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洽学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好,国学讲堂又与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亭林治学”的故事,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 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出外游历。先生,指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爱国志士)。
  2. 载:驮,运载。
  3. 厄塞:险要的关口。
  4. 曲折:详细情况。
  5. 径行:直接行走。
  6. 无足留意:没有值得留意的事。足:足以,值得。
  這篇《顾炎武治学》节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作者是全祖望。所谓“神道表”,指的是镌刻在逝者墓前石碑上的铭文,一般以记载逝者生前事迹为主。“亭林先生”是顾炎武的尊称,所以,这是一篇记载顾炎武生平事迹的传记文。
  文章大意如下:凡是顾炎武先生出游,都会用两匹马、三头骡子驮着许多书籍跟着。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退伍的老兵和差役,详细询问这里的情况。有时发现对方所说和自己平日里听到的不一样,先生就回到旅店里打开书本核对校正。有时走到平原旷野之中,四下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上默默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偶尔有遗忘的,等到了旅店里就立刻打开书熟读复习。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儒学大家,也是一位爱国志士,曾亲自参与过抗击清军的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慷慨激昂的壮语正是出自他口中。顾炎武反对死记硬背、寻章摘句的迂腐儒学,主张注重实地考察、重视实际应用的治学态度。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游历四方,深入考察底层人民的生活,把所见所闻同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遇到有矛盾不合之处,还大胆地对书本进行校对改正。这样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圣人们的教诲很好地体现了“读书学习”和“实践思考”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想做好学问,既要从前人的智慧——经典书籍中汲取营养,也离不开结合自身所见所闻的思考和实践。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清代文豪纪昀(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书生,家住沧州,性情孤僻迂腐,崇尚古代的一切,言必称古代规章制度,对当下的社会满腹牢骚,很不讨人喜欢。
  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法书,如获至宝,足不出户,伏案苦读了整整一年,自以为已经读熟读透,了然于胸。于是刘羽冲逢人便自夸可统领十万兵马,用兵如神,战无不胜。恰逢此时有一伙盗匪侵袭乡里,刘羽冲立刻信心满满地自己组织了乡兵,有模有样地操练起来,要去清剿这伙土匪。然而刘羽冲只是个文弱书生,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他组织的乡兵们纪律涣散、士气低迷、装备简陋,根本无法和心狠手辣的盗匪抗衡。除此之外,刘羽冲的指挥战术完全照搬古代兵法书里的记载,不知变通,根本无法应对现实中瞬息万变的战局,所以,结局可想而知——刘羽冲的乡兵们或被杀、或被擒,几乎是全军覆没。
  自那以后,刘羽冲很是消沉了一阵子。但这次打击并没有能让他幡然醒悟,认清自己。没过多久,他又得到了一本水利方面的古书,推崇古法的刘羽冲又振作了起来。他苦读了一年,自以为掌握了治水的诀窍,可以把千里之地灌溉成沃土。于是他兴冲冲地跑去找到州官,画了示意图,详细解说。州官也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欣然同意,划了一个村子,让刘羽冲试着推行他的水利之法。然而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进步,地形地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千百年前的治水方法怎么可能在今天也畅行无阻呢?生搬硬套书本的刘羽冲又一次闯了大祸——他的沟渠才刚刚挖成,大水来袭,还是淹没了整个村子。
  接连两次失败的打击终于彻底摧垮了刘羽冲的信念,他从此一蹶不振,经常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一天说上千百遍,郁郁寡欢,不久便去世了。
  其实,古人真的欺骗了刘羽冲吗?与其说是古人欺骗了他,不如说他是被自己的迂腐和顽固所蒙蔽了,自以为读过两本古书就能一步登天,成为沙场名将、水利宗师。但他不知道的是,古人所记载在书本中的知识是珍贵的、值得学习的,但绝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打磨,也不过是故纸堆中的陈规旧制而已。无论是行兵布阵的战术,还是引流灌溉的水利之法,都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否则,不仅不能利国利民,反而会延误时机、酿成大祸。刘羽冲的本心和出发点是善良的,可惜他没有认清这个道理,害人害己,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其他文献
每一次坐在棋盘前与对手殊死搏斗时,我总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因为围棋于我而言,承载了太多的回忆。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围棋,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上围棋体验课,我一下子就被那黑白棋子吸引住了。从此,我便踏上了学棋之路。从入门班到初级班,再到段位班;从一开始的吃子到围空,再到整盘厮杀;棋盘从7路到12路,再到19路。这一切,我都记忆犹新。  刚开始学棋,我不懂什么比赛,只知道学围棋很
期刊
很多同学觉得写作文时素材很难找,今天周老师教给大家“以小见大”的寫作方法,这样轻轻松松就能让作文不同凡响。  “以小见大”,就是把文章主题浓缩在具体的人、事、物中,从“小”角度展开描写,使主题既深刻又接地气,容易被人理解和接纳。高明的作者,习惯于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微小的作文素材,表达有价值的主题,传递社会正能量。那么,“以小见大”的写法主要有哪些呢?  “小人物”指在社会上不出名的普通人,他们
期刊
天空,是个大大的房间。  太阳,是戴红色安全帽的油漆工。  清晨,他在东边的墙壁上,  涂上朝霞的鲜红;  黄昏,他在西边的墙壁上,  涂上晚霞的橘红;  夜晚,他在天花板上,  涂上一层层黑。  告诉你吧,  太阳涂的黑,  其实不是黑。  晾一夜后你再看,  太阳涂的是一片蓝蓝的天。  太阳是个油漆工,晚上他给天空涂上黑色,晾一夜后居然變成了一片蓝蓝的天。想想天空的变化,再来读读这首诗,你是不
期刊
变美是每个人都期望的。有的人为了头发光亮乌黑去做头发护理,有的人为了穿上心仪的服装而不惜一切代价减肥,有的人……而我的妈妈却为自己的眉毛发了愁。  妈妈整日叹息:“唉,瞧瞧我这眉毛,只剩几根孤苦伶仃的毛立在眉头了,我还怎么出去见人啊!”于是,只要有空闲时间,妈妈就在手机上搜索关于“纹眉”的信息,为自己那半截眉毛可谓是操碎了心。终于到了周末,妈妈拉着我去了一家纹眉店。  只见纹眉师用绣花针般细的针在
期刊
漫畫:现实背后(上)
期刊
一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语文考试竟然只得了25分。因为这个少的可怜的数字,同学们都嘲笑我。为此,我不愿上学,更不敢上学了。全家人也跟着愁眉不展。  但是爷爷例外,没有因为我的成绩忧愁,反而呵呵地笑着,说我第一次考试能考25分还是不错的。他说他第一次考试“洋相”百出:自己姓名写不出来,试卷是倒着写的,反面有内容也不知道,人家交试卷了,自己还是白纸对青天。  不等爷爷说完,全家人都已经笑喷了。我也忘了考
期刊
每当我看到绒球似的小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三年前的那个夏日。  那天骄阳似火,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我们一家去拜访独居的大舅老爷。前脚还没有踏进屋门,我和表弟便看到一只小泰迪冲我们歪着脑袋叫。这么可爱的小狗,谁不喜欢?我和表弟匆匆吃完饭,便大步流星地跑向小泰迪的住处。  一打开门,一道刺眼的阳光射进我们的眼睛。小泰迪缩在角落里,肚子紧贴地面,伸长了舌头望着我们,一条短短的尾巴不停地摇晃着。“嗯,
期刊
每个人都有最好的作品,而我最好的作品仅仅是一个样子丑陋的小熊娃娃。  记得2017年的一天,媽妈带回一堆毛线、纽扣,说要教我做小熊娃娃。我一听,高兴得手舞足蹈,赶快学了起来。  首先,妈妈教我怎么拿织毛线的针。动作看上去很简单,实践起来却让我大费周折,甚至手忙脚乱。经过反复训练,我能将针拿得非常熟练,而且也逐渐学会了织毛线的动作,妈妈直夸我聪明。  接下来,妈妈教我怎样将毛线穿进针孔里。我第一次小
期刊
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老师提醒大家说:“请大家拿出精神来!”  于是同学们开始在书包里翻找起来。有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请问哪个才是‘精神’?”  上算术课的时候,老师问小明:“如果你把手伸进右边的裤兜里发现了25元钱,伸进左兜里又发现了35元錢,这说明了什么?”  小明回答:“这说明我的手一定伸进了别人的裤兜。”  语文老师让学生用“却”和“但是”造句,并解释道:“这两个词都是转折连词
期刊
盛夏时节,漫步在荷花池旁,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国画中的荷花有很多的寓意,比如公正廉洁、兴旺发达等。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则将荷花塑造成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形象。正是因为人们的喜爱,荷花成为了古往今来画家们笔下经常描绘的对象。无论是大气豪放的写意墨荷,还是形象逼真的工笔荷花,我们都能从中读出荷花的美丽与纯洁。{宋}赵倩《芙蓉锦鸡图》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培养了大
期刊