无固定班级,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像普通文理生那样接受系统正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
4.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家庭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可是由于我国文化教育的普及面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了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外,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体开始进入大学,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养成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
5.意识与行为错位
一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甚至完全向背。他们热爱祖国,对政治原则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他们知道理想的重要性,但又感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太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睦团结、友爱的集体,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帮助,但是许多人却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以自我为中心,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行为选择的唯一标准,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和责任。
三、教育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坚持正面教育
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在美术类大学生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传统精神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2.言传身教作用,强化课堂教育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传播者,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这就要求美术专业教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行为世范”;既要有专业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当代美术类大学生的心田。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知识和思想的重要场合,很多思想的火花往往是在课堂上碰撞出来的。因此,专业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既理直气壮又入情入理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惑释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让美术类大学生彻底明白“脏乱随意不是艺术,一身毛病不是个性”、“一个优秀的艺术人才,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由“他律”走向“自律”
美术专业有其特殊性,美术类大学生的管理相应有其艺术性,学生个性强,管得严了,逆反心理增强;放得松了,容易滋生涣散心理。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以人为本”,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指导,使美术类大学生一入校就清楚地知道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其次,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实现学生由“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预期的效果。
4.提高修养的自觉性
要提高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要靠其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激发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内在要求,他们才能把思想道德要求由认知转化为相应的情感、意志、信念,进而外化为自觉的思想道德行为,才能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解剖、自我约束,做到自尊、自省、自律、自强。
5.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建设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高层次校园文化,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参与其中的美术类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使之受到熏陶,净化心灵,提高品德修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6.充分利用网络
美术类大学生大多求新求异,多数因专业要求喜欢上网。由此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调整德育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及时开发新的德育资源,发挥网络主阵地的正面效能,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平台,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延伸德育时间,拓展德育空间。另外,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开发和研制德育软件,使网络德育具有可操作的运行载体。
参考文献
[1]辛志勇,金盛华.大学生的价值观概念与价值结构.高等教育研究.2006.2:85-92.
[2]韩震,张祥云.发挥社论理论优势,改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5.10:16-17.
[3]倪娜.大学德育:人文精神的教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24-25.
[4]佘正文.认真抓好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22-23.
[5]潘合祺,梁淑艳,马天云.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青少年研究.2004.4.
(作者简介:杨凯,1975,莱阳农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王宏儒,1978,莱阳农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政治辅导员,助教。)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一、当前美术类大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大多数美术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情绪也是乐观健康的,他们渴望成才,报效国家,对从事的专业有危机感和使命感,但由于其求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使该群体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美术类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经常外出参加辅导、考证,过早的接触社会使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他们大多能以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和“有钱就有一切”的也大有人在,这些表明,就美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向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部分美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
2.自我意识强,个性突出
美术类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发出“我们已是成人了,请相信我们”的呼唤,在专业学习中则形成了认识误区:学美术就得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灵感,没有灵感就难以创作,甚至从行为上刻意追求异化。由于其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正大与狭隘、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3.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一部分美术类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文明礼貌意识和生活习惯:说脏话、不讲卫生、生活无规律。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气的影响,又将其带入大学校园,虽经过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但仍有保留。他们集体观念薄弱,不习惯集体生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贪图安逸、娇气、怕苦、怕累。
4.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美术类大学生有一部分并不是通过系统专业学习考入,而是把艺考当作升学捷径,因此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不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完全是为了一张文凭。还有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热情,求知欲不强,缺少刻苦钻研精神,学习不能做到求深、求多。
二、道德素质问题形成的原因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美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有所滋长。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消极的思想道德观念蔓延。这些社会消极因素对美术类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专业需要,美术类大学生过早地背着画板奔波于社会,在这些负面现象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2.扩招导致鱼龙混杂
艺术类报考人数连年走高。以山东省为例,2002年3.2万人,2006年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人,其中美术类占到近八成。“艺考”持续走热的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考生和家长,认为艺考是上大学的捷径——入学门槛较低,二是艺术专业和院校快速扩张的直接原因是相当可观的学费。招生数量扩大必然带来学生质量的下降,许多本来无学可上、道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堂而皇之的走进大学校园。
3.专业学习教育和管理存在真空
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其专业的特殊性,课堂管理相对宽松。比如课堂上有时可外出换水、可以走动、可以讲话等,久而久之易使学生养成一种思想涣散、不讲秩序的坏习惯。学生经常外出参加辅导和考证,学无定所,无固定班级,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像普通文理生那样接受系统正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
4.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家庭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可是由于我国文化教育的普及面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造成了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外,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体开始进入大学,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养成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
5.意识与行为错位
一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甚至完全向背。他们热爱祖国,对政治原则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他们知道理想的重要性,但又感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太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睦团结、友爱的集体,能够得到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帮助,但是许多人却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以自我为中心,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行为选择的唯一标准,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和责任。
三、教育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坚持正面教育
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在美术类大学生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传统精神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2.言传身教作用,强化课堂教育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传播者,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这就要求美术专业教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行为世范”;既要有专业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当代美术类大学生的心田。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知识和思想的重要场合,很多思想的火花往往是在课堂上碰撞出来的。因此,专业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既理直气壮又入情入理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惑释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让美术类大学生彻底明白“脏乱随意不是艺术,一身毛病不是个性”、“一个优秀的艺术人才,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由“他律”走向“自律”
美术专业有其特殊性,美术类大学生的管理相应有其艺术性,学生个性强,管得严了,逆反心理增强;放得松了,容易滋生涣散心理。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以人为本”,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指导,使美术类大学生一入校就清楚地知道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其次,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实现学生由“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使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预期的效果。
4.提高修养的自觉性
要提高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要靠其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激发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内在要求,他们才能把思想道德要求由认知转化为相应的情感、意志、信念,进而外化为自觉的思想道德行为,才能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解剖、自我约束,做到自尊、自省、自律、自强。
5.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建设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高层次校园文化,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参与其中的美术类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使之受到熏陶,净化心灵,提高品德修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6.充分利用网络
美术类大学生大多求新求异,多数因专业要求喜欢上网。由此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调整德育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及时开发新的德育资源,发挥网络主阵地的正面效能,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平台,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延伸德育时间,拓展德育空间。另外,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开发和研制德育软件,使网络德育具有可操作的运行载体。
参考文献
[1]辛志勇,金盛华.大学生的价值观概念与价值结构.高等教育研究.2006.2:85-92.
[2]韩震,张祥云.发挥社论理论优势,改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5.10:16-17.
[3]倪娜.大学德育:人文精神的教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24-25.
[4]佘正文.认真抓好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5:22-23.
[5]潘合祺,梁淑艳,马天云.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青少年研究.2004.4.
(作者简介:杨凯,1975,莱阳农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王宏儒,1978,莱阳农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政治辅导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