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反馈疗法?在皮肤科有无应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te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所有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与大脑有密切关系,有些活动如运动、呼吸等可由大脑有意识的控制,而另外一些活动如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的血压、脉搏、消化等过去认为是不能随意控制的,但近20年来发现,人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后者的活动,生物反馈(Biofeed back)疗法就是据此而兴起的,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人们可以及时地得到体内心理生理的信息.在医务人员指导训练下,病人利用发自自身的经过处理的信号,有意识地控制病理过程,促进机体恢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暗示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这一原理,但不属于生物反馈疗法.

其他文献
期刊
为了探讨低等灵长类动物――树作为实验麻风新模型的可能性,我们用人麻风杆菌(5.0104~2.67107)经静脉、前后足垫、鼻、耳皮下和睾丸内不同途径接种10只树.从感染到剖杀时间为373~786天,平均感染期为546天.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在接种部位出现大片麻风性肉芽肿损害,肉芽肿内抗酸杆菌(AFB)形态指数高达40%以上.细菌密度指数为5+~6+,仅少数为3+~4+.病变部位以皮下为多见.皮
近年来国外有报道白介素8(IL8)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1~4],为此我们对银屑病患者进行了IL8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检测对象:取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7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银屑病患者,共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14~56岁,病程7天至38年,其中4例为脓疱型银屑病,多数病人同时进行了血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皮组织及鳞屑中IL8水平的测定.
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表皮KC的过度增生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同时在其中还可见到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我们以分别取自银屑病皮损或皮损周围未受累皮肤的KC与同一患者自体的PBMC进行混合培养,以观察其增生代谢方面的反应。
期刊
期刊
对83例未成年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00例成年人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未成年患者初发症状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两组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未成年组从发病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成年组。肾脏受累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未成年组受累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且从发病至出现肾脏损害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成年组。未成年组C3、C4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
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α)是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1,2],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结合和相互作用而实施其生物学效应,具有明显的促角朊细胞增生和血管形成作用[3,4]。
期刊
期刊
我科于1994年初采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治疗60例银屑病,效果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60例银屑病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34.4岁。病程1个月至13年,<1年18例,1~3年26例,4~6年11例,7~9年3例,>10年2例。疾病类型:寻常型38例,掌跖脓疱型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